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娟,陳素蓮,曹國敏,熊文婕
(1.防城港市畜牧站,廣西防城港 538001;2.梧州市畜牧站,廣西梧州 543000;3.防城港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防城港 538001)
光坡雞在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飼養歷史悠久,是特有的地方雞種之一,港口區光坡鎮人尤其鐘愛光坡雞,光坡雞也曾是港口區內銷與出口的地方名優畜產品。防城港市茅嶺、江山、光坡、企沙、東興、江平等鄉鎮均有養殖,主產區在港口區光坡鎮。據1993 年出版的 《防城縣志》中記載有1981 年,經縣外貿局幫助光坡雞場進行改良品種后,在全廣西區活雞品嘗會上被評為第一名,并受到港澳專家的廣泛贊譽和認可,故定名為 “光坡雞”[1]。光坡雞體質結實、肉質鮮美(圖1),多以白切味道最佳,尤其符合東南沿海及兩廣一帶消費者口味,活雞曾遠銷廣東、香港等地,還符合外貿出口的要求,是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雞種。正是因為如此受到了較多消費者的關注,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此品種雞的發展,本文就光坡雞發展面臨問題及保護建議進行分析。
光坡雞是小型品種,體型較小,但體質結實而靈活,成年公雞平均體重范圍在1.9~2.7kg,母雞體重范圍為1.5~1.9kg,150 日齡的閹雞為2.2kg,雞胸雖深但胸寬不夠大,經過選育后體尺和體重改變并不明顯,從體尺上看此雞體型呈“元寶” 形,脛部較短,頭部緊湊,臉部、肉垂和耳葉均呈鮮紅色。公雞母雞均為單冠,冠色鮮紅,冠齒5~7 個。虹彩為橙黃色,無胡須。皮膚、脛、喙均為黃色,肉色為白色。公雞冠大、上體羽毛大部分為紅色或橙黃色,外表色彩艷麗,體態雄偉,梳羽和翼羽末端帶有黑色條紋(在群體中占比80%),尾羽為黑色。母雞冠小、上體羽毛大部分為麻羽,其主翼羽、副翼羽均帶有黑邊或黑斑,主尾羽黑色,復主翼羽帶濃厚的黑斑或呈黑色,并反射出暗綠色的光澤[1]。雛雞絨毛呈黃色外觀比較好看。胴體膚色淡黃色或白色,肉色白,肌肉切面有光澤,皮下脂肪少,肌肉結實富有彈性。公雞母雞外貌特征見圖2。

圖2 光坡雞公母雞外形特征
截至20 世紀90 年代,光坡雞的中心產地在港口區所轄光坡鎮、企沙鎮、漁洲坪街道、白沙萬街道、沙潭江街道、王府街道等地。目前群體數量5000 只左右,其中光坡鎮、企沙鎮二個鄉鎮數量最多,占資源總數的90%以上。品種分布以光坡鎮為中心向四周輻射,防城區的茅嶺鎮、江山鎮,東興市的東興、江平也少有養殖,但絕大多為零星散養和小規模養殖,未見大規模養殖記錄,分布情況相對連續。
港口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境內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侯宜人。據防城港市氣象臺測報年平均氣溫為22℃,日照充足,年均光照1500h,雨量充沛,平均降雨量2822.9mm,無霜期達到360d 以上,可謂春秋相連,夏長無冬。港口區位于中國大陸海岸線的西南端,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三面環海,海灣多、海岸線長約317km、灘涂面積341 萬畝,海洋資源極為豐富,盛產各種魚類、蝦類、蟹類和貝類等優質海產品800 多種;又是防城港市多條內河的入海口,灘涂中富集有各種小魚、小蝦、小軟體動物等資源,珍珠、海參、對蝦、大蠔、青蟹、海螺及魚蝦養殖場星羅棋布,加工各種魚類蝦類達500 多種[1]。糧、油、漁加工副產品十分豐富,對家禽業的發展尤為有利,養殖農戶易獲得各種富含維生素、鈣、磷、鹽類及礦物質的優質飼料拼配原料,獨特的地理環境促成光坡雞獨特品質的形成。
1.4.1 生長速度與產肉性能
光坡雞體型小,肉質緊實而不柴,香甜可口,180 日齡公雞體重達1.9kg,母雞體重達1.7kg;放養情況下閹雞8 個月便可長至3.3kg 左右。這時候出欄的雞肉食用時味道更好。生產宰性能較高,200 日齡閹雞平均半凈膛屠宰率90.67%,平均全凈膛屠宰率84.51%。
