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偉 王 波 黃 征/揚州市對口協作榆林市工作組
2016年底,國家新一輪東西部對口協作戰略將兩座相距千里的歷史文化名城——江蘇揚州和陜西榆林緊緊連在了一起,從“長江之濱”到“黃河之畔”,唱響了一曲悠揚的揚榆協作曲。2021年以來,江蘇省揚州市用心用情用力把“榆林所需”與“揚州所能”有機結合,在資金支持、人才支援、產業協作等各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實施項目276個,項目金額4.076億元,縣區額外幫扶資金5794萬元;精心選派329名“三支”人員到陜西省榆林市開展技術服務與交流;新增引導落地企業77家,實際到位投資27.14億元。在2021和2022年度陜西省對口協作年度考核中,揚榆協作組分別取得全省第一、第二的好成績,獲得省級以上先進個人表彰17人次、先進集體表彰6次,1人被榆林市委市政府記三等功。

揚榆工作組以黨建為抓手,通過支部會議學精神、黨校課堂學理論、實地觀摩受洗禮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進黨的建設與對口協作工作深度融合。
黨建引領,持續強化組織保障。揚榆工作組定期組織各縣區聯絡組和“三支”人員代表集中學習,不斷提升黨支部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推進黨的建設與對口協作工作深度融合。揚榆工作組、高郵米脂聯絡組與省蘇陜工作隊開展黨支部結對共建,共同接受革命教育和精神洗禮,汲取繼續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兩地8個對口縣區完成高層互訪,對口協作牽頭部門充分對接,揚榆上下一心、形成合力。揚州30個鄉鎮、30個村、22個企業、22個學校、13個醫院、8個社會組織與榆林相關單位建立了幫扶結對關系。
拓寬路徑,不斷優化協作模式。率先開展“四方雙結對、共建示范村”活動。為全面推進攜手結對工作,揚榆工作組在全省率先開展“四方雙結對、共建示范村”活動,探索“4+1+N”共建示范村新模式,引導江蘇商會企業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成立榆林市江蘇商會。揚榆工作組牽頭成立榆林市江蘇省商會,強化“以商引商”,連續兩年聘請30名“招商大使”,引進落地重大投資項目,為揚榆產業協作搭建了更好、更高的平臺。持續開展社會幫扶。鼓勵引導社會組織、企業、愛心人士積極參與對口協作。揚州市江都區駐子州縣聯絡組建立了100萬元“重大疾病專項救助基金”,推進重特大疾病特殊困難群眾慈善救助工作,切實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豐富內容,凝聚協作合力。為適應新階段揚榆協作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揚州市工作組引商引智引技引才并舉,推動對口協作內容更加豐富,外延更加寬廣。聘請“招商大使”引商。加大以商引商、以企引企力度,聘請“招商大使”,同時積極與嘉興江蘇商會、江蘇華飛宇節能科技公司等對接,引進落地一批重大投資項目。打造“三支平臺”引智。揚州市邗江區駐綏德聯絡組牽頭在綏德縣成立“邗綏協作名師工作室”,充分開發、利用、共享教育資源。聚焦“名城保護”引技。生態科技新城邀請揚州市規劃編制研究院幫助編制榆林市橫山區響水鎮國土空間發展規劃及響水堡旅游規劃,無償提供規劃技術服務。瞄準“精準定制”引才。江蘇寶應縣針對陜西定邊縣提出的特殊人才需求,在“三支”人員支援的基礎上,從城控集團優選2名同志幫助定邊建設縣域融資平臺。
立足財政幫扶資金不減少、社會幫扶資金廣開源,加大統籌整合對口幫扶資金支持力度,支持榆林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共建產業園區、推動共建示范村集體經濟發展。
