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
HPV是人類乳頭瘤狀病毒的英文縮寫,它是一種DNA病毒,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目前發現有100多個型別,其中30多個型別與生殖道感染有關,20多個與宮頸腫瘤相關。HPV主要通過性生活或密切接觸在人群中傳播,然而大多數HPV感染是“一過性”的,即使不治療也會被機體免疫反應清除,很少導致臨床癥狀,也不引起明顯病變。研究發現,大部分女性一生中至少會感染1次HPV,九成以上的HPV感染都可在2年內自然清除掉,極少會引發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
所以說,感染HPV并不一定會發生宮頸癌,HPV相關型宮頸癌的發生通常需要兩個條件:一是高危型HPV感染,最常見的型別為16型、18型;二是存在持續性感染。如果女性朋友在篩查后確診感染HPV也無需慌張,只要及時復診,經醫生評估后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即可。雖然現在尚未有對HPV病毒的清除方法,但HPV相關的健康問題都有治療方法。
前面提到,HPV主要通過性生活或密切接觸在人群中傳播。也就是說,除了性生活,HPV 可能通過接觸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傳播,特別是洗漱用品、用過的便器等,可能造成非生殖器類感染,導致皮膚絲狀疣等。此外,HPV存在垂直傳播的情況,即生殖道感染HPV的母親在分娩過程中可能使新生兒感染,但這種情況較少見。由此可見,每個人都可能是HPV攻擊的對象,不只是女性,男性也可能因上述傳播途徑感染。因此世衛組織建議,接種HPV應綜合考慮疫苗預防效果、可及性和適用年齡等因素,盡早盡小接種(接種HPV疫苗的首要目標人群是性活躍之前的9~14歲女孩),以得到保護。目前,在HPV疫苗普及時間較長的國家,已經開始為男性提供HPV疫苗接種服務。
目前,HPV疫苗分3種,區別在于針對的HPV的分型、數量不同:二價HPV疫苗主要預防的是HPV16、18型病毒,據中國醫學科學院喬友林教授團隊的研究,這兩型病毒在我國可引起84.5%的宮頸鱗癌,并且國內外權威機構均提示這兩個型別的危險性遠超其他HPV型別;四價HPV疫苗在二價基礎上增加了HPV6型和11型, 據統計90%肛門生殖器疣是由這兩種亞型導致的;九價HPV疫苗在四價基礎上增加了HPV31、33、45、52和58 型,臨床約20%的宮頸癌是這幾種亞型引起的。
2022年底世衛組織更新關于HPV疫苗的立場文件指出,所有目前批準的二價、四價和非價疫苗在預防主要由HPV 16型和18型引起的宮頸癌前病變和癌癥方面具有相當的免疫效果、效力和有效性(臨床試驗中顯示出87.3%~100.0% 的保護效力)。但HPV疫苗并不能100%預防宮頸癌,無論是否接種疫苗,都應該定期做宮頸癌篩查,如宮頸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TCT)聯合人乳頭瘤病毒(HPV)篩查。
還需注意的是,宮頸癌的發病因素并非只有HPV感染,HPV疫苗沒辦法預防由其他因素導致的宮頸癌。所以,女性仍要加強自我保健意識,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參加宮頸癌篩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