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傳媒創新創業大賽對大學生創新績效與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研究

2023-07-21 19:15:33張莉李曉宇
教育傳媒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公共關系

張莉 李曉宇

【內容摘要】隨著傳媒技術的迭代與傳媒業態的轉換,“傳媒創新”與“傳媒創業”日益成為傳媒業發展的關鍵詞,也對創新創業型的傳媒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本研究通過對“第八屆中國大學生公共關系策劃創業大賽”參賽學生的問卷調研,探索學生在參加傳媒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的創新績效和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傳媒創新創業;創新績效;能力提升;公共關系

近年來,以人工智能、算法推薦等為代表的傳媒技術迭代為傳媒業態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媒介融合也在不斷深入發展,“傳媒創新”與“傳媒創業”逐漸成為傳媒業發展的關鍵詞,也對創新創業型的傳媒人才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

“傳媒創新”與“傳媒創業”的理論視角被引入國內外傳媒業研究已久,二者的內涵具有相通之處又各具側重。“傳媒創新”通常強調傳媒從業者或機構應運用先進傳播技術改革內容生產邏輯,提升內容質量,拓展盈利模式和經營管理;“傳媒創業”則更加強調商業模式、流程重塑和產品開發等層面的顛覆性創新。①而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向來與時代語境密不可分,媒介技術變革對傳媒教育的挑戰波及全球,②傳媒創新創業的興起促使著國內外高校不斷推進對創新創業型傳媒人才的培養。

目前,國內外高校在創新創業型傳媒人才培養方面較為注重教學與實務的接軌,注重將業界實踐引入課堂教學。不少院校開設提升實踐或創新技能的特別課程,例如,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開設的“傳媒中的創業”(Entrepreneurialism in Communication)課程,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設置了創新意識與能力培養系列實踐課程。還有院校不斷拓寬外部合作,與業界機構、企業合作建立創新創業教育中心,例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成立新媒體創新研究中心、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設立了創新新聞中心等。

除此之外,創新創業大賽作為多種教育資源的聚合平臺也日益成為主流的創新創業教育形式。早在2017年全球化智庫發布的《中國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調查報告》中便有數據顯示,“創業大賽等創業模擬活動”被評為位列前三的最受學生歡迎的創新創業教育形式。③近年來,此類大賽在傳媒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地位更加凸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將創新訓練環節納入學分制管理,在制度層面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創業大賽等活動,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則設立“課賽結合”教學模式,將大賽引入課堂。

目前,關于傳媒創新創業大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質化研究方面,如圍繞“全國大學生管理決策模擬大賽”“社科獎全國市場營銷大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等比賽,由表及里地對大賽的發展現狀、現存問題以及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作用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建議。④⑤⑥⑦而傳媒創新創業大賽究竟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具有怎樣的效果與路徑,仍缺乏實證研究的支持。本研究試圖在這方面作出一定的理論貢獻,以“第八屆中國大學生公共關系策劃創業大賽”為研究對象,探究傳媒創新創業大賽對培養學生創新績效和能力提升的效果和影響因素。

一、理論基礎和研究假設

(一)創新創業大賽中的創新績效與能力提升

學者們對“創新績效”概念的界定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創新績效從績效本身的定義出發,指出績效是一個組織或個人在一定時期內的投入產出狀況,強調的是產出、決策和成果。⑧⑨大學生團隊創新績效指具備創新能力的大學生團隊通過運用新知識、新技能將自己的新想法付諸實踐,從而產生的創新性成果。⑩具體到競賽中的創新績效,田劍和王麗偉認為競賽組織者對參賽者提交作品的質量評價可以視為競賽中參賽者的創新績效。王亞娜認為學科競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創新績效可以通過參賽作品的質量反映,因此大賽的評分便是對學生創新績效的綜合評估。

廣義的創新績效強調創新的過程,強調凝聚力、順從性、影響力等。例如,劉慧琴和張德認為創新能力和創新行為都是創新績效的體現,Coskun認為團隊創新績效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團隊的產出、團隊對個體的影響、團隊工作能力的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培育在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的教育。創新創業大賽所授予的成績與獎項,最終還是應當作用于對學生能力與精神的培養上。因此,在參賽作品的評分、獲獎等級這些客觀指標外,學生在參賽過程中獲得了怎樣的能力提升也成為衡量創新創業大賽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標。