1.4.2 繁殖能力與產蛋性能
光坡雞大部分采用傳統的母雞孵化帶仔,孵化率為50%~90%,受環境影響大;只有少量小規模養殖場采用人工孵化、人工育雛的方法,在條件較好的情況下可將孵化率穩定在85%以上。母雞一般開產日齡在140~170 日齡,初生蛋較小,約30~40g,普通蛋較大,約40~60g,正常情況下平均年產蛋量110 枚左右,蛋殼為淺褐色。
光坡雞是肉用型地方優良雞種,適應能力比較強,體型、外貌性狀統一,主要經濟性狀遺傳相對穩定,與當地生態環境、文化及歷史淵源聯系密切,易于飼養管理,是港口地區特有的地方雞種。肉質鮮嫩且具有獨特風味屬于優質肉用雞,深受當地人青睞,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推廣價值。在肉、蛋生產及觀賞方面的經濟性狀突出,是一個重要的地方家禽品種資源和寶貴的家禽品種基因庫,應加強對其進行選育利用研究,提高生產性能,從而有效保存純種優良基因。
當前光坡雞養殖模式主要是多以農戶自發傳統飼養,當地農戶歷來都把飼養光坡雞當作一項家庭副業,一家一戶幾十只的散放飼養,利用房屋前后的竹林、山地、草坪放牧為主,粗放飼養,自主覓食,賣雞賣蛋補貼家用,因此大多數光坡雞沒有專門的飼養場。近幾十年來在繁殖方面人工干預介入很少,種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較低,種群數量減少和分布區域縮小,造成群體數量從50 萬只急劇減少到0.5 萬只左右。此前,政府和養殖從業者由于對地方品種遺傳資源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及時采取切實有效的舉措,導致光坡雞保種形勢嚴峻。在畜牧業生產中,畜禽良種是基礎和關鍵,是現代化畜牧業發展的切入點和主要抓手[2]。因此要想發展本地畜牧業,就要提高品質資源保護意識,優先抓本地特色畜禽品種保護工作。
由于當地沒有光坡雞種雞場供應雞苗,養殖戶主要靠收購當地種蛋進行自然孵化,不同品種間雜交現象普遍出現,純種的光坡雞與日俱減,經濟效益年年走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外來品種開始普及推廣、搶占市場。外來品種在生產繁殖方面、經濟效益上具有優勢,對本地雞品種資源的發展也產生巨大的沖擊,最終導致光坡雞養殖數量驟減。目前光坡雞品種雜亂,過度近親繁殖及與其他雞種雜交頻繁致使種群性能出現退化,獨特的雞種基因部分消失,致使雞群的血緣混雜而失去其純正性。
當前光坡雞還沒有形成大規模養殖,多為農村自繁自養,養殖規模小。活雞和禽蛋銷售只能靠養殖戶自己解決,除了養殖戶自行消費外,通常集中于縣城的飯店、鄉鎮趕集市場,還有部分用于宴賓待客、過年過節的佳肴及祭拜祖宗的貢品等,緊緊局限于在本地消費。活禽銷售區域范圍小、銷售方式單一、貨源不穩定導致產品市場占有率低。畜產品缺乏品牌帶動,無法體現優質優價,缺少銷售渠道難以進入大市場,近些年家禽行情低迷受到的沖擊很大。
一方面農戶、養殖場資金不足。多數散養農戶生產資料有限,沒有相應的政策鼓勵和資金支持,養殖積極性不高;小規模養殖場資本有限,飼養時仍然采用簡易的欄舍,舍內配置不全,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缺乏人工授精技術和孵化技術,自繁的光坡雞存在嚴重的雜交現象,對品種的保護極為不利。另一方面政府專項資金不足,各級地方財政每年都在加大對畜牧產業的投入,但是大部分用在標準化創建、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貸款貼息方面,用于經濟效益見效慢、種群規模小的種質資源保護企業較少,養殖戶獲得地方政府的小額信貸比例低,且作用發揮不明顯,這些都影響了光坡雞保種利用。
