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妍
三亞市天涯區打造特色農業產業品牌推動產業興旺,發展休閑農業、綠色農業等鄉村旅游推動農旅融合,組建“候鳥”村長服務團推動人才振興,不斷開啟鄉村振興新視野。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既是實現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三亞市天涯區將鄉村振興工作作為重點工作,建章立制進行頂層設計。三亞市副市長、天涯區委書記黃興武介紹,天涯區結合自身實際打造天涯特色,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為目標,繪就鄉村振興“天涯圖景”。
候鳥人才為鄉村發展出謀劃策
“候鳥”人才是海南一大特色。天涯區在2017年率先在全市四個區中成立了“候鳥”人才工作站,2019年7月成立了天涯區候鳥人才協會,2021年成立了中共三亞市天涯區候鳥委員會。為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撐,近日,天涯區委組織部牽頭組建了“候鳥”村長服務團。天涯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許斌介紹,“候鳥”人才擁有智慧優勢、資源優勢和專業優勢,他們可為鄉村經濟全領域發展助力賦能,協助解決制約鄉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痛點難點問題,為天涯區鄉村振興工作提供具有前瞻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可推廣性的智力支撐和決策依據。
近期,“候鳥”村長服務團已走進水蛟村等鄉村調研。副團長劉波介紹,該團將根據天涯區鄉村振興工作的需要,整合“候鳥”人才中的農業、經濟、科技、文教、醫療等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在調研基礎上提出有價值、可操作、實用性的意見和建議。一是整合內外部資源,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二是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探索建立鄉村留人用人機制和人才培養機制;注重醫療衛生教育和農業技術等方面人才的培養。三是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深入挖掘農村本土文化。
發展天涯特色農業產業
天涯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許和裕介紹,當前天涯區正大力引進社會資本,培育龍頭企業,通過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利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資金來發展鄉村產業,因地制宜選擇優勢特色產業,實行“一村一品”,促進天涯區熱帶特色農業取得新發展,實現新跨越。
走進天涯區臺樓村,沿途的種植基地里,一排排明燈漸次亮起,基地里整齊的支架上,一顆顆圓滾滾的火龍果點綴其間,果農則忙著剪枝、摘果。
臺樓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麥少華介紹,近年來,為轉變臺樓村內產業單一發展的情況,促進農民增收,天涯區通過種植火龍果、兼種紅心菠蘿蜜等高效熱帶水果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優化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產業布局。臺樓村火龍果風情小鎮初具規模496畝,燕窩果400畝。村民通過土地租賃累計增收約1100萬元、累計分紅約159.45萬元,累計帶動395人到基地就業,累計發放工資1800萬元。
此外,天涯區緊緊圍繞“發展山區特色經濟,打造一村一品產業模式”的舉措,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培育主導產業和發展特色產業。天涯區農業農村局結合域內高峰片區自然資源條件,選址天涯區南島居富島隊建設肉鴿養殖產業基地項目。鴿場目前種鴿存欄達2萬對的養殖規模,年產肉鴿36萬只,實現年銷售收入720萬元。
天涯區改變產業單一的發展模式,打造了臺樓火龍果、燕窩果、抱前紅掌、黑土葡萄、抱龍無花果等具有地域性的特色農業產業品牌,培育了三力源哈密瓜、水果島芒果、春蕾香米等知名特色品牌,不斷助力村民致富奔小康。
文旅融合帶火鄉村經濟
伴隨著休閑農業、綠色農業、現代化農業的興起,鄉村旅游增強了傳統農業的延伸,促進了現代化農業體系建設,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
近年來,天涯區抱前村通過環境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建設,讓抱前村面貌煥然一新。群山掩映下的村舍、阡陌縱橫的水泥路、寬敞明亮的休閑廣場、沿途綻放的鳳凰花、清麗芬芳的蓮花令人心馳神往。
“建設村莊需要持續投入,如何讓美麗鄉村轉變成美麗經濟,讓更多村民參與到鄉村建設中來,是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抱前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戴洲說,2017年,經過多方考察,大家決定利用引入企業發展旅游業,探路蓮花種植,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
于是,抱前村依托華兆農旅公司在紅衛村小組開展初心蓮池生態園項目建設。項目打造以蓮花為主題,生態田園為基礎,融傳統文化、黎族元素,集休閑與娛樂于一體的多功能型蓮花生態園。抱前村黨總支部書記麥勝榮介紹,目前,抱前村已引入龍頭企業,建設零廢零碳觀光培訓基地,實行稻蝦共養。同時,產品可供游客觀賞與購買。本村還深入挖掘黎族文化,建設文化驛站,為村民提供文化展示、特產售賣的場所,豐富農旅旅游業態。
同樣是田園風情,水蛟村則是另外一番風貌。2023年,“庭院經濟”在中央一號文件中的首次亮相,將成為盤活農村“閑置資源”,促進農民增收的新發展方向。天涯區支持引導水蛟村因地制宜,整合房前屋后的空余土地、空閑資源發展庭院經濟,進一步拓展村民增收渠道。
水蛟村黨委書記董國效帶頭行動,利用閑暇時間將村內廢舊物品撿拾回來,變廢為寶,重新整合自家庭院資源打造水蛟小院。走進小院里,只見咖啡書屋被綠樹環繞;大餐桌擺放在水井之上,透明桌子下是潺潺水流;路邊的木頭被制成木凳;雜亂的雞舍被打造成酒吧吧臺,充滿文藝情懷的美景清吧與田園風光融為一體。這樣別致的庭院設計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在此聚會,聚餐的人絡繹不絕。
董國效的示范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打消了許多村民對于成本和收益的諸多顧慮。3月1日,天涯區水蛟村庭院經濟協會及黨支部正式揭牌成立。目前,已有超過80戶村民報名參加庭院經濟協會,部分庭院已對外營業。未來,水蛟村還將庭院經濟聯動本地溫泉旅游,以大旅游帶動小旅游,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隨著鄉村全域旅游的多點開花,更富有體驗、審美和趣味的高品質休閑鄉村生活正在鄉村鋪展開來。為將旅游業與鄉村振興有力結合,做強做大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天涯區不斷挖掘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針對客源市場中的家庭游、紅色旅游以及青年群體、商旅人士,策劃打造5條旅游線路(分別是“嗨!別YOUNG鄉村”“紅色天涯,憶崢嶸歲月”“我們的浪漫天涯”、天涯傳統文化探秘之旅和“看見天涯之《如鯨向海,與自然共生之行》”),串聯起小而散的鄉村旅游點,形成集聚效應,抱團發展,做好“文化+旅游+生態”的融合,打造出鄉村旅游的“天涯樣板”。
編輯/張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