綜上,狹義與廣義的創新績效都應是衡量創新創業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標,為便于區分,本研究將其分別命名為“創新績效”與“能力提升”,前者指創新創業大賽中學生所取得的客觀成績、獎項、排名等;后者則指創新創業大賽使學生主觀上認為自己所獲得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專業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二)創新創業大賽中創新績效與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

1.個體因素。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動機的強弱以及他們自身具有的能力素養高低與大賽中他們獲得的成績和個人能力提升是否有關?在參賽動機方面,自我決定理論是一種關于人類自我決定行為的動機過程理論,該理論將個體動機分為內源性動機、外源性動機和無動機。其中,內源性動機或內在動機指個體的行為由內心的興趣而驅動;外源性動機或外在動機則是指個體的行為是為了達到某一具體目標或獲得某種結果。個體的創新動機是完成創新行為的先決條件,只有具備了創新動機,個體才能將所具備的技能與知識轉化為創新成果。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的動機是十分多元的,自身興趣、自我成長需要、獲獎、加分、助力就業等參賽動機激發了其創新動力,誘導其產生創新行為,影響最終的創新績效和能力提升。由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H1a:參賽動機強的學生更有可能在大賽中取得創新績效的好成績。

H1b:參賽動機強的學生更有可能通過大賽得到個人能力提升。

此外,有研究表明,學生的專業基礎與技能掌握對創新產出與創新績效有顯著影響。公共關系策劃創業大賽作為一項具有鮮明學科特點的競賽活動,以參賽者扎實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參賽者具有較強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有利于產生較好的創新績效,并進一步獲得能力提升。由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H2a:專業素養好的學生更有可能在大賽中取得創新績效的好成績。

H2b:專業素養好的學生更有可能通過大賽得到個人能力提升。

公共關系學是新聞傳播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因此,在公共關系策劃創業大賽中,具有新聞傳播專業背景的參賽學生應該更具優勢。本研究進一步提出以下假設:

H3a:新聞傳播類專業的學生更有可能在大賽中取得創新績效的好成績。

H3b:新聞傳播類專業的學生更有可能通過大賽得到個人能力提升。

2.團隊因素。團隊生產理論指出,團隊成員彼此合作可以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創新創業大賽通常要求學生組隊參賽,對學生的團隊配合能力提出一定要求。龍曉楓對競賽活動對大學生能力提升的影響研究發現,團隊合作可以促進學生采取深層次的學習策略,從而間接地促進學生知識技能和通用技能的提升。陶楠也在研究中指出領導力和團隊精神是大賽對學生能力提高的重要影響因素,小組中的隊長要具備奉獻精神和領導力,成員則需要懂得協作、溝通與配合。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H4a:團隊合作水平高有利于學生在大賽中取得創新績效的好成績。

H4b:團隊合作水平高有利于學生通過大賽得到個人能力提升。

3.大賽因素。戴鑫在調查影響大學生參與科技競賽的主要因素時發現,競賽吸引力包括競賽的含金量、競賽的社會知名度、競賽題目的實際社會背景等是影響學生參加大賽最重要的因素。柏連陽在提出優化創新人才培養的建議中指出,不斷豐富和完善競賽的體系,使競賽本身的科學性、權威性得到鞏固,將對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顯著助益。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H5a:大賽認可度高有利于學生在大賽中取得創新績效的好成績。

H5b:大賽認可度高有利于學生通過大賽得到個人能力提升。

4.學校因素。在學校方面,教師是影響學生創新績效與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通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也會接受授課教師的全程指導與陪同。教師可以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指導,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也是影響學生創新績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圍繞教師參與度提出以下假設:

H6a:教師參與度高有利于學生在大賽中取得創新績效的好成績。

H6b:教師參與度高有利于學生通過大賽得到個人能力提升。

除教師外,學校方面對學生創新績效與能力提升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提供激勵作用。有研究指出,學校提供的各種創新保障條件支持有助于在校園內形成學生積極參與、“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創新氛圍,對學生取得創新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一方面,學生參加大賽無論實地調研抑或是制作圖片、視頻等都需要設備、資金、場地等相關資源的支持;另一方面,學生在大賽中取得創新績效后學校提供的如保研加分、就業推薦等制度支持也可能影響著他們在大賽中的表現。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H7a:學校資源支持有利于學生在大賽中取得創新績效的好成績。

