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思考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與大眾化教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重要內容。楊義著的《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2021年4月版)一書,以理論聯系現實的方式客觀分析了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遇到的新挑戰與新問題,并綜合運用傳播學等理論,思考并提出了新媒體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及教育的有效途徑,以期能夠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功能,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大眾化傳播與教育,對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和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陽光計劃”項目(項目編號:18YG02),以及2023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 “新技術革命下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理路研究”(編號:C2023296)的推進具有重要借鑒性。本書主要從以下三個方向進行敘述,從理論分析到實踐檢驗層層遞進。
首先,本書在第一章“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概述”就明確了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即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新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意見的主要渠道,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
其次,本書在第三章“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現狀分析”中具體剖析了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多姿多彩的新媒體世界能夠及時便捷地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到互聯網覆蓋的地方,實現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的深度互動。但新媒體也給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帶來了諸多的挑戰,例如個人主義、自由主義、非理性主義等腐朽思想以及包裝成普世價值觀的意識形態終結論、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思想充斥網絡空間,無時無刻不在侵蝕大眾的精神世界。且基于這一認知,本書強調新媒體這把“雙刃劍”既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教育提供了難得的機會、打造了廣闊的平臺,也帶來了眾多挑戰,只有正視這些機遇與挑戰,用實用好新媒體傳播手段,才能更加客觀科學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抵制、淘汰、曝光那些錯誤思潮、腐朽思想。
再次,本書在第四章“優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新媒體傳播”與第五章“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資源整合機制”中提出了應對挑戰與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新媒體傳播的建議與策略。一方面,將抽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具體化、生活化、生動化,使之更易為人民群眾所理解、接受,并自覺轉化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其二,構建現代化的全媒體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平臺,充分發揮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優勢,以融合式發展創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路徑,例如協同傳播方式,培養一批信念堅定、理論扎實的“虛擬社區領袖”,深入網絡、深入群眾,開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整合社會監管資源,健全網絡輿情處理機制,及時過濾網絡中的反動、腐朽及不良信息,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的實現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究其原因,新媒體是社會文化發展與科技創新進步的雙重結果,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而衍生出來的新型傳播方式,抖音、微博等新媒體不但是人民日常交流、娛樂、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的重要陣地與新型工,需要合理利用。
(上海交通大學 鄭文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