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祿
2023年以來,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在各重點檔期持續回暖,由此直接引爆了資金對二級市場影視股的追捧,板塊內超七成公司股價表現跑贏同期市場均值,上海電影、奧飛娛樂年內更是相繼斬獲了翻倍漲幅。
剛剛結束不久的端午檔,中國內地電影總票房以9.11 億元創下當前中國影史端午檔票房第二高。暑期檔進程過半,目前總票房已收獲78.62億元。專業人士預測,2023 年暑期檔票房很可能刷新歷史新高,由此為影投院線公司及相關出品方帶來較大業績彈性。而隨著電影行業的日益回暖,也將吸引更多優質新片陸續定檔后續檔期,有效驅動電影行業全面復蘇。
7 月10 日,A 股二級市場影視股批量上漲,板塊內27 家公司24 家收出陽線,且均跑贏了當日上證指數的漲幅。
個股中,幸福藍海的表現最為搶眼,早盤開盤不久,股價即迅速收出“20CM”漲停,橫店影視、金逸影視同樣不容小覷,收盤亦穩穩站上了漲停。與此同時,北京文化、慈文傳媒、中國電影、光線傳媒等公司,日漲幅也均超過了5%。
如果拉長周期來看,截至7 月13日,Wind 影視板塊年內累計上漲36.19%,而同期上證指數的漲幅僅為4.77%。上海電影、奧飛娛樂的股價相繼實現翻倍大漲,華凱易佰、唐德影視、視覺中國、北京文化、幸福藍海等公司,年內漲幅也均超過了50%。
行業方面,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7 月14 日截稿,進程過半的暑期檔(6 月1 日-8 月31 日)已累計收獲總票房78.62 億元。其中,國產懸疑片《消失的她》以32.66 億元的成績穩居榜首;國產劇情片《八角籠中》以12.02億元位列第二;目前第三名是進口大片《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票房為6.46 億元。
歷年的暑期檔都是全年內容供應最豐富的檔期之一。據燈塔專業版上映日歷顯示,今年暑期檔定檔影片超百部,數量充沛的同時,類型也涵蓋了喜劇、古裝、青春、懸疑、犯罪、動作、科幻、動畫等多種題材,且其中不乏大體量作品,被認為足以滿足不同年齡層次的觀影需求。
其實,自今年春節檔以來,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即呈現出了迅速回暖之勢,各檔期表現屢創佳績,觀影人次節節攀升。剛剛結束的2023 年端午檔(6月22 日-6 月24 日),實現9.11 億元電影總票房,僅以微弱的差異略低于2018 年端午檔9.12 億元的總票房,創下了當前中國影史端午檔票房第二高(見附圖)。
業內認為,在《消失的她》、《八角籠中》和剛剛上映的《長安三萬里》等國產影片的帶動下,暑期檔院線觀影率將與當前的天氣一樣持續“高溫”。且值得一提的是,7 月中下旬,《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封神第一部》、《巨齒鯊2:深淵》等多部國內外頗具票房號召力的影片也將陸續上映,今年的暑期檔極可能呈現更為亮眼的表現。

數據來源:Wind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今年一季度,影視板塊的基本面即呈現了迅速增長的勢頭,Wind 影視行業整體實現凈利潤10.81 億元,較2022 年同期大幅增長539.73%。個股中,萬達電影的吸金能力最強,首季創造歸母凈利潤3.16 億元,一家公司的盈利額即占到了全行業盈利額近三成的比重。與此同時,中國電影、橫店影視、華策影視、光線傳媒等公司首季的盈利額也均超過了億元。
如果從增長幅度來看,上海電影的表現最為搶眼,今年一季度3597.57萬元的凈利潤,較2022 年同期大增2894.58%。吉翔股份3426.68 萬元的凈利潤,也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了1662.76%。同時,萬達電影、奧飛娛樂、金逸影視等8 家公司,一季度也均實現了凈利潤的同比翻倍增長。
本周四,上市A 股2023 年中報披露工作正式展開,且不少公司已提前于正式中報披露前發布了業績預告,影視板塊中,中國電影、萬達電影、奧飛娛樂均提前官宣了上半年業績將增長或扭虧為盈的喜訊。

數據來源:Wind
毋庸置疑,影視公司業績增長或扭虧,主要受益于中國電影市場的全面回暖。2023 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達262.7 億元,同比增長52.9%,恢復至2019 年同期的83.9%;觀影人次6.04 億,同比增長51.8%,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4.5%,整體表現超出行業預期。
7 月13 日,中國電影發布2023 年中報預增公告,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8 億元-3.8 億元,同比增長1287.12%-1782.52%;扣非后凈利潤為2.6 億元-3.6 億元,同比增長631.92%-836.50%。
