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
倩倩今年28歲,孕期剛滿26周,和往常一樣開開心心來醫院產檢,檢查的項目是“糖篩”,結果出來后醫生說她血糖高,現在是妊娠期糖尿病了。聽到血糖高,倩倩感到很疑惑:為什么孕前身體好好的,懷孕后也沒亂吃,怎么就變成糖尿病了?
和倩倩一樣的孕媽還有很多。對她們來說,不吃會餓,吃了血糖容易高,那孕媽到底該怎么吃?
妊娠期高血糖包括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糖尿病前期和妊娠期糖尿病。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指懷孕前已確診糖尿??;糖尿病前期指孕前沒有進行過血糖檢查,孕前首次發現糖尿病,如首次產檢時空腹血糖≥5.6mmol/L或糖化血紅蛋白≥6.5%,說明孕前已存在糖代謝異常,只是沒有發現;妊娠期糖尿病指妊娠期發生的糖代謝異常,在孕24~28周“糖篩”時發現,約90%妊娠期高血糖屬于此類。“糖篩”是常規產檢的一個項目,即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糖篩”時如空腹血糖≥5.1mmol/L,或餐后1小時血糖≥10.0mmol/L,或餐后2小時血糖≥8.5mmol/L,即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近兩年,隨著三孩政策的開放,以及育齡女性中超重/肥胖人群的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我國發病率約為14.8%。
在妊娠早中期,由于胎兒從母體獲取葡萄糖的需求量增加,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母體對葡萄糖的利用等,常可導致母體對葡萄糖的需求量增加。到妊娠中晚期,孕婦體內拮抗胰島素樣物質增加,如腫瘤壞死因子、瘦素、胎盤生乳素、雌激素、孕酮、皮質醇和胎盤胰島素酶等,均可使孕婦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隨孕周增加而下降。為維持正常糖代謝水平,妊娠期胰腺β細胞功能代償性增加,促進胰島素分泌。對于胰島素分泌受限的孕婦,妊娠期不能代償這一生理變化而使血糖升高,則可出現妊娠期糖尿病。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后,高糖暴露對母嬰雙方都存在不良影響,若不及時治療,可能造成嚴重并發癥,甚至危及母兒生命。與此同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能會過于擔心自身和胎兒安全,產生過度憂慮的狀況,影響內分泌調節,不僅可能進一步加重病情,也可能影響患者日常工作與生活。臨床上,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和糖尿病前期需加用降糖藥治療,而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經過營養管理和運動指導即可將血糖控制理想,糖代謝水平在產后也可恢復正常。下面,筆者就針對文章開頭所說的倩倩的情況,主要說一說妊娠期糖尿病的飲食管理。
(1)每日總能量:妊娠早期(14周內)不低于1600千卡/天,妊娠中晚期(孕14周后)1800~2200千卡/天為宜;伴孕前肥胖者應適當減少能量攝入。
(2)能量分配:推薦每日攝入的碳水化合物不低于175克(主食量4兩以上),攝入量占總熱量的50%~60%為宜;蛋白質不應低于70克;推薦每日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

(3)保證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參考中國孕期婦女平衡膳食寶塔的推薦量,每天禽肉類推薦量為150~200克,水果200~400克,蔬菜500克。食物種類豐富,保證每天攝入12種,每周攝入25種食物。增加富含鐵、葉酸、鈣、維生素D、碘等食物,如瘦肉、魚、蝦、奶制品、新鮮水果和蔬菜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在這一特殊時期對人體的細胞代謝、生物合成及生理功能起著重要作用,對妊娠期婦女的健康和胎兒體格、智力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比如,鐵元素是肌紅蛋白和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多種酶的活性、激素的合成、激素作用的發揮、正常免疫功能有關;葉酸缺乏可導致胚胎神經管畸形及先天性心臟畸形;維生素可以有效預防出生缺陷,如先天性心腦血管缺陷、口面裂、肢體缺陷、泌尿系畸形、臍膨出、發熱性疾病所致的發育缺陷、神經管缺陷、先天性腦積水等。
(4)餐次安排:每天安排3次正餐和2~3次加餐,早、中、晚三餐的能量應分別控制在每日攝入總能量的10%~15%、30%、30%,每次加餐的能量可以占5%~10%。水果作為加餐食用,不建議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以免引起血糖波動。
(5)烹飪方式和吃飯順序:烹飪方式以蒸、煮、燉、拌等代替煎炸類食品。清淡飲食,每日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食用油攝入量不超過30克,炒菜不放糖,減少外出就餐。吃飯順序推薦菜-肉-主食,吃飯時最好不喝湯。
孕前超重/肥胖是妊娠期的獨立危險因素,與正常體重的“孕媽”相比,超重/肥胖的“孕媽”若發生妊娠期糖尿病,其子代更容易出現肥胖、心血管疾和認知行為異常。如果孕期體重增長過少,則可能導致胎兒營養不良,使寶寶出生體重過低,這些孩子成年以后發生慢性病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因此,孕媽需根據孕前體質指數(BMI=體重/身高2)制定妊娠期的增重目標,每周監測體重,控制孕期體重增長在正常范圍。(單胎孕媽)具體增重目標見下表。有條件的孕媽媽,推薦使用孕期體重記錄圖表,即在一張坐標曲線圖中,按不同孕周標記出孕期增重值,然后對照標準曲線圖,即可簡單判斷孕期增重是否在適宜范圍內。
(1)主食是飲食中能量供應的最主要來源,攝入不足會導致酮癥的發生,因此每日需保證4兩以上。建議粗細搭配,推薦孕中期每日全谷物和雜豆的攝入量為75~100克,薯類75克。低GI食物(見表2)有助于降低妊娠期體重增長過度的風險,并能夠改善葡萄糖耐量,減輕妊娠導致的胰島素抵抗。
(2)充足的蛋白質攝入可以滿足孕婦妊娠期生理調節及胎兒生長、發育所需,每日蛋白質攝入量不應低于70克。推薦孕中期每日畜禽肉50~75克,魚蝦50~75克,蛋類50克。
(3)適當限制高飽和脂肪酸含量食物的比例,如動物油脂、紅肉類、全脂奶制品等,減少油炸食品的攝入量。例如:豬皮、肥肉、濃肉湯(雞湯、魚湯、排骨湯等)、動物內臟等。盡量選擇植物油,如菜籽油、橄欖油、茶油等,推薦多種油換著吃。
(4)膳食纖維是不產生能量的多糖,如水果中的果膠,海帶、紫菜中的藻膠,某些豆類中的胍膠等,具有控制餐后血糖上升程度、改善葡萄糖耐量和改善便秘的作用。每日蔬菜攝入量在500克(其中新鮮綠葉蔬菜占有2/3以上),水果200克,即可保證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