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南街小學 馬錦繡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教學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小學生身心正值萌芽發展的關鍵時期,利用這一時期教學活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意識和能力十分重要,能夠為學生日后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科特征和學科優勢,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作為提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之一,不僅要將創新思維活動有效融入課堂教學,還要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促使小學數學教學能夠切實達成教育目標。本文闡述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思維的重要性,并對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思維展開深入探究,旨在發散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部分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仍然采用灌輸式的教學形式,即便小學低年級階段數學知識內容并不是太復雜,但是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學效果,通常會在課堂上壓縮與學生進行合作討論及互動交流的時間,反之利用這些時間一味為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內容,并且在課后還會為學生布置大量的習題練習。這樣的方式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數學成績,但其枯燥單一的模式容易讓小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和厭倦心理,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久而久之不僅會阻礙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還會導致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受限。
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具有一定復雜性和抽象性,當前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扎實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內容,通常依據教材大綱展開教學,未發散學生思維,未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較少。數學學科知識本身具有較強的探究性,僅憑教學大綱內容展開教學會限制學生的知識視野,導致學生無法認識數學的博大精深,學生思維意識和能力缺乏發揮的空間。
在現代化教育發展進程中,社會發展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及素養要求越來越高,為了讓學生日后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學科教師要積極應對社會發展需求,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使學生日后能夠真正成為社會發展所需的高質量人才。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高度重視學生思維意識和思維邏輯的培養,充分利用數學學科中的數字及圖形內容引導學生展開理性分析,促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夠主動對未知領域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并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冷靜分析和理性思考。因此,引導和鍛煉高學段學生思維,不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意識,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科核心素養,還是新課改背景下對學生未來發展提出的要求。
數學是復雜性和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中培養思維能力并非僅憑口頭教育即可達成,而是依賴切實可行的教學實踐活動。小學生思維還有待養成,為了讓學生充分掌握數學知識內容,能對數學問題展開深入分析與探究,教師須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及素養為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思維的支持下能夠對數學問題進行理性客觀回答。此外,新課改更加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及素養的培養,所以,利用學科教學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已成為當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激發興趣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需充分挖掘學生潛力,突出學科知識的趣味性,促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參與到實踐教學中,在探究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鍛煉邏輯思維。教師要為學生思維能力進階提供靈活的空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轉變學生對數學學科枯燥且復雜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科自信。思維活動更加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及素養的全面發展,鼓勵學生利用自身發散性思維對學科知識進行探究,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能夠為邏輯思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課改背景下,一些創新型教學形式逐漸被應用在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便是其一,備受師生青睞。課堂探究活動作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理論知識內容。教師需創新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如構建生活化情境、問題情境及信息化情境等,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能夠進一步鍛煉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能對相關數學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及分析。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比較圖形的面積”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學情境,在課堂導入環節讓學生思考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多邊形圖形有哪些?在學生一一回答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七巧板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思考七巧板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合而成?這些圖形有什么特征?在學生指出各種形狀所具有的幾何特征后,教師可以任意選取兩個圖形讓學生進行比較,說一說哪個圖形面積大。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過面積與面積單位,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比較多邊形的面積,既可以鞏固已經學過的基本圖形相關知識,又可以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自主思考解題策略,從而提高自身解題能力。可見,在教學導入環節中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保證探究式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還能夠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得以雙效提升。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思考,并對數學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小學生對一些未知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這一特性設置問題情境,利用合理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獨立思考。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溫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式,讓學生在多種計算方式過程中思考該如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在學生帶著問題思考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積極討論,是否可以通過旋轉、繪畫等方式嘗試面積計算。學生討論出的結果各不相同,有的學生認為用拼組法,有的學生認為用割補法。此時,教師需要實施有效引導,以多媒體動畫的形式為學生演示、論證他們想法和結論,讓學生根據演示的動畫內容進行思考,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力和想象能力。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占據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內容,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落后、單一,還無法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互動與溝通。高年級數學內容難度有所增加,教師如果在課堂上未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則無法精確掌握學生的實際學情。所以,教師要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形式,充分做好教學引導工作,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所學知識內容,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建立科學的學習方式和思考方式,從而提升創造思維能力。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雞兔同籠”教學為例,例題:雞兔同籠,共有20 個頭,54 條腿,雞、兔各有多少只?雞兔同籠是一道集趣味性、多樣性、廣泛性于一體的題目,教材中要求學生要掌握3 種解題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躍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小組合作,運用假設、舉例、列表等方法,尋找解決方案。在課堂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來為學生呈現雞兔同籠的景象,讓學生思考該如何解決雞兔同籠到底各有多少只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想到畫圖的方法,如先畫出20 個圓圈,代表20 個頭,再假設全部是雞,共畫40 條腿,剩余14 條腿只要逐一添加上,就能很快發現雞與兔的數量。教師可以鼓勵這種做法,但并不要求全班學生掌握。教材編排雞兔同籠題材,主要不是為了解決雞兔同籠問題,而是以雞兔同籠為載體,讓學生經歷不斷嘗試和調整的過程。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對學生展開層層引導,讓學生在反復分析和實踐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
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需將學科教學活動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教師要結合實際生活展開實踐教學,讓學生結合實踐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實踐應用,促使學生在實踐中得以深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可能性”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中可以提前為學生準備一個裝有多種顏色球的盒子,讓學生隨機抽取,促使學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初識“概率”。學生事先不知道盒子中球體的具體數量和顏色,待到學生有所了解后,教師可以從盒子中拿出幾個球體,讓學生思考在盒子中抽取同一顏色球的可能性有多大。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課堂氛圍格外活躍。待學生回答后,教師可以直接引申本堂課的學習內容。為學生創設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能使其對于學習內容有更為直觀的認識和理解,還能讓其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更加主動地思考問題,并在思考中培養數學思維。
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貫穿性,一些知識內容往往由單元主線與課時內在邏輯主線構成,所以不同概念之間存有一定的邏輯關系。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幫助學生認清單元知識內容之間的內在關系,為學生梳理完整的知識體系結構,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意識。基于此論點進行課后復習時,首先,在備課階段,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工具展開課后練習,將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掌握不夠扎實的知識點體現在思維導圖上,為學生梳理清晰的概念邏輯關系。其次,在課堂復習時,教師可以圍繞思維導圖上的知識中心進行拓展和延伸,也可以遮蓋重點難點知識內容,讓學生自主填充思維導圖,以完善其知識體系,培養其邏輯思維意識和能力。最后,在課后復習時,教師還應為學生提供自主繪制思維導圖的機會,先為學生提供關鍵詞,再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所學知識內容不斷拓展,保證學生在課后復習任務過程中能夠主動繪制發散性的思維導圖,逐漸提升個人邏輯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成為當前推動數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需創新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通過創設情境教學模式、營造問題情境、科學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結合生活開展實踐教學、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后復習等多樣化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促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踐教學活動中,切實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