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慧杰
功能動作整合訓練在高校跳遠普修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謝慧杰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廣東 肇慶 526070)
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和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接高校跳遠普修教學,并通過為期12學時的教學實驗,來驗證功能動作整合訓練對跳遠教學的可行性與應用價值。實驗結果表明,功能動作整合訓練對提高跳遠技評和達標成績具有顯著作用。由此得出結論,功能動作整合訓練能夠通過準備部分的心理誘導、神經肌肉激活、動態拉伸、動作整合和結束部分的恢復與再生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跳遠運動成績。
功能動作整合訓練;跳遠;教學
在普通高校體育專業教學中,跳遠是必修的課程,但是因其技術動作相對復雜,而教學大綱中規定只有三分之一個學期的教學學時,所以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好、更快、更牢固地掌握跳遠技術,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功能動作整合訓練是一種強調運動項目特有動作和動作模式的專項化,強調多關節、多角度、多平面、融合本體感覺的訓練模式[1]。在專項教學中,它能通過準備部分的心理誘導、神經肌肉激活、動態拉伸、動作整合和結束部分的恢復與再生訓練,來提高運動中動力鏈的高效性,動作模式的穩定性與整個運動過程中能量使用的經濟性[2]。因此,提出將動作練習的功能性和專項技術動作對接形成的“功能動作整合訓練”,應用于跳遠專項教學之中,以期通過有限的教學學時來提高跳遠運動成績和身體運動能力。
以功能動作整合訓練在高校跳遠普修教學中的應用為研究對象;以廣州應用科技學院2021級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隨機抽取的兩個普修班學生為實驗對象。實驗班和對照班均為31人。實驗班在準備部分進行心理誘導、神經肌肉激活、動態拉伸、動作整合等訓練,在結束部分進行肌筋膜梳理和恢復與再生訓練,對照班遵循傳統的熱身和放松方式。
1.2.1 專家訪談法
依據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整體思路,將教學實驗的內容設計、實驗前測指標的選取、功能動作整合訓練指標的選取,實驗的效度和信度的檢驗等指標,向相關領域的專家老師通過面談或問卷的方式進行訪談,匯總各位專家老師對功能動作整合訓練應用于跳遠教學的觀點和建議,從而為本研究的組織實施提供參考。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擬定實驗前可能需要測試的身體形態和身體素質指標,并通過專家問卷的形式對初擬定指標進行篩查,最終確定本實驗要測試的具體指標,從而提高本實驗測試的科學性。
1.2.3 實驗法
在廣州應用科技學院2021級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中,隨機抽取兩個班分別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前對兩個班學生的身體形態、身體素質進行測試,結果顯示無顯著性差異,再進行教學實驗;實驗中基本部分的教學內容和進度均保持一致,但準備部分和結束部分有所區別;實驗后對學生進行技評和達標考核,并對考試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
功能動作整合訓練主要是通過準備部分的心理誘導、神經肌肉激活、動態拉伸、動作整合和結束部分的恢復與再生訓練來提高學生跳遠運動成績的。因此在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實驗班與對照班基本部分的教學均為挺身式跳遠,但在準備部分和結束部分有所差別。實驗班在準備部分加入神經肌肉激活、動作整合、動態拉伸、運動鏈訓練等內容,在結束部分加入神經肌肉的恢復與再生訓練等內容,對照班遵循傳統的熱身和放松方式。詳見表1-3。

表1 對照班教學組織

表2 實驗班教學組織

表3 功能動作整合訓練內容
1.2.4 數理統計法

2.1.1 傳統訓練與功能動作整合訓練的對比

表4 傳統訓練與功能動作整合訓練的對比
在體育術科教學中,很多體育從業者還較多保留著傳統的訓練理念和方法,例如“三從一大”和“以賽代練”等訓練理念,田徑中小步跑、折疊跑、交叉跑、蛙跳等常規的訓練方法,也不可否認它能對專項教學和訓練實踐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同時也應能清晰地看到它對專項訓練的局限性。例如對專項技術的學習和掌握缺乏針對性,對運動負荷的把控缺乏科學的監測,對基礎動作模式的學習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對學習效果的檢查評價手段缺乏時效性和全面性,對恢復手段缺乏科學性,對訓練計劃的組織實施缺乏靈活性和適應性等。而功能動作整合訓練能很好地彌補傳統訓練這一弊端,有評論說,功能動作整合訓練的誕生,實質上是代表了當今的身體訓練已由重視低端要素,即注重肌肉訓練,不斷提高肌肉力量,向重視高端要素,即注重肌肉—神經系統協同訓練,不斷提高動作質量與精準控制的轉變,這是一個訓練理念的轉變[4]。
2.1.2 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身體形態指標對比分析
在實驗開始前先對學生的身高和體重進行測量,并將測試結果先進行正態性檢驗,得出P>0.05,然后再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P值均大于0.05;說明兩個班學生的身體形態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見表5)。

