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積鵬,梁尚海,馬忠明
(永昌縣畜牧獸醫站,甘肅永昌 737200)
近年來,永昌縣通過堅持不懈地開展羊布魯氏菌病強制免疫、檢測凈化和宣傳培訓,畜間布魯氏菌病陽性率有所下降,牛羊布魯氏菌病反彈勢頭得到初步遏制,但隨著牛羊飼養量的不斷增加和牲畜頻繁交易,布魯氏菌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為進一步貫徹落實 《甘肅省 “十四五” 動物布魯氏菌病防控方案》 相關要求,永昌縣在堅持“免疫與檢測相結合” 防控策略的同時,督促指導甘肅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在甘肅范圍內率先開展羊布魯氏菌病無疫小區創建工作。在縣農業農村局的督促和指導下,元生公司先后通過省級和國家級現場評審,并按照專家組提出的評審意見和要求,進一步完善了相關監管措施。元生公司奶綿羊無布魯氏菌病小區的成功創建,標志著永昌縣無布魯氏菌病小區建設工作走在了省、市前列,并在畜間布魯氏菌病防控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永昌縣隸屬全國文明城市甘肅省金昌市,位于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部的祁連山北麓、阿拉善臺南緣,為河西走廊咽喉地帶,地處東經101°04'~102°44',北緯37°47'~38°39'。全縣轄9鎮1 鄉,境內平均海拔1950m,年平均氣溫4.8℃,降水量185mm,日照時數2884h,無霜期134d 左右,草原面積占總面積的9.35%,是一個以農區畜牧業、草原畜牧業和城郊畜牧業相結合的半農半牧縣。近年來,永昌縣聚焦草畜產業發展優勢,按照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要求和畜牧產業 “三年倍增” 行動計劃,著力打造全省飼草大縣、養羊強縣和 “獨一份” 的奶綿羊產業。2022 年底,全縣牛飼養量達7 萬頭(其中荷斯坦奶牛存欄0.53 萬頭),羊飼養量140萬只,生豬飼養量37.2 萬頭,家禽飼養量50 萬只,奶綿羊群體規模達3 萬只。
永昌縣地處北緯38°黃金畜牧產業帶,光熱資源充沛、水質優良、牧草充足且粗蛋白含量高,有發展畜牧業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資源稟賦。現存欄肉羊65.2 萬只,已有萬只規模羊場1個,千只以上16 個,千只以下300 余個,羊肉產量達1.17 萬t。2015 年 “永昌肉羊” 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被認定為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全省十個養羊強縣之一。現有3 家種畜生產企業,每年向縣域內提供優質肉用種羊3000 只以上;有2 家牛羊屠宰加工企業,年設計屠宰羊38 萬只,“祁連天寶”、“毛卜喇” 羊肉暢銷各地,2023 年,永昌縣被省農業農村廳列入千萬只肉羊產業帶發展計劃,現已將發展肉羊產業列為鄉村振興的主導型產業來抓。
近年來,隨著牲畜飼養量的逐年增加和畜禽頻繁調運,動物疫病發生的風險也隨之增大,創建無疫小區能提高規模養殖場生物安全水平和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健全企業生物安全計劃,建成有效的疫病防控屏障,有效防控布魯氏菌病等動物疫病,進一步落實企業防疫主體責任,打造企業無規定動物疫病的生物安全隔離區品牌,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1]。
甘肅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天然隔離及生物安全條件優越,多年來未實施布魯氏菌病免疫工作。在縣農業農村部門的監督指導下,公司于2021 年通過了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的布魯氏菌病凈化創建現場評估。縣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每年定期對公司羊只進行抽樣檢測,多年來未檢出布魯氏菌病陽性病例。2022 年市、縣農業農村部門多次實地檢查指導,督促公司配齊了生產單元各項設置、進一步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完善了相關檔案資料、制定了生物安全計劃,提升了生物安全水平,并按照 《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管理技術規范》 和 《無布魯氏菌病區標準》 要求,對企業各項實際情況進行了現場查看,對存在的問題指導企業及時完成整改,確保達到驗收標準。縣鄉畜牧獸醫技術人員每月定期到公司對防疫條件、疫病防控、檔案填寫、病死畜無害化處理等情況監督檢查,2022 年8 月,順利通過省級現場評審,2022 年12 月順利通過國家級現場評審,成為甘肅省首家羊無布魯氏菌病小區。
一是理順工作職能。按照縣委編辦三定方案要求,縣畜牧獸醫站、畜牧獸醫管理股和農業行政綜合執法機構應各司其責,在工作過程中不推諉扯皮,共同履行好畜牧獸醫監管過程中的相關職責,各單位實行定崗定責定人,確保疫病防控、動物檢疫、動物衛生監管和執法責任落到實處。
