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故事是一種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教學材料。在幼兒園中實施故事教學,不但能激發幼兒的自主求知欲,也能擴充幼兒的知識儲備、強化其認知能力,創新幼兒教學活動的模式。文章主要采用學情調查法和實驗教學研究法,探討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從精心選擇優質的故事素材、創設靈動的故事教學情境、根據故事的內容巧設問題、基于故事開展游戲化活動、利用故事鼓勵個性化聯想五個方面,論述故事教學具體的實踐策略,以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故事教學;幼兒園;幼兒園教學
作者簡介:孫紅艷(1984—),女,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第四幼兒園。
故事教學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興趣需求,將故事教學引入幼兒教學中,可以使幼兒在趣味故事中積累早期語言,啟迪幼兒的心智和情感,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以及思維能力、認知能力的發展。為此,教師應該明白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意義,根據幼兒的實際需求,開發和利用故事資源,設計多姿多彩的故事教學活動,促使幼兒在故事探索中充分互動、聯想和表達,認識各種新事物,吸收知識,以此有效發揮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實踐價值。
一、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幼兒園教學中的故事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將趣味故事作為工具和媒介,設計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包括聽故事、思考故事問題、交流故事體會、開展故事游戲等,引導幼兒在故事中吸收知識,得到思想情感和綜合能力的發展。經過分析幼兒學情和理論實踐研究,筆者將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意義總結為如下三方面。
第一,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興趣。幼兒的好奇心較強,喜歡聽故事是幼兒的天性,在奇趣故事中,幼兒往往能產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因此,在幼兒園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最突出的意義就是能夠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興趣。如教師可以根據故事的主題和內容,為幼兒創設直觀的情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進行故事探秘;教師還可以圍繞故事設計問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促使幼兒展開思考、分析、想象等自主思維活動。這些都是幼兒自主學習興趣得到提升的重要標志。
第二,有利于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是幼兒園教學的重要內容,幼兒的語言能力正處于啟蒙時期,其儲備的感性語言材料較少,所以在表達時存在一定障礙。故事是幼兒感性語言材料的重要來源,同時故事教學以語言和圖像信息輸出為主,將故事教學應用于幼兒園教學,對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很有幫助。如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先引導幼兒認識故事中的名詞、簡單的形容詞等,再啟發幼兒在后續的交流中嘗試運用新習得的語言,從而使幼兒的表達內容更豐富,切實強化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1]。
第三,有利于教師開展多樣化的幼兒教學活動。故事教學資源十分豐富,不同類型的故事在主題和內容上也千差萬別,這為教師創新幼兒園教學活動提供了優勢條件。如一些故事材料中有多個角色,情節非常有趣,教師可以適時組織幼兒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一些故事中蘊藏著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師可以發動幼兒聯系生活,交流討論聽故事的感想,促進幼兒參與故事內涵的挖掘活動。這樣可使幼兒教學活動趨向多元化,彰顯故事教學卓越的應用價值。
二、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一)精心選擇優質的故事素材,構筑故事教學的實踐基礎
