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女性不孕常見病因主要包括:
一是腎虛。腎氣自然盛衰規律是決定生殖功能盛衰以及機體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先天稟賦不足或后期房勞多產、大病久愈造成的腎氣更加虛損,又或者是高齡腎氣逐漸衰弱等,都能使生殖功能逐漸衰退,從而導致女性不孕。
二是肝郁。女性感情比較細膩,極易憂思惱怒,從而導致肝氣郁結。如果女性盼子心切、煩躁焦慮以及情志不舒暢,也會導致久久無法懷孕。
三是痰濕。肥胖和脾腎功能不好的人群,或者是喜歡進食油膩、甜膩以及重口味食物者,代謝失常就會導致水濕停留在人體內,時間久了就會聚而成痰,阻滯血脈正常運行而導致女性不孕。
四是血淤。有部分患者在月經期、產后經血沒有干凈時進食了生冷寒涼、辛辣刺激的食物,導致寒濕、濕熱等邪毒侵入子宮,時間久了就會形成淤血,導致女性不孕。
中醫治療不孕有悠久歷史,也有可靠療效。
月經初潮推遲,月經后期的經量非常少,時常有腰痛或膝軟者,多屬腎虛氣弱,用補腎益氣中藥,如人參、白術、茯苓、白芍、當歸、川芎等。
怕冷、肢冷或月經色淡質稀者,屬于腎陽虛,用溫補腎陽之中藥,如熟地黃、巴戟天、山萸肉、肉桂、淫羊藿、菟絲子等。
患者月經提前、經量較少、顏色紅,或者偶爾夾雜小血塊、煩躁口渴以及心煩熱,多屬腎陰不足,用滋腎養陰中藥,如白芍、熟地黃、當歸、山萸肉、女貞子等。
胸脅乳房痛、情志郁悶不樂,多屬肝郁之癥,用疏肝解郁的中藥,如柴胡、郁金、香附、當歸、白芍、牡丹皮等。
形體過胖,帶下量多、質黏稠或常伴胸悶惡心者,多屬痰濕之癥,用燥濕化痰之中藥,如制半夏、香附、茯苓、蒼術、陳皮等。
繼發不孕,經期延長、赤白帶下、低熱起伏、舌苔黃膩者,多屬濕熱,用清熱利濕之藥,如茯苓、豬苓、車前子、丹皮等。
如果經期時腹痛、月經量少不通暢或夾有血塊、舌紫暗,多屬血淤之癥,用活血化淤之藥,如延胡索、沒藥、當歸、川芎、赤芍、蒲黃、五靈脂等。
如果經期推遲、月經量少且顏色淡,伴有頭暈目眩耳鳴、心悸失眠,多屬血虛之象,用養血補腎之藥,如當歸、川芎、白芍、白術、茯苓等。
除了口服藥物,還可以使用中藥灌腸、微波理療、針灸、穴位敷貼、督灸等外治法。
(1)中藥保留灌腸:敗醬草、紅藤、丹參、醋三棱、醋莪術、香附、延胡索、皂刺、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路路通、王不留行、穿山甲、川芎、赤芍等,加水濃煎,取200毫升灌腸。用于盆腔粘連、炎癥充血者。
(2)中藥封包:艾葉、制乳香、制沒藥、細辛、蘇木、紅花、肉桂、透骨草、五靈脂、雞血藤、地龍、當歸等研末后制成中藥封包,熱敷于下腹,用于淤滯胞宮證。
(3)針灸療法:肝腎不足者,取關元、腎腧、肝腧、三陰交以及照海等穴位,采用補法進行治療;脾腎陽虛者,取中極、名門、腎腧、太溪、三陰交等穴位,采用補法;肝郁氣滯者,取關元、三陰交、肝腧、太沖以及內關等穴位,采用瀉法。
(4)督灸療法:督灸是在人體的脊柱上(中醫所說的督脈的脊柱段上)施以隔物艾灸的一種特色中醫外治法,是在中醫古老療法“鋪灸”的基礎上經過改良而來的,用于怕冷、肢冷或月經色淡質稀,屬于腎陽虛者。
需要強調的是,采用上述方法治療不孕,一定要在專業的中醫辨證的前提下對癥治療,還可以充分結合不同的病種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