H7b:學校資源支持有利于學生通過大賽得到個人能力提升。

H8a:學校制度支持有利于學生在大賽中取得創新績效的好成績。

H8b:學校制度支持有利于學生通過大賽得到個人能力提升。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中國大學生公共關系策劃創業大賽”由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主辦,是新聞傳播學科較為知名、規模較大的高校學生大賽。第八屆大賽共收到1295件參賽作品,參賽學生基本覆蓋了全國各層次、各類型高校,以該大賽作為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發現可以對其他傳媒創新創業大賽有借鑒意義。

本研究在“第八屆中國大學生公共關系策劃創業大賽”成績公布后,向參賽學生發送電子郵件的形式邀請其參加問卷調研。樣本搜集時間為2021年8月31日至9月30日,共回收有效問卷466份。樣本與參賽學生的總體情況基本一致(見表1)。

(二)研究量表

為了探索傳媒創新創業大賽對大學生創新績效和能力提升這兩個因變量的影響因素,根據前文文獻綜述,我們對參賽動機、專業素養、專業類別(是否新聞傳播專業)、團隊合作水平、大賽認可度、教師參與度、學校資源支持、學校制度支持這八個自變量進行測量。針對每個自變量設置2-4個相關問題選項,并加入性別和年級作為控制變量。除參賽學生的性別、年級和專業類別為分類變量外,其余自變量問題都采用5分制的李克特量表,其中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創新績效因變量指學生在大賽中取得的獎項類別,按照獎項從高到低的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分別賦值4、3、2和1;能力提升因變量,根據既往的研究與相關文獻,整理出包含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與通用能力相關的9個能力提升題項,也采用李克特5分制量表測量。

(三)信度檢驗

本文采取Cronbach α系數來判斷每個維度題項的信度(見表2)。通常情況下Cronbach α系數達到0.6以上,表示該問卷的數據結果具有較好的一致性。根據信度檢驗的結果,所有維度α系數均高于0.6,表示問卷信度較好。

三、研究發現和分析

(一)因子分析

本研究將問卷題項得分標準化后檢驗原始變量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檢驗結果顯示,KMO度量值為0.863,達到亨利·凱撒等提出的良好的標準,說明量表數據非常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球形檢驗近似卡方值為3108.513,自由度為435,p值為0.000,小于0.01,通過了顯著水平為1的顯著性檢驗,同樣表明數據適合做因子分析。

(二)回歸分析

本研究用Stata 16.0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回歸方程分別以“創新績效”和“個人能力提升”作為因變量,以參賽動機、專業素養、專業類別、團隊合作水平、大賽認可度、教師參與度、學校資源支持、學校制度支持作為因變量,采取主成分提取的方式計算每個因子的得分。并引入參賽學生的性別和年級作為控制變量,控制變量對因變量的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控制變量對因變量沒有顯著影響。

在圖1中,圓點對應獲獎級別的回歸系數,菱形對應個人能力提升的回歸系數,橫線為其95%置信區間。如果橫線不穿過x=0的豎線,則表示回歸系數顯著不為零,也即解釋變量對結果變量的影響具有統計顯著性。從圖中可以看出,參賽動機,新聞傳播專業和學校資源支持三個自變量對獲獎級別的因變量具有顯著影響;參賽動機、專業素養、團隊合作、大賽認可度和教師參與五個自變量對個人能力提升的因變量具有顯著影響。

(三)分析討論

研究發現,學生的參賽動機對其創新績效和能力提升都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參賽動機越強,則學生在大賽中取得良好成績及獲得能力提升的可能就越大,研究假設H1a和H1b均得到支持。在參賽動機因子中,“提升個人能力”“結識業內專家同行”“獲得學校加分、獎學金等獎勵”等外在動機的貢獻率大于內在動機,由此可見,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主要由外在動機驅動,內在動機為輔。這反映出公共關系策劃創業大賽的參賽學生更多以升學、就業為導向,也反映出此類大賽相對課堂知識而言更加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專業素養雖然對取得大賽好成績沒有顯著影響,不過對能力提升卻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研究假設H2a不成立,H2b得到驗證。這表明,認為自己具有較好的專業基礎和理論知識、掌握一定研究方法的學生并不一定能在大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但卻更能獲得能力上的提升。這可能由于課堂專業知識與大賽所需技能之間存在落差,大賽對于學生的考驗遠不止于校園與課堂內的知識與能力,較好的專業素養、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方法并不直接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成績。但專業素養較好的學生通常具有較好的學習能力與領悟能力,可以更快更好地在參賽過程中汲取信息與知識,因此更容易獲得能力上的提升。

