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韜
【摘? ?要】信息技術發展沖擊著各行各業,新聞行業也不例外。在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收集信息,借助大數據分析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對傳播內容和方式進行整合及優化;同時不斷提升新聞可視化制作能力,數據分析和應用能力,拓展新聞傳播渠道,深度挖掘新聞資源,編輯出更多符合受眾需求的新聞精品。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數據分析;可視化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新聞的傳播形式和傳播渠道越來越多樣化,人們不僅可以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獲取新聞信息,還可以通過各種數字平臺進行閱讀,獲取更豐富的信息。新聞形式及傳播渠道的多樣化對于新聞編輯來說是一種挑戰,編輯在堅守初心,守好新聞輿論陣地的同時,要提升自身本領,成功實現轉型。
一、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的定位
如今,大數據已廣泛應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新聞編輯要抓住機遇,將數據技術應用到編輯的各項工作中,高效完成新聞報道任務,具體來說,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信息收集以及反饋
傳統的新聞編輯在內容編輯過程中各司其職,對于新聞內容大多不與受眾進行溝通,只需將所編輯的板塊做好,這樣會導致因與受眾交流少,生產出的新聞不太符合大眾的喜好,也不知道受眾是否能接受新聞內容。在大數據時代下,新聞編輯可以在網上收集各種受眾信息,然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策劃出新的內容、設計出新的版面來滿足大眾的需求,從而得到大眾的認可。網上數據不夠全面或者是受眾面太廣的情況下,可以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征集人們對編輯工作的滿意度,例如新聞標題是否新穎,能否吸引受眾,版面設計是否獨特等,收集這些反饋信息,便于全面有效地整改,提高新聞編輯的水平。
(二)借助大數據分析受眾的個性化需求
傳統的新聞編輯,如報紙編輯基本是利用報紙傳播新聞的,他們無法得知新聞版塊設計與內容規劃的效果,也無法獲取真正的反饋,導致新聞刊發后不能夠真正了解每一篇新聞是否能滿足受眾個性化需求。但在大數據背景下,新聞編輯完全可以依托大數據技術進行調查,了解大眾的喜好,了解他們所需要的個性化新聞,并有針對性地提供他們喜愛的作品。
(三)對傳播內容和方式進行整合及優化
人們的閱讀方式因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發生了很大變化,接受信息方式也發生了改變。當前新聞信息采集打破了傳統形式,新聞傳播具有很強的交流性和互動性,這給人們的新聞閱讀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也能為他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媒體可以利用大數據對受眾人群進行精準定位,把特定的信息推送給特定的受眾,保證信息能夠及時被閱讀,從而提高新聞的閱讀量。
二、大數據背景下新聞編輯應具備的幾種能力
大數據時代,人們對新聞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編輯形式重點突出編排風格、技法等方面,無法滿足現代新聞傳播及受眾的要求。因此,新聞編輯應不斷強化創新能力,提升新媒體應用技術水平,具體來說,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聞可視化制作能力
全媒體時代,需要建立數據可視化團隊,即對數據信息進行視覺表達處理,通過對數據的一系列分析,加上可視化處理,增強其本身的可讀性。通過計算機技術、統計學方法與技術將數據以圖形、表格等方式呈現出來,把原本無趣、晦澀的數據轉換為受眾容易看懂、方便理解的報道。大數據時代的新聞報道應該擅長使用數據可視化的處理手段,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增強新聞的說服力。
相對來說,網絡信息是比較混雜的,新聞編輯要面對并適應這樣的變化,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對信息進行篩選,報道真實的信息才能體現新聞傳播的本質。因為不管在什么樣的信息環境下,內容應該保持真實性,能夠向受眾傳遞正確的信息,讓受眾由此了解社會,了解周邊環境。編輯作為新聞的把關人,必須要堅守職責,保證新聞的客觀性,正確地引導輿論。堅持這樣的工作態度,對新聞價值進行正確判斷,才能夠用客觀真實有效有用的新聞引領受眾,獲得他們的認可。要應用大數據技術對新聞內容做出全過程分析,將新聞的來龍去脈透明化呈現在大眾眼前。雖然大數據時代為新聞的采集提供了方便,但是新聞的傳播不再只通過傳統媒體,編輯可以建立數據可視化團隊專門為大眾提供新聞核實的過程,彰顯出媒體的權威性,提高受眾的滿意度,吸引更多的人閱讀新聞,增加新聞的閱讀量。
(二)數據分析和應用能力
大數據時代,許多工作領域都強調用數據說話。新聞編輯毫不例外需要依靠數據來做好編輯工作,依托大數據平臺來獲取相關信息,所以,編輯要提高數據應用能力,保證數據的客觀性,用來作為分析的依據。目前透過數據分析可以從中得到很多信息,數據的背后是對新聞事件真實情況的反映。新聞價值也可以從數據分析中得到準確的答案。新聞編輯只有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才能保證新聞選材的真實性,讓大眾被新聞內容所吸引,推動編輯在大數據時代的轉型。
(三)滿足受眾個性化需求的信息推送能力
