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蒙
老年人由于年齡的增長,身體各項功能都隨著具體臟器的衰弱而下降,再加上老年人通常在生活上處于安逸狀態,久坐較多,鍛煉較少。這些都會增加血管的硬化程度和血液的黏稠程度,從而誘發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壓、冠心病等,高血壓還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老年高血壓起病緩慢、發展速度較慢、體征多不常見或無明顯自覺癥狀,常在體檢時或并發心腦血管病后才被發覺。其主要有4大特點——
1.收縮壓高、脈壓差大:老年人心血管系統退化,動脈硬化明顯,收縮壓增高,而舒張壓相對較低,因此脈壓差(收縮壓減去舒張壓的差值)相對其他類型高血壓較大。
2.血壓波動大:老年人血壓調節能力減弱,易受進餐、情緒、季節或溫度等因素影響,進而出現血壓波動,一天內血壓忽高忽低。
3.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相比于年輕人來說,老年高血壓受體位變動影響而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情況較多。當患者體位從平臥到坐起,或從蹲到站,血壓可能突然降低,出現頭暈、昏倒。
4.多種疾病并存,并發癥多:老年高血壓患者常伴有多種危險因素和相關疾病,如糖尿病、血脂異常、冠心病、腎功能不全和腦血管病等。
因此,老年高血壓患者一定要遵醫囑使用降壓藥物,在用藥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觀察各種不良反應,定期監測,及時與醫生溝通,調整治療方案,提升治療效果。同時,患者應健康飲食,減少高鹽、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控制體重,戒除吸煙等不良習慣,合理安排自己的老年生活,勞逸結合,保持心情愉悅。
高血壓是動脈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可以使動脈硬化發病率增加,特別是心臟、腦血管的動脈硬化發病增加。如果動脈硬化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就會造成冠狀動脈狹窄,心肌供血不足、供氧,這種情況就叫冠心病。
心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表現之一。典型的心絞痛表現一般為胸悶,胸骨上段的壓榨樣、燒灼樣不適,可持續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一般不超過半個小時。有時候會放射到后背部、肩部或者是上肢內側。
老年人基礎病多,疼痛覺等感覺有所減退,所以心絞痛發作時癥狀有時候表現得不是很典型。首先是心絞痛發生疼痛的部位不一定,可能表現為下牙痛、上腹痛、胸椎痛等不同部位的疼痛。其次老年患者因為痛覺逐漸消退,并不能靈敏地體會到疼痛是否劇烈,因此有時無法辨別是心絞痛或者其他因素所引起的疼痛。心肌缺血表現在老年人上的主觀感受既可以是胸痛,也可以是其他表現,包括喘息、胸悶、喉部的緊束感、上肢的酸困或者燒灼感等。
老人經常因心絞痛繼發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不良情況,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須關注心絞痛的預防與治療。
首先是保證足夠的休息,如心絞痛突然發作,患者應該就近立刻坐下來甚至是躺下來,減少心肌的負荷,緩解疼痛。
其次遵醫囑用藥治療,身邊常備硝酸甘油等藥物,發生心絞痛時舌下含服以緩解相關癥狀。如果心絞痛嚴重或經休息、用藥后10分鐘仍不緩解,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第三,飲食方面應注意低鹽低脂健康飲食,多食用新鮮的蔬菜水果,戒煙限酒。午餐可以吃得豐富些,晚餐就不宜吃得太多、太飽,切忌暴飲暴食。應保持健康體重,根據自身情況適當運動,不要勞累,注意休息。
第四,日常做好自身病情的監測,包括近期心絞痛發作是否更加頻繁、是否較之前加重、持續時間是否較之前延長,如發現病情加重,應及時就診,以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