李霞
夏季早晚氣溫適宜時,慢阻肺患者會感到比較舒服;但白天如果氣溫太高,機體若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下,發生的體溫調節反應會影響呼吸系統。因此,慢阻肺患者在夏季也要注意防暑,高溫天氣時應盡量少外出,少暴曬,經常擦洗身體,保持皮膚清潔,以利于排汗、散熱、降溫。但要注意,使用空調時要將溫度控制在 26 ℃左右,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 7 ℃,不要直接對著空調出風口吹,身上有汗要及時擦干;不要長時間使用空調,應該定期開窗通風,以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一定要定期清洗空調,以免吸入受污染的空氣而刺激呼吸道;也不應頻繁進出溫差較大的房間,否則容易誘發急性加重。
長期規范的吸入用藥是穩定期慢阻肺患者的治療核心,但相當一部分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出現依從性降低,比如自行增/減給藥劑量、停藥或吸入技術不規范等,導致不良預后。研究顯示,用藥依從性降低與住院及死亡風險增加、醫療費用增加呈正相關。因此,即使在夏季咳喘癥狀減輕,也要按照診斷結果及醫囑堅持使用藥物。
夏季氣溫高,稍微動一下就出一身汗,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運動。但運動量減少會讓慢阻肺患者的心血管適應能力進一步減弱,這樣的結果就是:患者越來越不想動,呼吸困難等癥狀會越來越重。因此,在夏季慢阻肺患者可選擇晨間或晚間天氣微涼時段進行鍛煉,具體的運動項目、強度和時長要視患者的身體狀況而定。通常,可選擇步行、慢跑、太極拳、廣播體操、氣功等有氧運動;開始鍛煉時,每次堅持5~10分鐘,每日4~5次,逐漸適應后可延長至每次20~30分鐘,每日3~4次;強度以運動后稍微氣喘,但休息10分鐘就能恢復正常狀態比較理想。
也可堅持吹氣球、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功能鍛煉,以改善肺通氣功能,強化膈肌,緩解缺氧狀況。縮唇呼吸的方法:用鼻子吸氣,再將嘴巴縮成口哨狀緩慢向外呼氣,呼氣與吸氣的時間比控制在1∶2或1∶3。每分鐘可進行8~10次,每10~20分鐘為1組,每天需要進行2組,才能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腹式呼吸的方法:一手放胸前,一手放腹部,吸氣時盡力挺腹,胸部不動,呼氣時腹肌緩慢收縮。每次進行5~10分鐘,每天進行3~5組。
慢阻肺患者進入穩定期可以加強營養,宜選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飲食,適量多吃瘦肉、雞蛋、牛奶等食物,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每天的飲水量應保持在1500~2000毫升,以利于痰液的排出;少食多餐,進食時增加咀嚼次數,每餐都要控制進食量;忌煙、酒,避免食用刺激類、辛辣類、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及比較容易造成便秘、脹氣的食物。
最后提醒大家,防控慢阻肺任重道遠,患者在夏季一定要堅持服用維持治療的藥物,加強自我保健,如果發生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難癥狀加重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