處于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所以在給受眾推送相關信息時要進行深入調查,可以按人群分類或地區分類,給他們推送特定的內容,實行個性化推送能夠快速吸引受眾的目光。新聞編輯要結合大數據找出新聞事件背后的深層內涵。新聞編輯要堅持使用公平公正的態度對待推送內容,第一要保證信息的準確性,不傳謠、不造謠。第二,要讓信息報道變得通俗易懂。第三,要懂得運用傳播規律。使用一些如音樂、短視頻、動畫等相關傳播方式,來將信息個性化地展示給受眾,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還可推送簡化但包含齊全要素的重要信息,節省受眾的閱讀時間。在推送服務中,要學會合理利用大數據技術,個性化處理,提高新聞推送的質量。
(四)有效的知識管理能力
新聞編輯工作不是簡單地對文字進行編輯就可以做好的,尤其是在大數據背景下,新聞編輯的能力更加重要。首先,新聞編輯自身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要對專業知識和其他一些社會知識有深層次的了解,才能深入社會與新聞受眾有深層次的接觸。其次,新聞編輯不僅要轉變傳統觀念,還要加強學習,對各類有關新聞策劃活動等都有感悟,能夠想受眾所想,從新聞引發思考等角度正向引導社會輿論。現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給新聞編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利用大數據可以時刻關注受眾對新聞的反饋情況,及時發現新聞報道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這樣的良性循環,有助于實現新聞編輯的轉型。
(五)拓展新聞傳播渠道的能力
新聞編輯要將目光放得更長遠一些,利用技術手段搜集發現更多有價值有意義的新聞,同時拓展自身的知識視野,不斷接受受眾的反饋,從新聞標題制作等細節上做到更加符合受眾要求,實現新聞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此外,要通過大數據平臺,進一步拓展新聞傳播渠道,提升新聞傳播的影響力。
三、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的堅守
(一)堅守新聞敏感性的提升
大數據時代,新聞信息海量,編輯要在其中找到有價值的新聞,就要具備非常高的新聞敏感性。首先,編輯要加強對新聞事件的思考,依據新聞線索進行探索與創新,與記者密切協作完善新聞報道的內容。其次,加強對相關新聞事件的調查研究,即思考新聞事件的關聯、存在的意義與目的,據此進一步理清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也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新聞敏感性。最后,編輯的思想與創新意識增強,對新聞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報道也可以展示出其新聞價值,提升社會影響力。在當今復雜的社會生態下,編輯只有堅守新聞敏感性,堅持報道有價值、有深度的新聞,面對大數據時代媒體的融合發展,提高采編時效,創新采編思維,豐富采編技能,利用先進的采編設備結合數據分析篩選出有意義的新聞報道,實現編輯的真正意圖。
(二)堅守新聞的客觀性與真實性
新聞的本質就是真實與客觀,這也是新聞編輯需要堅守的基本職業道德。編輯對新聞內容進行嚴格篩選把關,確保新聞真實,才能讓受眾看到可信的內容,從新聞中了解社會生活。大數據時代有很多的信息涌現在大眾的視線中,但是一些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有待考量,長此以往會讓大眾失去對媒體的信任,所以編輯應該將真實的新聞信息呈現在大眾眼前,提高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在輿論引導的過程中,編輯應全面考察新聞事件背景,傾聽來自各方面的不同聲音,通過多種途徑反復鑒別從而確保新聞真實地呈現在大眾面前,增強新聞輿論引導力。
(三)堅守編輯理念的創新
在大數據時代,傳統的新聞理念已無法適應快節奏、多元化的媒介市場環境。由此,編輯必須創新理念,轉變思維,不斷提高以受眾需求為主導的自覺性。具體來說,就是摒棄不適合時代發展的新聞理念,擺脫傳統傳播手段與方式的局限性,從“經驗式”選題策劃、傳統編輯模式轉移到利用大數據實現對新聞數據的收集、挖掘、篩選、統計和分析,真正實現從傳統編輯到數字化采編的思維和工作方式的轉變。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只有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更加及時、準確地分析當前的新媒體傳播及發展趨勢,充分了解目前新聞受眾群體的需求,深度挖掘和掌握新聞資源,才能編輯出更多符合受眾需求的新聞精品。
結語
新聞編輯要在大數據時代下發展得越來越好,就要始終保持初心,融入時代,準確定位;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和大數據應用能力。一方面,編輯要堅持給大眾提供客觀真實的新聞,探索新的編輯手段,為大眾提供所需要的新聞。另一方面,編輯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利用數據技術為大眾推送新穎的新聞。新聞事業的發展需要編輯不斷順應時代的變化,編輯更要秉承初心、堅守職業道德,從而不斷創造佳作。
參考文獻:
[1]劉暢,李紅燕.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新聞編輯的創新與優化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7(29):58.
[2]文海燕.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的轉型與堅守[J].中國報業,2018 (15):82-83.
[3]周文惠.論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的轉型與堅守[J].西部廣播電視,2021,(22):210-212.
(作者單位:安徽新媒體集團)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