牽手“飛地”,促進產業協同發展。吳堡工業基礎薄弱,土地資源緊缺,近年來通過蘇陜產業協作引進不少企業,但更多的項目卻受土地、物流、產業鏈等因素制約,無法落地。為進一步推動產業合作,保障東部招商引資項目成功落地,揚州儀征市駐榆林吳堡縣聯絡組創新推進實施“飛地”模式,由榆神工業區管委會為吳堡縣招商引資項目提供土地和廠房,吳堡負責招商引資,財稅收入、經濟指標等兩地約定分成。目前,總投資3000萬元的智慧路燈飛地項目和總投資5000萬元的特種電纜飛地項目落戶榆神工業園“雙創”園區,這兩個項目投資主體均為江蘇企業。
立足傳承,探索產業振興新路徑。寶應縣駐定邊縣聯絡組在新樂移民社區建立非遺文化創業中心,利用蘇陜協作資金幫助脫貧戶學習技藝、傳承非遺,樓上居住、樓下就業,實現社區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目標。定邊說書小劇場采取“文化館業務指導+扶貧產業公司管理”模式,定期開展說書進校園、進村組、進社區等系列活動,鼓勵說書藝人傳承傳統劇目,還通過直播帶貨的形式,宣傳、推廣、銷售定邊名特優農產品和剪紙、柳編等非遺藝術品。定邊剪紙藝術工廠吸引附近移民工人110余人,其中脫貧戶占80%左右,
因地制宜,助力特色產業發展。儀征市駐吳堡縣聯絡組聚焦高效農業,引進揚州龍頭農業企業到吳堡投資,流轉李家河村1600畝山地種植吳堡青梨,配套節水滴灌、水肥一體化等設施,將李家河村打造成吳堡青梨種植基地。高郵市駐米脂縣聯絡組推動落實鎮村幫扶資金110萬元、國網陜西電力公司幫扶資金45萬元、高郵企業捐款5萬元,支持幫助李家站村發展特色畜牧產業,改造提升養牛場等設施,培育“富硒牛肉”“富硒羊肉”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把李家站村打造成為米脂縣富硒功能農業特色村。
“前店后廠”,實現農產品全鏈條聯動。為保證農產品新鮮度、減少流通成本,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駐榆林市橫山區聯絡組通過資金和智力支持,推動揚州援陜農產品商貿有限公司在揚州與橫山之間建立“前店后廠”模式,在揚州開設了2個陜北橫山農產品專賣店,按照“互聯網+農產品+旅游+展銷會”的理念,幫助形成橫山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聯動,實現生產、流通、消費多方共贏。同時,揚州企業利用地緣優勢,與長三角80多家旅行社以及攜程、同程等合作,拓寬農特產品銷售渠道。2022年7月,揚榆工作組會同揚榆兩地貿促會、發改委、外事外經局等部門,在揚州舉辦了揚榆經貿交流推介暨榆林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推動榆林農產品走上揚州廣大市民的餐桌,榆林市有關縣區和江蘇企業進行了集中簽約,簽約項目總投資達20.8億元。
品牌共推,助力“大禮包”暢銷。揚州市江都區駐子洲縣聯絡組積極對接兩地相關部門和企業,并組織召開品牌建設座談會,針對當前子洲農產品生產銷售存在的短板弱項,加大規范生產和品牌建設力度,進一步提升子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擴大市場銷售份額。江都區協調江都宏信龍等大型商超簽訂供銷協議,開辟10個專柜幫助銷售子洲特色商品。江都子洲聯絡組還結合東部市場需求,集中采購26000份、價值1200余萬元的組合式“子洲大禮包”統一發往揚州。
優化服務,促進原產地品牌化電商發展。揚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駐榆林市清澗縣聯絡組以“互聯網+”為抓手,按照“創響一批品牌、打造一支團隊、完善一批網點”的工作思路,打造“塬上清澗”“西部糧倉”等一批知名品牌。2022年累計開展電商直播帶貨培訓400余人次,協調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商直播學院在清潤縣韓家鹼村建立了清澗縣第一個村播實訓基地,推動建成電商產業園和電商物流園,持續優化鄉村電商服務網點,探尋出一條原產地的品牌化電商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