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才榮

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紅樹林在我國被譽為“國寶”。我國東南沿海2.7萬公頃的紅樹林濕地是海陸交錯帶上重要的生態系統,更是海岸前緣的第一道綠色屏障,在抵御風暴潮、促淤造陸、固碳儲碳和維持海岸生態平衡等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備受矚目。二十大報告提出“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并“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這是對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提出更高的要求,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推進營造、保護修復紅樹林是實現這一要求和部署的重要抓手之一。
國家領導人多年來持續關注紅樹林的保護工作,并對紅樹林的保護修復多次作出指示。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2020年1月發出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的通知,并制定為期5年的專項行動計劃,提出營造和修復紅樹林面積18800公頃,其中營造紅樹林9050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9750公頃。海南、廣東、廣西、福建和浙江等紅樹林分布的省份紛紛開展紅樹林營造和修復工作。
然而,人們對紅樹林及其生態系統的特點存在認知不足導致部分地區相關工作缺乏科學性突出問題,《小康》6月中旬對我國紅樹林的資源、保護修復、功能與價值、固碳儲碳、宣教展示、產業振興等現狀,結合其他國家的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和正確引導,提高社會各階層對紅樹林的關注和認識,推動紅樹林保護事業的良性發展。
營造、保護修復紅樹林是海岸生態安全的需要,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人與自然和皆共生的需求所在,其工作不宜盲目,應嚴格遵照國家領導人在廣西北海金海灣實地考察時作出“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的指示精神實施。尊重科學就是尊重自然,要根據生態系統的自然屬性需求,以“宜林則林,宜灘則灘,灘水連通”為原則,將紅樹林生態系統中林、灘、溝、水四種地貌單元合理配制。在紅樹林能抵御風暴潮的基礎上,以提高區域生物多樣性為總目標,保留一定面積灘涂、潮溝和水域,不要盲目擴大林分連片面積導致海洋生物和鳥類等多種生物生存棲息的空間減少。只有這樣,才能使綠水青山產出更多的金山銀山,才能實現紅樹林濕地的高質量發展,讓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高質量發展帶來的紅利。
今天我們保護修復好紅樹林,明天他將發揮出磅礴的力量守護好我們的家園,這就是人與自然和皆共生的真實體現。
小康微博互動
@郡縣聯播:#街頭公益鋼琴流淌的是溫情和夢想#廣東深圳華強北地鐵步行街上,有8臺公益鋼琴,“誰都可以彈”。建筑工人、裝修工人、醫生、學生……都是這里的常客。
@曉玲:高手在民間,?偶爾會刷到快遞小哥、普通工人鋼琴演奏、技驚四座的視頻,讓人佩服。在音樂面前,演奏者可以有他松弛自如或是積極向上的一面。深圳步行街擺放公益鋼琴“敞開懷抱”,這是一座城市溫暖的體現,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