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倩
腫瘤標志物(TM),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惡性腫瘤細胞,或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而產生的物質,或是宿主對腫瘤的刺激反應而產生的物質。它可以先于X線超聲、CT、MRI或PET-CT等物理檢查發現腫瘤,可以反映腫瘤的存在及生長情況,因此可以用于臨床上對腫瘤的輔助診斷,對治療的療效評價及復發監測亦有參考價值,同時也有助于預后評估。
腫瘤標志物可在人的血液、體液、細胞或組織中被檢測到,目前臨床上常被用到的腫瘤標志物主要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5 0、細胞角蛋白1 9片段、胃泌素釋放肽前體、糖類抗原125(CA125)、糖類抗原15-3(CA15-3)、糖類抗原19-9(CA19-9)、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β2—微球蛋白、血清鐵蛋白等。
那么,腫瘤標志物升高就代表患癌嗎?腫瘤標志物雖然跟腫瘤有關聯,但二者之間不能簡單地畫等號。因為,并非只有腫瘤細胞能分泌這些標志物,至今尚未發現哪種腫瘤標志物可作為診斷的可靠依據。而且,腫瘤標志物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某些疾病如結核、慢性腎病、膽石癥、糖尿病等疾病均引起某些腫瘤標志物升高;如受檢者患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AFP、CEA、CA19-9等腫瘤標志物可能升高。此外,部分腫瘤患者的血清腫瘤標志物不一定高。例如,在肝癌患者中,AFP的陽性率僅達80%~91%,還有小部分原發性肝癌患者AFP值顯示正常或僅輕度升高。
因此,采集靜脈血檢測到腫瘤標志物升高僅僅作為腫瘤篩查的一種輔助手段,主要發揮“提示作用”。良、惡性腫瘤的發現和確診,需要依靠臨床癥狀、體征及細胞病理學和影像學、檢驗醫學等多種檢測方法進行綜合判斷。
那么,何種情況的腫瘤標志物異常需要重視和進一步檢查呢?一般建議,一旦出現以下情況中任意一種,應行進一步的診療:
一是特異性很高的標志物,如CEA、AFP,即使僅有輕度升高,也要高度重視;
二是檢出腫瘤標志物升高,復查1~2次后仍有明顯異常,要再行其他檢查;
三是出現幾種腫瘤標志物同時升高;
四是腫瘤標志物異常升高雖不多,但在連續幾次復查過程中指標數值呈現上升趨勢;
五是腫瘤標志物升高并伴有其他身體異常。
需要注意,一項腫瘤標志物升高可對應多種良性或惡性疾病,如果全面檢查后未發現明顯異常,應每2~3個月復查1次,根據腫瘤標志物檢查結果決定何時再次復查或下一步的診療計劃。同時,由于多種腫瘤標志物可存在于同一種腫瘤細胞中,為提高腫瘤標志物的輔助診斷和療效監測價值,可經科學分析、嚴格篩選后合理選擇2~3項能互補應用的腫瘤標志物進行聯合檢測。另外,由于不同醫院檢驗科儀器、試劑各不相同,參考值可能不同,因此,不能隨意比較不同醫院測量值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