專業類別對創新創業大賽學生創新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且標準化回歸系數最大,是影響最大的一個因子,但是對能力提升不存在顯著影響,研究假設H3a得到支持,H3b不成立。這表明對于傳媒創新創業大賽,新聞傳播學科的學生更具有專業優勢,具有新聞傳播學科背景的學生相較于非新聞傳播學科的學生能取得大賽更好的成績,不過這種學科優勢不足以幫助新聞傳播專業類的學生獲得更大的能力提升。

團隊合作水平對參賽學生的創新績效影響不顯著,但對能力提升具有顯著正向影響,研究假設H4a不成立,H4b得到驗證。這說明學生所在的團隊合作水平越高,參賽后獲得的能力提升便越顯著,但不會直接幫助團隊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團隊成員間的合理分工、良好溝通、真誠合作、彼此分享可以幫助學生獲得軟性能力的提升或者跨學科視野的拓展,同時,較好的團隊合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學生具有一些較好的能力素養,如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甚至是接納不同觀點的能力,因此,團隊合作水平與能力提升之間存在顯著正向影響有一定科學性。

大賽認可度對參賽學生的創新績效影響不顯著,但對能力提升具有較大的正向影響,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213,研究假設H5a不成立,H5b得到驗證。該因子下包含對大賽選題設置的認可度、對大賽專業評委的認可度以及對大賽本身在業內含金量的認可度。對大賽認可度越高的學生,越有可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并以更加認真的態度參賽,獲得的能力提升相應就越高。但大賽認可度更多作用于積極的參賽態度,并無法直接促進學生取得更好的創新績效。

教師參與度是影響參賽學生能力提升最大的因素,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374,但對創新績效影響不顯著,研究假設H6a不成立,H6b得到支持。教師參與度對創新績效不具有顯著影響。這可能由于公共關系大賽評委多由業界人士構成,業界人士從行業需求與行業實踐的角度出發評判作品,而教師則更可能從學生成長、技能習得出發指導學生,也許并不能直接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參賽成績。但教師參與度對學生能力提升的顯著正向影響亦表明了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師的親和力和專業性對學生能力提升有助推作用,更高的教師參與度將更顯著地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通用能力。

學校資源支持對參賽學生的創新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但該因素對學生能力提升的影響并不顯著,研究假設H7a得到支持,H7b不成立。為了策劃出更符合企業需求、更具可行性的方案,學生在參賽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實地調研與走訪,對資金、平臺、人脈等外部條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這也就體現出學校資源支持的重要性。因此,學校的資源支持對于學生參賽中的創新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資源支持只是提供更好的外部條件,學生若要在大賽中獲得能力的提升還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與思考。然而,資源支持只提供更好的外部條件,學生如果想要在比賽中獲得能力提升,還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思考。

學校制度支持對參賽學生的創新績效和能力提升都不具顯著影響,研究假設H8a和H8b都不成立。這表明學校在大賽獲獎方面設置的相關獎勵制度、就業推薦政策、對創新先進者的表彰等并不能直接激勵學生獲得更高的創新績效與能力提升。但在前文關于參賽動機的研究中,發現學生參加大賽主要出于升學、獎學金、推免、就業等外在動機。因此,學校制度支持這一因素或許更多作用于激勵學生報名參賽,而在參賽過程中的成績與收獲,仍然取決于學生自己的投入與努力。

四、結論與啟示

本研究通過對“第八屆中國大學生公共關系策劃創業大賽”參賽學生的問卷調研,探索學生在參加傳媒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的創新績效和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個人因素、團隊因素、大賽因素和學校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對參賽的創新績效和/或個人能力提升有影響。本研究構建的傳媒創新創業大賽對學生創新績效與能力提升的預測模型,為深入理解影響學生在該類大賽中的創新績效與能力提升的因素提供理論支持,對高校傳媒創新創業教育具有一定的啟示。