二是加大經費投入。為確保畜牧獸醫工作的順利開展,縣級財政將人員經費、工作經費和設施運轉經費全額納入財政預算。同時,在每年的布魯氏菌病防控經費中專門列支一部分資金用于布魯氏菌病無疫小區建設工作,為無疫小區提供資金保障。
三是保障實驗室高效運轉。通過健全完善獸醫實驗室各項制度和操作規程,加大實驗室經費投入,足額配齊獸醫實驗室工作人員,明確各人員職責,定期開展人員培訓,始終保障有一支工作嚴謹、認真負責、業務素質過硬的獸醫實驗室工作隊伍,保障實驗室高效運轉。
四是加強制度建設。根據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縣級畜牧獸醫監管需求,結合實際,制定免疫、檢疫監管、疫病監測、疫情報告及應急處置等制度,進一步完善養殖、屠宰、飼料、運輸、從業人員、無害化處理各環節監管制度,強化對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的監管力度,全面消除布魯氏菌病及其他動物疫病對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的威脅,確保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持續、健康、穩定生產。
一是強化動物防疫條件審查。定期對企業人員管理、制度執行情況和隔離、清洗和消毒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督促企業在風險管控和成本投入的平衡點上進一步健全完善生物安全管控措施[2],并嚴格落實到位,從而消滅傳染源,切斷疫病傳播途徑,降低疫病的發生幾率,加快無疫小區建設進度。
在此次停工吹掃期間,嚴格把關。在流程較長和換熱器較多的管線吹掃過程中,先從后端換熱器給汽貫通趕油,可確保快速貫通和趕油,再依次從后往前趕油貫通,直至整個流程貫通,在吹掃過程中快速貫通是關鍵,一方面可有效保證管線大量油趕至塔內,主路暢通,另一方面可確保蒸汽和主線溫度,防止產生大量冷凝水。貫通趕油完畢后,關死或關小后端給汽點蒸汽,再從前往后給汽憋壓吹掃。在憋壓吹掃期間,逐臺換熱器進行憋壓吹掃。每臺換熱器憋壓至少三次,直至出口放空蒸汽無油漬,換熱器吹掃干凈后,出口重污油過汽,換熱器跨線過汽5 min,吹掃線路上每個放空均要確保暢通和見汽。
二是強化養殖過程監管。根據無疫小區建設主體地理位置和各功能區布局情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轄區內鄉鎮畜牧獸醫機構和官方獸醫按照 “一對一” 人員監管安排表,每月2 次對無疫小區建設主體進行日常監管,督促企業建立完善布魯氏菌病各項防控工作臺賬,推行各項規章制度上墻,實現對飼養、調運、動物防疫條件、養殖檔案、病死畜無害化處理等全程監管。
三是強化防疫檔案管理。結合國家布魯氏菌病精準化、常態化防控要求和布魯氏菌病無疫小區建設技術規范要求,鄉鎮 “一對一” 監管人員強化對建設主體養殖防疫檔案的管理,督促企業建立并嚴格執行檔案管理制度,做到檔案記錄內容全面和管理規范;結合國家強制免疫政策要求,督促企業按照規模養殖場免疫程序,對羊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疫苗進行免疫和做好其他常規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監管人員每月定期對企業的免疫檔案、疫苗出入庫臺賬和獸用醫療廢棄物回收處置臺賬進行檢查,確保養殖檔案的真實性、準確性和一致性。
四是規范檢疫出證。強化畜禽產地檢疫和調運監管,依照 《動物防疫法》 《動物檢疫管理辦法》 等法律法規和產地檢疫 “五到位” 要求,縣級畜牧獸醫監管機構按照國家、省、市有關檢疫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督促指導鄉鎮畜牧獸醫機構抓好落實,規范羊只檢疫出證,嚴把調運檢疫關,縣畜牧獸醫站落實免疫標識佩戴和檢疫檔案保存制度,實現調運羊群的追蹤和產品溯源。縣農業行政執法機構定期開展檢查,對發現的違規問題責令企業及時整改,情節嚴重的進行立案查處。
五是強化追溯體系管理。結合企業對耳標等免疫標識的需求,鄉鎮畜牧獸醫機構應建立耳標領用臺賬,并根據每次申領耳標數量逐一建立臺賬登記,同時企業對耳標嚴格管理,建立相應的使用記錄供縣級畜牧獸醫機構檢查,確保耳標追溯管理嚴謹規范到位。
六是強化疫病監測管理。企業對規定動物疫病開展自主監測是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創建的基本要求,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做好春防和秋防免疫抗體效價監測的基礎上,重點對企業做好布魯氏菌病監測抽檢工作,每年按照縣級監測計劃和監測方案下達的任務指標,高質量完成環境、羊只布魯氏菌病的抽檢工作。同時,監督企業每年對所有成年羊只至少完成2 次布魯氏菌病自檢工作,樣品監測量大時,企業也可委托第三方機構完成檢測任務。同時,企業安排專人將每月檢測結果按期上報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確保布魯氏菌病陽性畜及時被發現,從源頭上凈化布魯氏菌病,真正達到無規定動物疫病的標準,確保無疫小區持續保持無疫狀態。
八是加強洗消設施建設。縣鄉畜牧獸醫機構督促企業建立完善洗消設施設備,落實防疫消毒主體責任,完善消毒工作制度,建立消毒工作臺賬,同時依照養殖場(戶)消毒作業相關技術規范,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常態化、定期化清洗消毒作業機制,確保人員、車輛、工具用具、設施設備等清洗消毒干凈,使內部的污染物、排泄物以及廢棄物清理消毒徹底,對進出養殖小區范圍內的人員車輛進行全方位的消毒,并建立消毒臺賬,提高自我防范和化解疫情風險的能力,筑牢企業安全防護屏障[3]。
