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翠屏山幼兒園 王鈺瑩
在課程游戲化不斷創新的過程中,推動幼兒自主進餐活動的有效開展、促進幼兒養成健康飲食習慣和自主行為意識成為幼兒園重要的教育目標。同時生活教育理念也越來越受到關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論,是指生活決定教育,用生活來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迸發力量進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幼兒在生活教育中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也是長久記憶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在生活教育作用下,幼兒不僅能掌握生活技能、社會交往技能和自我保護技能等方面的知識,也在自我認識和發展方面得到支持和幫助。
但在實際的學前教育活動中發現,生活教育理念與幼兒自主進餐教育活動的融合有限。在幼兒自主進餐的實踐研究中,教師要結合實踐經驗,探索如何營造既能保證健康安全,又能激發幼兒自主性和創造力的進餐氛圍和方式。本文對此展開研究探討,希望能夠為一線幼兒教師提供一些啟示,激發更多的創新思維,并以此推動幼兒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生活教育理念下大班幼兒如何自主進餐的實踐,提出教師可以通過提供適當的環境和餐具、關注幼兒飲食特點等方式,促進大班幼兒自主進餐的能力和興趣,讓大班幼兒能夠學習使用餐具、清理桌面等基本的餐桌禮儀,養成不挑食等良好的飲食習慣。這些實踐為幼兒自主生活和學習提供重要的支持,也為幼兒園生活教育的實踐提供有益借鑒。
幼兒自主進餐是指讓幼兒在進餐過程中自主選擇食物和掌握用餐技能。在幼兒發展的各個階段,自主進餐都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自主進餐可以培養幼兒自主性和獨立性。首先,在幼兒自主進餐的過程中,大班幼兒可以自主選擇個人喜歡的食物,甚至可以自己決定食用的時間和量。這種自主選擇權可以培養幼兒的自我意識,讓幼兒明白自己的意愿可以影響自身的行為結果,從而激發幼兒開展自主行動的動力;其次,幼兒在自主進餐的過程中,還需要掌握用、取餐技能,如使用飯勺、夾子等取餐技巧。幼兒會自己掌握取餐技能,然后自主分配食物放在自己的碗里,可以理解時間的先后順序和鍛煉自我協調能力;最后,自主進餐可以幫助幼兒掌握自我服務能力,不會過度依賴成人的提醒和服務。長期的自我服務能力和獨立性的擴充有利于大班幼兒的生活習慣形成,使幼兒有健康的成長空間。
因此,幼兒自主進餐是自己思考、決定和協調個人進食的過程,要求幼兒有控制和決策的能力,不斷擴充與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樹立自我意識,以便能夠借助自身能力和智慧面對未來的生活和學習。
在自主進餐的過程中,幼兒需要掌握用餐技能,如使用勺子、筷子等餐具。這些動作可以鍛煉幼兒的手部協調能力和精細動作能力。同時,幼兒在自主進餐中,還需要動手分揀食物,如把水果或其他食品放到碗或盤里,這可以培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精細動作能力。此外,大班幼兒在自主進餐過程中還會遇到一些解決問題的情景,如需要自己倒牛奶、舀飯、發放餐具、清潔桌面和地面等,這些也需要動手操作實現。可見,自主進餐可以提高幼兒自身的自我服務、為集體服務以及解決問題能力,進而促進其全面發展。
自主進餐是體現幼兒自主性和獨立能力的重要活動之一,也是幼兒社交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自主進餐活動對幼兒社交能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點,具體如下:
一是自主進餐活動可以促進幼兒感知社交環境。當幼兒在環境中自主進餐時,其所面對的環境會十分多樣和復雜。幼兒通過自主進餐,可以更好地感知和理解社交環境,觀察其他人在餐桌上的不同行為和狀態。
二是自主進餐活動可以提高幼兒交往技能。在自主進餐時,大班幼兒需要從為自己服務轉變為為團體效益服務。在進餐過程中,幼兒會和同伴或教師進行建設性互動。這種互動可以培養幼兒的交際技能,如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傾聽和理解別人的觀點、交流技巧等。
三是自主進餐活動可以促進幼兒情感發展。自主進餐可以讓幼兒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學會和別人分享和協作。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會發現和同伴一起進餐很開心,從而與之產生好感和友誼。這種情感的交流和建立,有利于幼兒感情能更加穩定、積極發展。
總之,幼兒自主進餐對于其成長和發展非常重要。自主進餐可以培養幼兒的自主性、獨立能力和自我服務能力,提高自身動手和精細動作能力,增加食欲和營養攝入,促進社交技能和交往能力。因此,幼兒園應該注重幼兒自主進餐能力的培養。