表5 實驗前兩個班學生的身體形態指標對比
注: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
2.1.3 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身體素質指標對比分析
在測試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身體素質指標之前,先對學生進行了測試內容的動作示范和講解,并讓學生進行了試測,從而避免學生因動作模式不熟悉等原因而影響測試成績。
然后再對兩個班學生的30米、60米、前拋實心球、后拋實心球、立定三級跳和坐位體前屈等指標進行測試,并將測試結果先進行正態性檢驗,得出兩個班學生的立定三級跳成績的P值小于0.05,不符合正態分布,故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得出P>0.05。對30m、60m、前拋實心球、后拋實心球和坐位體前屈進行正態性檢驗,得出P>0.05,符合正態分布,再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P值均大于0.05。說明兩個班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均無顯著性差異,可以進行實驗。詳見表6。

表6 實驗前兩個班身體素質情況對比
注: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
2.2.1 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技評成績對比分析
為檢驗功能動作整合訓練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將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技評成績先進行正態性檢驗(P>0.05),再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P<0.05,說明兩個班學生的跳遠技評成績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班優于對照班,且技術的發揮更加穩定。詳見表7。

表7 實驗班和對照班技評成績對比分析
注: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
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點:跳遠技術的學習順序是從關鍵技術到一般技術[5],因此教學中不但要考慮本節課達成任務的獨立性,還要考慮前后教學內容的關聯性和銜接性,遵循教學過程的整體性和系統性規律,以促進跳遠完整技術的學習和遷移。
而功能動作整合訓練在教學中是以優化動作模式和加強運動鏈銜接來提高運動成績的[6]。它更加強調練習方法與目標運動方式的一致性,強調動作的整體性,強調本體感覺與神經控制能力,多平面運動形式[7]。例如:實驗班功能動作整合訓練內容中的抱膝提踵走、行進間單腳縱跳、反弓跳、收腹跳等和跳遠技術中的助跑、起跳、騰空、落地等分解技術的動作模式、用力方向、發力機制基本一致,但比傳統的熱身環節更能促進各分解技術間的有效銜接,從而促進跳遠完整技術的學習和掌握。
2.2.2 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達標成績對比分析
實驗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達標成績先進行正態性檢驗,得出P>0.05,然后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P<0.05,說明功能動作整合訓練能夠通過課前的心理誘導、神經肌肉激活、動態拉伸、動作整合和課后的恢復與再生訓練來提高實驗班學生的跳遠成績。詳見表8。

表8 實驗后兩個班學生的跳遠達標成績對比分析
注: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
分析其產生顯著性差異的原因可能是:
首先,實驗班安排的功能動作整合訓練能夠通過課前的心理誘導來激勵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而傳統跳遠課堂往往更容易忽視此環節。
其次,實驗班在課前安排的神經肌肉激活、動態拉伸、動作整合訓練,與傳統熱身訓練相比,能夠更深層次動員身體的各肌肉群,同時募集更多的運動單元積極參與到運動的全過程,尤其是在起跳至騰空環節,功能動作整合訓練能夠優化動作模式、提升身體動力和能量傳遞效率,提高神經肌肉配合能力,實現起跳時上下肢的蹬擺協調發力。
最后,實驗班在課后安排的恢復與再生訓練,通過泡沫軸、按摩棒、花生球等輔助性工具,來充分松解、梳理各疲勞肌群,如股四頭肌、腘繩肌、小腿三頭肌、臀肌等來積極地促進能量系統的超量恢復等,這都有利于跳遠達標成績的顯著提高。
3.1.1 功能動作整合訓練能夠通過課前的心理誘導、神經肌肉激活、動態拉伸、動作整合和課后的恢復與再生訓練來提高學生跳遠運動成績。
3.1.2 功能動作整合訓練作為一種全新的訓練理念,較傳統熱身和放松訓練更具針對性,能夠對專項技術的學習能產生正遷移,但功能動作整合訓練內容的選擇還應根據專項技術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來確定。
3.2.1 功能動作整合訓練是在傳統教學手段基礎上的改良,而不是完全拋棄傳統教學手段而自編自造出來的,在后續教學中,功能動作整合訓練內容的選擇要更貼近專項技術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3.2.2 建議延長實驗周期,更能驗證功能動作整合訓練對提高專項技術的價值。
[1]李丹陽,胡法信,胡鑫.功能性訓練:釋義與應用[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10):71-76.
[2]尹軍.身體運動功能診斷與訓練[J].體育教學,2018,38(7):30.
[3]曾榛,張援,王力先,等.葉酸干預對運動人群血漿炎癥因子的影響[J].華南預防醫學,2014,40(2):105.
[4]韋春生.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演化與展望[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1):44-46.
[5]解正偉.以發展專項能力為主導優化術科教學方法研究:以田徑專項為例[J].體育科學研究,2016,20(1):52-57.
[6]吳晨陽.功能動作整合訓練在體育教育專業普修跨欄跑教學的應用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21.
[7]閆琪.優秀女子曲棍球運動員功能性體能訓練方法體系的構建與實證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3:27-30.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Action Integration Training in Long Jump Teaching of Universities
XIE Huijie
(Guangzhou Institut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aoqing 526070, Guangdong, China)
謝慧杰(1995—),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