在幼兒園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做好故事素材的選擇是工作第一位。從故事素材類型的選擇來說,教師可以優選圖畫和文字結合的繪本故事,也可以選擇由童話、寓言、神話故事等創作而成的動畫作品。從故事素材內容的選擇來說,教師應該綜合考慮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興趣點,選擇內容貼近幼兒認知經驗、情節富有吸引力的故事素材,比如故事中包含幼兒喜愛的小動物,或是幼兒熟悉的人物、家庭成員等,同時還要保證故事主題健康向上,使幼兒能在聆聽故事的過程中接觸新事物、學習語言知識等??茖W選擇故事素材,可以打好幼兒園故事教學的實踐基礎[2]。
例如,教師可以將童話繪本《螞蟻和西瓜》作為故事教學素材,這一繪本不僅圖文并茂,而且畫風充滿詩意和幽默感。螞蟻是可愛且體形較小的生物,和幼兒之間存在一些共通之處。在故事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觀察繪本封面:“小朋友們,能告訴老師你在封面上發現了什么嗎?”幼兒觀察后反饋:“有一群小螞蟻,一塊又大又紅的西瓜,還有很多西瓜果肉,螞蟻好像在搬西瓜?!苯處熧澋溃骸靶∨笥褌冇^察得真仔細!一群小螞蟻、一塊大西瓜,它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來,教師開始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根據插圖理解故事情節,再提問:“小朋友們,小螞蟻遇到西瓜后做了什么?”幼兒討論后回答:“螞蟻叫來了小伙伴,一起把西瓜搬回家。把家里填滿后,它們又在西瓜上痛快地大吃一頓,實在吃不動了,螞蟻又把西瓜當滑梯玩?!苯處煟骸罢f得真好,那么大家認為螞蟻是怎樣的小動物呢?”幼兒:“螞蟻非常聰明、勤勞,還非常團結,有好吃的東西會叫伙伴來一起分享?!边@樣精心選擇的素材,可以讓幼兒體會到小螞蟻勤勞、團結、樂觀的精神品質,從而實現高質量的故事教學目標。
(二)創設靈動的故事教學情境,喚醒幼兒的故事探索欲望
興趣是幼兒自主參與故事學習和探索的內在動力,在正式了解故事內容之前,幼兒的情感和思維都有待激發,教師若是直接向幼兒講述故事,很難有效集中幼兒的專注力,也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效果。情境創設法具有良好的激趣導學作用,且符合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有助于為幼兒打造沉浸式的故事學習環境。為此,在開展故事教學時,教師應當根據故事主題和內容,為幼兒創設靈動的情境,包括展示與故事有關的多媒體材料,或者圍繞故事創設話題吸引幼兒討論,營造熱烈的學習氛圍,從而喚醒幼兒的故事探索期待[3]。
例如,在教學繪本故事《你別想讓河馬走開》時,教師可以先為幼兒播放《河馬奧拉多》這一動畫的有關片段,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幼兒觀看完動畫后,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動畫主角是哪種動物嗎?”在幼兒搶答后教師順勢引出故事主題:“非常棒!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河馬,題目為《你別想讓河馬走開》。那么,為什么‘別想讓河馬走開?河馬最后是否走開了呢?”在問題情境中,幼兒急切地想要一探究竟。緊接著,教師配合圖畫帶領幼兒理解故事,再提出問題:“小朋友們,故事中先后有多少種動物想讓懶洋洋的河馬從橋上走開?它們分別是誰?”幼兒閱讀后可回答:“有五種動物,它們分別是獅子、猴子、疣豬、鸚鵡和老鼠?!苯處熆勺穯枺骸八鼈儺斨姓l成功讓河馬走開了?它對河馬說了什么?其他動物為什么失敗了?”幼兒在交流后可回答:“小老鼠成功讓河馬走開了。它對河馬說‘請你走開,而其他動物都是命令河馬走開,還想把河馬推開、彈開?!苯處煟骸澳敲创蠹覐墓适轮忻靼琢耸裁吹览??”幼兒:“和他人說話要有禮貌?!痹谶@樣的情境中,幼兒沉浸于故事探索活動,并從故事中領悟到要禮貌待人的道理。
(三)根據故事的內容巧設問題,提高幼兒的綜合思維能力
幼兒的綜合思維能力正處在發展期,教師必須把握契機,重視在故事教學中啟發幼兒動腦思考。問題是驅動幼兒自主思考的最佳工具,將問題教學和故事教學有機整合,不僅能迅速激發幼兒的好奇心,點燃幼兒的思考和探究熱情,還能增進師幼互動[4]。為此,在幼兒園故事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以問促學原則,根據故事的內容巧設問題,引導幼兒開展分析、理解、比較、判斷、概括等思維活動,并幫助幼兒將思考結果組織成合適的語言表述出來,從而推動幼兒綜合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更上一層樓。
例如,在《圖書館的獅子》的故事教學中,講完麥小姐第一次教育獅子要遵守圖書館規則后,教師提出問題:“小朋友們,獅子受到教育后有哪些表現?”幼兒思考并討論后回答:“獅子乖得像一只小貓咪,還幫助麥小姐完成工作,幫小朋友拿高處的書,充當小朋友的靠墊?!痹谥v到馬彬先生找到獅子,告訴獅子只要有正當理由,可以在圖書館吼叫后,教師繼續提問:“小朋友們,獅子之前為什么大聲吼叫?”幼兒回答:“因為麥小姐拿書摔倒受傷了,獅子找馬彬先生求救,但是馬彬先生沒有理獅子,獅子太著急就大聲吼叫了。”教師追問:“那么獅子違反圖書館規則了嗎?”幼兒思考交流后反饋:“沒有,因為它是為了救人。”這樣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幼兒的綜合思維能力獲得了鍛煉,還能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四)基于故事開展游戲化活動,提高幼兒的互動和表達能力