(一)重視對學生內源性參賽動機的引導,實現學生自我成長需求與創新創業精神的連接

為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類大賽,許多高校往往注重各種激勵制度的制定,如保研加分、就業推薦等政策。從本次研究的結果來看,學生的參賽動機以獲取獎學金、推免名額、求職等為主,側面反映出學校所制定的各類政策對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類大賽的確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然而,從創新績效與能力提升的回歸模型來看,學校制度支持這一因素對二者皆不具有顯著影響。

創新創業大賽作為一種實踐類活動,對學生的參與主動性和學習獨立性的要求更高,獲得創新績效與能力提升很大程度上與學生是否能保持自主學習的熱情密切相關,而這種熱情需要動機結構的激發才能持續。因此,從學校方面而言,傳媒創新創業教育要進一步優化、深入,不能過度倚仗“功利性誘餌”,要淡化加分、推免等目標,側重激發學生的內源性動機,在校園內營造自由探索的創新之風,引導學生領悟創新創業精神能夠帶來的自我成長與社會貢獻,成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二)建設指導教師團隊,優化創新創業類課程體系

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獲得能力提升才是真正的意義。本研究的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教師參與度是參賽學生獲得能力提升的最大影響因素,反映出創新創業教育中教師的重要作用——教師是育人過程中的第一環,亦是最重要一環。因此,要重視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要完善對創新創業大賽指導教師的組織與管理,高校可選拔具有豐富的大賽指導經驗或是具有行業工作背景的教師,形成專門的指導教師隊伍,深入了解賽事規則,積累參賽經驗,轉化成知識,傳授給歷屆參賽學生。校方也可以通過績效獎勵等方式,充分調動指導教師的積極性。

(三)打破學科壁壘,鼓勵跨學科團隊合作,促進傳媒人才綜合能力提升

研究發現,對于傳媒創新創業大賽,較好的團隊合作水平對學生在大賽中能力提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在為同一目標奮斗的團隊中,學生更容易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運用小組討論、頭腦風暴等模式使自身的創意想法更加完善。

根據對第八屆中國大學生公共關系策劃創業大賽的觀察,大多數參賽隊伍都是身處同一學院、同一專業甚至同一班級的同學一起組隊,成員之間的差異性較小。擁有同樣專業背景的同學在一些問題上的思考方式比較接近,但同時也會造成團隊思考延展性不夠的問題。如今,新聞傳播領域融入了更多的科技、社交、人文因素,學科邊界日益拓展,亟須不同學科的交流互動培養復合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所要完成的工作是讓學生具有開創新領域、接觸新知識的能力。應鼓勵學生勇敢打破“學科壁壘”和“熟人壁壘”,組織學生跨學科組隊;同時,利用好校內資源,實現跨專業交叉學科探索,促進新聞傳播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①曾繁旭、王宇琦:《傳媒創業研究:一個新興領域的研究脈絡與中國議題》,《新聞記者》2019年第2期。

②陳陽:《傳媒教育的“新媒介轉向”再思考——基于弗吉尼亞大學“媒介研究”教學的實地調查》,《教育傳媒研究》2022年第5期。

③CCG全球化智庫:《中國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調查報告(2017)》,2017年9月。

④趙燕、趙春魚、陸國棟:《我國人文社科類學科競賽發展現狀與治理優化研究》,《中國高教研究》2020年第7期。

⑤康麗、柯蘇蘇:《競賽驅動的創新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以全國大學生人力資源管理大賽為例》,《人才資源開發》2021年第19期。

⑥陶楠、閆秀榮:《基于賽課結合的市場營銷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思考——以社科獎全國市場營銷大賽為例》,《金融理論與教學》2016年第3期。

⑦張學敏:《學科競賽驅動下的大學生自主開放實驗創新探索——以全國大學生管理決策模擬大賽為例》,《現代教育技術》2013年第5期。

⑧李祖超、鐘蘋:《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大學生創新績效影響關鍵因素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6期。

⑨Janssen, O., Yperen, N. W. V. Employees Goal Orientations, the Quality of Leader- Member Exchange, and the Outcomes of Job Performance and Job Satisfac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4: 368-384.