九是完善病死畜無害化處理體系。鄉鎮畜牧獸醫站定期對企業病死畜的無害化處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按照相關要求監督指導企業對病死畜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督促完善相關記錄。根據《甘肅省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方案(2021—2025 年)》 內容,引導企業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與第三方無害化處理機構簽訂處置協議,定期對暫存點收集的病死動物尸體進行集中處理,鄉鎮畜牧獸醫機構應定期對企業的無害化處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無害化處理工作落實到位。
最后加大獸醫行政執法力度。縣農業行政綜合執法機構和縣畜牧獸醫股定期開展執法監督檢查,對各類違法違規調運牲畜、不按照相關規定履行動物防疫主體責任、官方獸醫不嚴格履職盡責進行立案查處,促進創建主體更好地實施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努力營造規范高效的動物防疫工作秩序和環境。
健全完善突發重大動物疫情處置和保障體系是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創建的基礎保障,也體現了發生疫情后快速應對處置的能力。按照省、市最新的 《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進一步完善了應急預案,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建立起有力、有序、有效的應急指揮機制和一支吃苦耐好、專業知識扎實的應急預備隊,并定期組織應急預備隊所有人員開展培訓和參與應急演練,提高公眾應對突發疫情的綜合素質。同時,足額儲備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防疫物資,確保一旦發生疫情,能夠快速出擊、果斷處置,迅速控制疫情蔓延,把損失降到最低。督促指導企業按照 《縣級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制定布魯氏菌病應急處置方案,建立并執行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疫情監測、預警、報告和處置等各項制度。
一是充實基層畜牧獸醫機構力量。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的建設需要縣、鄉畜牧獸醫機構承擔大量的業務工作,這些人員同時負責著轄區內其他日常的業務工作,政府部門逐年加大投入,不斷完善獸醫實驗室相關職能,每年不斷充實基層畜牧獸醫機構人員力量,提升對無疫小區的監管要求,積極發現企業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漏洞,并督促其及時整改,確保監管工作落到實處。
二是加強官方獸醫管理。對符合條件的在編在崗工作人員確認官方獸醫資格,對退休或調離本系統人員的原官方獸醫資格進行注銷,指定專人每年定期更新完善獸醫衛生綜合信息平臺中轄區內官方獸醫信息。同時,加強對動物檢疫出證人員資格和電子出證賬號管理,按照 “交舊領新” 的原則,各鄉鎮畜牧獸醫機構和畜禽定點屠宰企業駐場官方獸醫定期將使用完的檢疫存根上繳縣級票證管理員,由管理員審核確認后按檢疫需求重新核發新的檢疫票據,使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落地監管程序合規,檢疫證章、票據嚴格管理。
三是加強畜牧獸醫人員普法宣傳。縣農業農村局將新修訂的 《動物防疫法》 《動物檢疫管理辦法》 《甘肅省動物防疫條例》 和 《甘肅省家畜屠宰管理辦法》 等與畜牧獸醫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列入每年度的普法宣傳內容,把普法融入檢疫監督、檢查執法和基層獸醫體系服務的各環節、全過程。
無疫小區建設能倒逼企業進一步提高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從而降低動物疫病發生風險,減少疫苗和藥物使用量,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動物存活率,增加經濟效益。但加快無疫小區建設還需多方面共同努力[4]。作為當地人民政府,要確保畜牧獸醫機構三定方案符合國家規定,加大相關經費投入,加強獸醫實驗室維護和建設,不斷完善監管體系和各項保障措施,有條件的縣區,建議在政策上給與支持或傾斜,提高企業建設無疫小區的積極性;作為縣級畜牧獸醫監管機構,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參加培訓,加強動物疫病監測,確保能夠按照無疫小區建設要求對建設主體進行有效監管,同時儲備足額的防疫物資,每年開展1 次應急演練;作為申報主體,要充分認識建設無疫小區的積極作用,嚴格執行并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不斷健全完善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