開展故事教學有利于教師優化教學活動,其中游戲化活動是教師開發和探索的重點。游戲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模式之一,鑒于故事內容和情節的豐富性,教師開發游戲活動的空間也非常廣闊[5]。此外,部分幼兒在故事學習中,不善于和同伴交流,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性偏弱,而游戲活動能很好地幫助幼兒克服交際障礙。因此,教師可以基于故事開展游戲化活動,比如利用故事素材中的人物和情節,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組織幼兒開展分角色表演游戲;可以預先準備好故事中出現的新事物的卡片,如動物卡片、水果卡片、數字卡片等,組織幼兒合作開展卡片問答游戲,鍛煉幼兒對新事物和新詞匯的識記和運用能力,從而促使幼兒展開有效的互動表達。
例如,在《有禮貌的怪獸》的故事教學中,教師借助書本中的圖畫為幼兒講述曲折的故事情節,待幼兒完整掌握故事情節后,開展角色扮演游戲,請幼兒自選一個故事片段,分角色把故事主人公馬特有禮貌的行為表演出來。幼兒立即分組投入角色扮演游戲,有的小組演繹馬特幫助媽媽做家務的故事片段,有的小組則演繹馬特為搬重物的女士開門的場景。而教師在此期間提醒幼兒多運用故事中馬特的禮貌用語交流表達,包括“你好”“您先請”“勞駕”“謝謝”等,以加深幼兒對禮貌用語的記憶。通過基于故事開展角色扮演游戲,幼兒不僅充分體驗了互動游戲的樂趣,也能在實踐表達中加強運用各種禮貌用語,從而實現表達能力的發展。
(五)利用故事鼓勵個性化聯想,培養幼兒的創意想象能力
幼兒的精神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在傾聽故事的過程中,經常會迸發出想象靈感,教師作為故事教學的主導者,必須呵護幼兒的個性,給幼兒提供釋放童真童趣的機會。為此,在開展故事教學時,教師應該在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盡情聯想和創造。比如對于具有懸念感的故事情節,教師可以暫停故事講述,鼓勵幼兒大膽猜一猜后續的故事情節;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假設自己是故事中的某個人物,啟發幼兒自由聯想,為人物編創臺詞和對話。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肯定幼兒的創意靈感,拓展幼兒的創意想象空間,從而提升幼兒園故事教學的效果[6]。
例如,在《雪人》的故事教學中,教師先為幼兒播放同名動畫片,引導幼兒結合動畫了解雪人從出生到融化的過程。幼兒聽完故事后,意猶未盡,有幼兒發問:“老師,雪人可不可以不融化?真希望雪人能像人類一樣玩耍?!苯處熥プC會鼓勵幼兒展開個性化聯想:“沒錯,老師也覺得雪人融化非常可惜。大家不妨想一下,如果你是雪人,又‘活過來了,能像人類一樣走路、說話、吃東西,你會做些什么呢?請小朋友們交流探討?!庇變喊l揮想象力,有了天馬行空的創作暢想。有幼兒說:“我要走進主人的房間,試穿他的皮靴和大衣,品嘗餐桌上的美食,站在外面太久了,我真是又冷又餓。”還有幼兒說:“我要用鐵鍬多堆幾個雪人,讓它們和我一起玩,這樣我就不孤單了,我們一起去主人的房間借玩具玩,騎主人的自行車,去看一看更遠的地方……”通過熱烈的聯想和表達,幼兒的創意想象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獲得了提高,幼兒園故事教學深度也得到了拓展。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法,不僅有利于激發幼兒的自主學習興趣,也能顯著強化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利于教師開展多樣化的幼兒教學活動。教師應該做好故事素材的選擇和開發,創設靈動的故事教學情境,喚醒幼兒的故事探索欲,根據故事內容設計問題,引導幼兒有效思考,基于故事開展游戲活動,促進幼兒互動合作、交流表達,同時鼓勵幼兒對故事展開創造性的聯想,兼顧幼兒個性品質和獨創精神的發展,從而有效發揮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價值。
[參考文獻]
龔禛彥.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意義及實踐[J].當代家庭教育,2022(27):98-100.
李夢雪.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意義及實踐[J].當代家庭教育,2022(26):79-81.
呂欽華.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意義及實踐[J].讀寫算,2021(30):39-40.
楊艷.故事教學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意義及實踐[J].新課程,2021(27):61.
馬麗娜.幼兒園教學中輔以故事教學的意義及實踐研究[J].讀寫算,2021(14):43-44.
袁鏡騏.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意義及實踐探討[J].新課程,2021(1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