⑩侯二秀、秦蓉、楊洋:《協同創新視角下大學科研團隊創新績效影響因素分析》,《中國高校科技》2016年第6期。

田劍、王麗偉:《在線創新競賽中解答者創新績效影響因素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年第15期。

王亞娜、金麗馥、毛罕平:《學科競賽中大學生創新績效影響因素分析》,《高校教育管理》2019年第5期。

李鋮:《大創項目成員的團隊偏好對創新績效的影響:團隊認同和團隊凝聚力的中介作用》,2017年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劉惠琴、張德:《高校學科團隊中魅力型領導對團隊創新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科研管理》2007年第4期。

Coskun, H. The Effects of Group Size, Memory Instruction, and Session Length on the Creative Performance in Electronic Brainstorming Groups. Edu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Practice. 2011:(7): 91-95.

鄧冰凌:《江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路徑研究》,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8年碩士學位論文。

Baard, P., Deci, E. Intrinsic Need Satisfaction: A Motivational Basis Of Performance And Wellbeing In Two Work Settings.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004:(34): 2045-2068.

于海云、趙增耀、李曉鐘、喬磊:《創新動機對民營企業創新績效的作用及機制研究:自我決定理論的調節中介模型》,《預測》2015年第2期。

王心煥、薄賦徭、雷家骕:《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兼對本科生與高職生的比較》,《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6年第5期。

〔美〕阿曼·阿爾欽、哈羅德·德姆塞茨:《生產、信息成本與經濟組織》,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頁、第121頁。

龍曉楓、伍健、田志龍、魏署光:《競賽活動對大學生能力提升的影響:來自湖北高校的證據》,《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6期。

陶楠、閆秀榮:《基于賽課結合的市場營銷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思考——以社科獎全國市場營銷大賽為例》,《金融理論與教學》2016年第3期。

戴鑫、毛江華、毛家兵:《哪些因素在影響大學生參與科技競賽——基于1292名大學生的調查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5期。

柏連陽、蔣建初、盛正發:《基于學科競賽的新建本科院校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探析》,《中國高教研究》2010年第8期。

伍丹:《基于“工作過程+競賽引領”的媒體類課程改革實踐——以“影視特效制作”課程為例》,《現代教育技術》2014年第7期。

韓晨光:《理工科大學生創業能力評價研究》,2015年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博士學位論文。

武穎靜:《試論大學生參與課外創新創業大賽的意義》,《經貿實踐》2016年第6期。

燕道成、蔣雪旻:《“跨界”與“融通”:新文科背景下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理念》,《教育傳媒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張莉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曉宇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李林】

猜你喜歡
公共關系
現代公共關系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5:06
公共關系(博鰲)合作組織名單
公關世界(2020年9期)2020-06-09 12:08:59
公共關系功勛獎
公關世界(2019年23期)2019-09-10 07:22:44
公共關系創新領軍人物獎
公關世界(2019年23期)2019-09-10 07:22:44
公共關系創新領軍品牌獎
公關世界(2019年23期)2019-09-10 07:22:44
公共關系創新領軍組織獎
公關世界(2019年23期)2019-09-10 07:22:44
公共關系特別貢獻獎
公關世界(2019年23期)2019-09-10 07:22:44
公共關系新銳人物獎
公關世界(2019年23期)2019-09-10 07:22:44
《互聯網時代公共關系的理論與實踐》
中華建設(2017年3期)2017-06-08 05:49:29
中國大陸公共關系研究綜述與簡評
新聞傳播(2016年19期)2016-07-19 10:12: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国产一在线|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动漫精品| www.91在线播放|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国产69精品久久|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亚洲男人天堂2020|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欧美色视频在线|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亚洲成肉网|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欧美一区精品|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日韩激情成人|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国产一级毛片yw| 中文字幕 91| 久久久亚洲色|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午夜日b视频| 国产素人在线|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国内99精品激情视频精品|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国内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亚洲成人77777|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伊人久久婷婷| 欧洲av毛片|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婷婷六月综合网| 91亚洲免费视频|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欧美日韩第三页|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噜噜噜综合亚洲|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激情99|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国产精品xxx| 91视频首页|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精品色综合| 亚洲另类色|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欧美精品在线看|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