畜禽種質資源是一個國家的戰略資源,是實現現代化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3]。不能簡單把種質資源保護等同于種質資源開發利用。保護是一項短期收益少、長期投入多的基礎性公益性工作,需由政府主導,而開發利用定位更多是市場性,以放大某一種質特性來追求效益最大化,主要靠企業承擔[4]。因此,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應遵循 “保護優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導、多元參與” 的原則[5]。一是要政府重視光坡雞產業化發展規劃,積極編制規劃、出臺實施辦法,明確保種目標,制定保種技術方案。二是要多渠道爭取資金,加大本地財政資金投入,將種質資源保護項目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出臺鄉村振興、產業振興、養殖設施補貼等扶持政策,給予光坡雞場(戶)資金補助;同時幫助有條件的企業申報保種場,爭取上級部門項目資金支持。三是要鼓勵企業參與種質資源開發利用,聯合科研部門開展光坡雞生產性能測定和遺傳評估工作,充分挖掘種質優勢,通過育種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種業優勢。
光坡雞由于沒有進行系統保護,自繁自養現象普遍,出現了嚴重的分離和退化,保種工作顯得尤為迫切。只有靠政府引導保種,企業開發利用,科研院所提供技術支持,才能合力把光坡雞選育好、保護好、擴繁好,推廣好。一是要依法開展光坡雞保種選育工作。為加強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培育和管理,提高種禽質量,必須嚴格遵守 《畜牧法》 《種畜禽管理條例》、廣西 《種畜禽管理條例》 等法律法規。二是要劃定品種資源保護區。借助光坡鎮沿海灘涂廣的天然優勢建立光坡雞種源保護區,在相對穩定的環境進行選育,便于種質特性評估和純化。三是要建立保種場,開展光坡雞保種選育、提純復壯,通過選擇品種特征明顯、血統純的核心群,申請保種項目支持,減輕企業保種經費壓力。四是要健全光坡雞推廣體系。政府應扶持有基礎、有創新力的企業成為帶頭企業,借助鄉村振興項目支持,構建“公司+農戶” 繁育推廣體系,公司給養殖戶提供優質雞苗和技術指導服務,家禽出欄后統一回收銷售。五是要加強技術交流合作。發揮科研院所、高校技術優勢,開展生產性能測定、遺傳評估等,養殖技術規范制定工作,并組織保種從業人員、基層農戶開展相關技術培訓。
推行光坡雞產業化發展,切實落實新 “三品一標” 要求,提升畜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在“三品一標” 中,品種培優是基礎,品質提升是目標,品牌打造是保障,標準化生產是手段[5]。產業化發展關鍵是龍頭企業,它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養殖基地和農戶。圍繞光坡雞冷鮮、半成品、熟食等產品加工銷售業務,龍頭企業與養殖基地、農戶開展合作簽訂合同,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生產計劃,實現 “龍頭企業+養殖基地+農戶” 的一體化經營模式,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增強抗御市場風險能力。產業化發展不僅增加了畜產品附加值,提高產業鏈效益,而且龍頭企業為提升品質,實行規范的經營,會進一步把生產要素投入到上游養殖環節,從而推進養殖向標準化生產、綠色生態方向發展。品牌是實現農產品價值的保障,利用電視、網絡、高鐵廣告等新聞媒體加大宣傳,提升防城港光坡雞知名度。依托龍頭企業銷售網絡,與外地客戶建立優質農產品直銷店及銷售網點,拓展光坡雞銷售市場;借助防城港濱海沿邊旅游資源,積極發展光坡雞特色餐飲和熟食特產,通過 “實體+電商” 組合擴大銷售渠道。
光坡雞是廣西肉用型優良雞種,與當地生態環境、文化及歷史淵源聯系密切,體型、外貌性狀統一,適應能力比較強,易于飼養管理。肉質鮮嫩獨特適合白切烹飪,深受兩廣、港澳臺甚至東南亞地區人青睞,具有良好的市場價值和推廣前景。目前光坡雞仍以散養為主,群體規模大幅度下降,保護工作尤為迫切。光坡雞養殖中存在育種水平低、產業化程度不高等問題,需要從重視品種保護,加強政府引導規劃,做好品種選育,強化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解決。只有靠政府引導保種,企業開發利用,科研院所提供技術支持,才能合力把光坡雞選育好、保護好、擴繁好,推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