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呂峰擅長反傾銷、房地產、文化傳媒領域的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曾多次參加部委有關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專項課題的研究,并提供立法的起草與修改意見。他參與編撰的《反傾銷法律制度概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條例問答》《中國進口產品保障措施實踐指南》等,是我國系統研究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的重要專著。呂峰過往20多年的執業生涯受到社會高度認可,曾連續5年被評為北京市海淀區優秀律師。
此外,呂峰還是國內房地產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商品房買賣糾紛以及經濟和職務類犯罪刑事辯護領域實務專家,參與主辦的各類案件曾先后被《人民法院報》《檢察日報》《法治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經營報》等十余家報刊報道。
高度結合實踐與理論,貢獻法律人智慧
作為一名法律服務工作者,呂峰時常關注法律實踐中的種種問題,并運用自己多年的專業經驗,提供有效的法律意見。呂峰曾在《中國審判》雜志上發表《法人人格否認之個案風險評估》,該文章以傲寒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為例,呂峰通過解讀個案,從不同角度對法人人格否認開展多元化探討,為多年來學術理論界與司法實務界之間的理解差異與觀點分歧提供了獨特視角與建議。
為推動構建和諧勞資關系,呂峰還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培訓講座,輔導企業針對勞動合同制度中的系列常見問題開展研討:比如用人單位不訂立書面合同、濫用試用期、濫用勞務派遣制度、限制勞動者擇業自由與合理流動、合同短期化影響勞動者就業不穩定等。呂峰提出的解決方法,讓廣大企業家深刻認識到企業發展不僅需要制度化,而且需要人文化。和諧的勞資關系不僅有助于降低企業治理成本,更有助于提升企業運行效率。
在立法機關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草案)》征求意見時,呂峰還通過調研和案例分析,提供了詳盡的書面修改建議,為構建和諧勞資關系、參與立法優化貢獻法律人的智慧。與此同時,呂峰還結合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和社會輿情案例,發表有關企業危機與勞資關系的文章,為企業如何優化人力結構、如何在發展中共度危急時刻提供了法律性極強的參考與指導。
在辦理重大疑難案件的過程中,呂峰既注重對案件本身的分析把握,又注重各方的溝通與協調,本著“三個效果”相統一的原則,積極引導各方調整審視角度、優化解決路徑,最終達成當事人利益訴求。除了有若干案件被作為青年律師培訓案例,還有兩起經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勝訴的案例被人民法院出版社錄入《中國審判指導叢書》案例評析。
深耕房產糾紛領域,幫助消費者依法維權
呂峰代理過國內多起房產糾紛案例,具備豐富的建設工程與房地產糾紛案件處理經驗。呂峰認為,消費者和經營者是常見的一對市場主體,兩者之間既有依賴性,又有對立性。由于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存在客觀的認知偏差和信息不對稱,致使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消費者權益易遭受“侵害”。
為了保障消費活動的良性進行,法律特別賦予消費者享有知情、選擇、監督等權利。但“徒法不能自行”,消費者權益的維護,不但要求消費者善于依法表達和主張權利,而且要求律師、消費者協會和主管部門以及司法機關,在有效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積極引導經營者用長遠眼光審視并完善自身,進而形成良性共贏的消費環境。
呂峰曾代理過一起較為典型的商品房買賣糾紛案件,黎女士(化名)購買了一套一室兩廳的商品房,但開發商交房時的房屋現狀及硬件設施與廣告宣傳明顯不符,事關小區配套的安全設施缺失,而且晚上也沒有宣傳中的“物業管家”值守巡夜。除此以外,開發商承諾過的“一家配套一個停車位”一直沒有落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有關規定,雖然在購房者和開發商之間的合同中沒有明確提出“24小時保安、車位1:1設置、門禁系統完備”等服務,但是這些內容在房屋銷售廣告宣傳中已經構成了“吸引消費者去買房”的必要條件,構成了法律意義上的要約。
呂峰建議購房者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要求開發商承擔責任,并要求對方繼續履行合同,因為這已經構成了開發商的房屋買賣合同義務。實踐中,在雙方協商未果的情形下,購房者可以考慮選擇訴諸法律,只要做好充分的證據收集,裁判機構(法院或仲裁委)在審理過程中一般會予以采信,進而判令對方繼續履行合同,并承擔相應責任。
此外,大家平時經常提及的“誠信與公平”,其實也是民商法領域的基本司法原則,裁判機構除了依法審查基本事實,還有權綜合“誠信與公正”原則予以裁判。值得提醒的是,作為購房消費者,在簽訂購房合同時一定要看清相關條款的約定,正確列明裝修材料的具體品牌和規格。即使不能寫明相關內容,也要爭取約定根據實際使用材料的價格返還差價,以減少損失。
呂峰在房地產糾紛案件領域有豐富的經驗,是該領域的杰出人才,其提出的意見及專著成果極大地推動了法律行業的發展,對于維護社會秩序,以及促進市場發展具有深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