據中國電影介紹,今年上半年,公司創作、發行、放映、科技、服務等業務均表現不俗。具體來說,上半年公司主導或參與出品并投放市場的影片共計20 部,累計實現票房146.71億元,同比增長82%,占同期國產影片票房總額的73.56%,同比提升18.07個百分點。在上半年票房破10 億的5部影片中,4 部均為公司出品。
發行業務方面,中國電影上半年主導或參與發行國產影片共234 部,累計票房163.07 億元,同比增長74%,占同期國產影片票房總額的89.31%;發行進口影片62 部,累計票房39.59億元,同比增長178.6%,占同期進口影片票房總額的71.45%。上半年全國票房前十的國產與進口影片均為公司發行。
另外,截至今年6 月末,中國電影共有營業控股影院131家,銀幕985塊,旗下控參股院線和控股影院合計覆蓋全國2.17萬塊銀幕、272.5萬席座位。
科技及服務板塊,截至6月末中國電影已開業CINITY 影廳131 個,已安裝待開業影廳11 個,上半年中影巴可放映機新增銷售494套,在同期全國新增銀幕市場占比為58%,中影基地共為223部影視作品提供制作服務。
7月4日,萬達電影發布的2023年中報業績預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7 億元至69 億元,較上年同期預增35.6%~39.7%,歸母凈利潤將預計實現3.8 億元~4.2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5.39%~172.27%。
觀影收入是萬達電影最主要的營收來源,占公司營收比重超50%。本次業績預告也重點提及了放映板塊的經營狀況,報告期內,萬達電影國內影院實現票房36.5 億元(不含服務費),同比增長49.7%,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3.5%。且報告期內,公司新開影院35 家,其中直營影院6 家,輕資產影院29 家,公司國內擁有已開業影院857 家,累計市場份額16.8%,較去年同期提高0.5 個百分點。除此之外,公司澳洲院線實現票房6.1億元,觀影人次780 萬,經營業績同樣好于去年同期。
值得關注的是,萬達電影對于未來的經營預期也較為樂觀。6月30日,公司在股東大會暨投資者交流會上表示,今年將會重點發力輕資產項目,該板塊市占率從去年的0.4% 增長到了今年的1.4%,預計未來3-5 年內輕資產業務將每年保持提升。
奧飛娛樂7 月11 日發布的中報業績預告也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加大了重點產品項目的拓展力度,完善多層次市場營銷策略和渠道體系,著重提升經營管理效率,逐步優化產品結構并持續降本增效,同時受益于海運價格費用回歸正常水平等外部因素,公司相關主營業務毛利率同比改善,整體經營業績將扭虧為盈,預計實現凈利潤5000 萬元~6500 萬元,同比增長286.69%~342.69%。
華創證券首席研究員劉欣表示,大檔期+內容供給充足背景下的大盤表現值得期待,后續內容儲備豐富的優質內容生產商可以給予重點關注(見附表)。
統計機構對影視股的持倉情況,今年一季度末,多家公司得到了機構投資者的較高關注,參與重倉光線傳媒、華策影視、風語筑、華凱易佰4 家公司的機構產品數量均超過了20 只。其中,機構參與投資光線傳媒的熱情最高,共有32 只國內外機構產品,一季度末將其納入前十大重倉股或進入了公司的前十大股東/流通股東名單。
觀察發現,陸股通外資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末對A 股的影視板塊頗為青睞,共重倉了萬達電影、光線傳媒、視覺中國等10 只影視股,且其中僅對捷成股份、華策影視兩家公司進行了一定的減持,其余在一季度期間則相繼得到了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繼續增持或新進建倉。
如萬達電影,2022 年四季度末,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有公司的股份為3680.57萬股,經過一個季度的發展,一季度末,持股數大幅增加2563.11 萬股至6243.69萬股。華誼兄弟、視覺中國則得到了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大規模新進建倉,季度末持股分別高達2801.39萬股、1985.53萬股。
國內資本中,同樣有知名基金經理甚至知名人士出現在了影視股的大股東陣營。如上海電影得到了一向對醫藥股頗有研究的葛蘭的關注,一季度末由其管理的中歐阿爾法混合型基金以283.49 萬股的持倉,新進成為了公司的第六大股東。
此外,華誼兄弟的前十大股東中,馬云位居第三位;幸福藍海的前十大股東中,吳秀波位居第四位。不過,雖然影視股今年以來表現不俗,但翻看歷史財報,馬云、吳秀波的參投時間均已距今頗為久遠,馬云首次現身華誼兄弟大股東名單的時間在2009 年四季度,吳秀波也是在幸福藍海2016 年上市后的首份財報中,即坐穩了公司的大股東席位,且據悉,早在2011 年,吳秀波就以戰略投資人的身份進入了幸福藍海。但長期來看,兩家公司的市場表現則并不算出色。(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