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偉 趙志花/江蘇省灌南縣農業農村局
江蘇省灌南縣堅持把扶持農村富余勞動力創業就業工作,作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相繼出臺《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先后獲評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2 個、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2 人、省級農村創業創新大賽三等獎2 項。通過開展各種創業就業培訓、輔導等措施,農村富余勞動力資源得到有效轉移,全縣已初步形成“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業化規模經營格局。
不斷擴大企業生產規模,龍頭帶動作用增強。2022 年,新增參寶食用菌等5 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截至目前,全縣已擁有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 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 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 家。其中“新三板”龍頭企業香如公司,成為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杏鮑菇工廠化生產企業。總投資12 億元的裕灌產業園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單體食用菌種植公司。輔導豐收、麗莎公司在江蘇股權交易中心“農業板”成功掛牌。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迅猛,特別是食用菌產業發展尤為突出,全縣日菌包制作規模近300 萬袋,年食用菌總產量達60 萬噸,規模、產值實現“六連增”,企業集聚度全國第一。食用菌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原料攪拌、菌包制作、滅菌接種、采收包裝等生產環節創造就業崗位2 萬余個,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3 萬元左右。同時,每年吸收利用農林產品下腳料50 余萬噸,間接帶動農民增收超2 億元,既有效解決了秸稈亂堆亂放亂焚燒等問題,又促進了農民增收。
培育基地園區建設,惠民產業集群不斷壯大。創業就業離不開載體支撐,為了讓農戶和返鄉人員就業創業有舞臺,灌南縣立足于優勢資源,以綠色、生態農業發展為重點,以農民就業增收為目標,先后建成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三星級示范園區(企業)6 個、省級高質量現代農業產業園區1 個、省級園藝作物標準園10 個、首批省級萬畝“菜籃子”生產基地1 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11 個、市級特色產業基地(千畝連片)10 余個、省市級出口示范基地4 個。連續多年成功承辦中國南方葡萄“三品”發展經驗交流會暨“中山杯”葡萄評比活動,送選的葡萄精品獲得多個特等獎、金獎。“灌南金針菇”獲批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鑼鼓”牌西瓜享譽周邊市場;“香意”牌杏鮑菇分別榮獲江蘇名牌產品、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綠博會暢銷產品獎。灌南縣被表彰為全省“掛縣強農富民”工程對接突出縣、全省農業保險工作示范縣、全省高效農業成效顯著縣。
推進“一村一品”村鎮發展,強村富民步伐加快。按照 “一縣一業、一鄉鎮一園區、一村一品”的思路,緊緊圍繞優質稻米、食用菌、葡萄、蔬菜、花卉苗木、休閑觀光等優勢特色產業,打造標準化一村一品村鎮。已發展“一村一品”示范村鎮50 余個,創建部、省、市級“一村一品” 示范村20余個。其中新安鎮被表彰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全省蘑菇文化小鎮,新集鎮周莊村被表彰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不斷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整合農業、農開、科技等項目進行扶持發展。積極鼓勵工商資本進入“一村一品”村鎮發展高效設施農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等領域,引導和鼓勵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形成穩定的購銷關系,吸納更多的農民參與“一村一品”村鎮發展經營。如李集鎮苗木板材示范鎮,規模以上木材加工企業及個體戶已達100 家,年銷售額達千萬以上的超過30 家,帶動農民就近就業6000 人。鎮內規模返鄉創辦企業銀得隆木業有限公司占地180余畝、建筑面積7 萬余平方米、年出口量10 萬立方米以上,帶動就業400 余人。
培育農民返鄉創業先進典型,現代新型農民創客脫穎而出。灌南縣每年都有部分農民工利用在外學到的技術、積累的經驗和資金,因地制宜,返鄉開辦工商企業,發展種植、養殖、農業休閑觀光業等。如灌南縣北陳集鎮楊圩村尹建文,多年在蘇州做裝潢材料生意,2011年,在農業農村、人社等部門扶持下成立融盛葡萄種植合作社,投資1000 余萬元在田樓鎮產業大道兩側建設500 畝連棟大棚葡萄基地,引進陽光玫瑰、夏黑、紅提等優質品種,每畝產值超2 萬元。積極打造優質品牌,在省“神園杯” 葡萄評比大賽獲得金獎。基地常年用工周邊農民100 多人,人均收入2萬余元。縣里通過項目、政策等扶持,不斷培育推廣宣傳創業典型,達到以點帶面全面發展作用,農民創業已蔚然成風。
加大農民創業培訓投入,農民創業能力不斷提升。以“培養新農民,服務新農村”為己任,以“全面提高農民職業技能”活動為載體,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培訓活動,大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講文明”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特別是在葡萄種植業培訓中,邀請中國葡萄協會會長晁無疾、南京農業大學陶建敏教授、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陸愛華等國內著名葡萄專家前來授課,專家們針對葡萄產業發展轉型升級的難點問題、葡萄新品種發展報告等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較好地促進了灌南縣葡萄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創業就業。年舉辦糧食種植、稻田綜合種養、手機應用、電子商務、水產養殖等各類培訓班20 余期,培育新型職業農民3000 余人。通過系統培訓,農民提高了農業職業技能,培養造就一支就業創業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農村帶頭人隊伍。
積極培育農民創業主體發展,農民創業隊伍形成規模。積極招引一批經營規模大、產業鏈長、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樹立質量、品牌意識,增強區域帶動能力。農民創業主體趨于專業化,如灌南縣福樂緣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依托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萬年達現代農業公司,在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高標準設施葡萄基地200 畝,配套垂釣、餐飲等休閑觀光項目,開發休閑觀光農業創意產品,積極打造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示范園區,創新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方式,帶動周邊農民200 余戶創業就業。農民創業主體趨于信息化,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不斷加快,鼓勵和引導當地年輕人積極開設網店,張店鎮張店社區被列為省級農產品電子商務示范村。通過發揮當地農業主導產業優勢,提高農產品在線交易額,創新農產品銷售方式,推動大眾創業,增加農民收入。農民創業主體趨于規模化,新安鎮尹湖村的宋成伍,通過蝦蟹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模式,基地已建成4300畝,年產螃蟹25 萬斤、魚蝦40 萬斤。尹湖村的大閘蟹進駐了盒馬生鮮等知名電商平臺,帶動500 余名農民實現家門口創業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