從教育理念方面分析,一些教師和家長可能認為幼兒自主進餐只是學習用餐技能而已,沒有意識到自主進餐是幼兒獨立性、自我服務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此外,一些教師和家長缺乏自主進餐方面的專業知識,對于自主進餐的意義、方法和過程缺乏了解,導致對幼兒自主進餐的重視不夠。由于不同家庭和教師教育觀念、文化背景、人生經驗等方面的差異,有些教師和家長無法充分認識到自主進餐對幼兒的重要性。
從幼兒園發展角度分析,針對幼兒自主進餐教育的教育資源相對較少,包括教育內容設計和實踐活動設計等方面。一些托兒所、幼兒園和其他育兒機構的自主進餐教育內容往往只是作為課程的輔助內容,并沒有予以充分重視。
一些幼兒園或其他育兒機構為了保障幼兒的身體健康,會限制幼兒在自主進餐時選擇食物的范圍和種類,這可能會造成幼兒選餐興趣和食欲降低。對于幼兒來說,自主進餐是其成長發育的重要活動形式,如果食品選擇受到過多限制,則可能會對幼兒的自主進餐行為產生負面影響。因為過多的食品限制可能導致幼兒對于某些食品產生抵觸情緒,甚至拒絕品嘗新食品。這可能會導致幼兒的營養攝入不足,影響其生長發育。再有,限制食品可能影響幼兒的自我決策能力和自主性。過多的限制可能會讓幼兒覺得自身沒有選擇余地,這會抑制幼兒的自我決策能力。
生活教育的理念強調培養幼兒的生活能力,其中自主進餐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為了推動大班幼兒自主進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為了鼓勵幼兒嘗試新食品,并增加幼兒食品選擇多樣性,教師可以提供健康、多元的食物供幼兒選擇,讓幼兒感受不同食材的美味和鮮艷的顏色,幫助大班幼兒形成健康、多樣化飲食習慣。
首先,教師可以結合本園實際條件,為幼兒輪換提供不同種類的食物:每餐提供不同種類的蛋白質、蔬菜、水果、谷物和奶制品,讓幼兒能夠嘗試各種不同的顏色、味道和食物質地的食物。
其次,在此基礎上組織大班幼兒按照個人喜好、遵守營養均衡的原則進行午餐食譜自主設計,如:和幼兒查閱資料或拜訪保健老師,了解大班年齡段幼兒一天需要的食物攝入量,并給出適當建議,即每餐一拳頭主食、1 到1.5 杯蔬菜等,食物應新鮮,盡量避免吃過多的加工食品。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定食譜時注意葷素搭配以及自取食物時注意食用量,確保幼兒吸收到足夠的各種營養物質。
最后,除了食材的選擇之外,活動性進餐更能夠增強幼兒自主進餐的意識。教師要鼓勵大班幼兒為同伴介紹新的食物,可以結合小吃店角色游戲,讓孩子制作他們家里最喜歡的家庭菜肴;在餐前進行“食譜播報員”活動,說一說不同食物的口味和營養價值等,激發幼兒好奇心,使幼兒有更多意愿嘗試新的食物;組織幼兒之間的有效合作,推動幼兒參與到食物選擇和準備的過程中。教師在此過程中幫助幼兒了解實際生活中不同地區的美食文化,從而調動大班幼兒開展自主進餐活動的積極性。
在組織大班幼兒開展自主進餐活動的過程中,本著“舒適、安全”原則,可以調整班級格局,設置專門的點心區,保持餐區與游戲、休息區分離。還可以在進餐播放輕音樂,鼓勵孩子安靜就餐。
在幼兒自主進餐開展前,教師要精心設計餐桌布置,選擇舒適的餐桌椅子和器皿,如柔軟的椅墊和大小合適的餐具,讓幼兒可以輕松且自然地享用食物;為進餐環境設置規矩,幫助幼兒了解餐桌規矩和禮節,如不嘴饞亂嚼、擦嘴和亂用餐具等,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進餐習慣。
在幼兒自主進餐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餐桌上提供多個選擇,鼓勵大班幼兒自主選擇。如選擇不同種類的食物、杯子和餐具等,讓大班幼兒在自主選擇中發揮想象力和決策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幼兒與其他幼兒分享食物,增強幼兒的歸屬感和團隊意識。
在幼兒自主進餐結束后,為了培養幼兒基本的社交,在餐后活動中鼓勵幼兒交談,分享自主進餐體驗和感受,提高幼兒語言技能和社交能力。
總之,舒適的進餐環境下的自主進餐可以為幼兒提供有趣、愉悅且富有創造性的體驗,也可以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社交技能。
在組織大班幼兒進行自主進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在活動中給予幼兒的自主權是提升幼兒積極性、促進幼兒個人生活能力發展的關鍵。在當前的幼兒自主進餐活動開展過程中,眾多教師為了保證幼兒的均衡膳食,也為了保證幼兒在自主進餐過程中的安全,往往在幼兒自主進餐中予以一定干涉,無論是幼兒選餐前,還是幼兒進餐中,都受到了一定制約。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自主進餐能力,教師要尊重幼兒自主權,給予幼兒自主空間。
在大班幼兒自主進食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大班幼兒自己選盤子、自己取食物、自己回收餐具,發展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但前提是做好幼兒的安全教育,如提前告知危險情況、同時監護協助等;給孩子提供適當的食物選擇,并嘗試讓他們自己決定想要吃什么,鼓勵幼兒獨立思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選擇和喜好;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要試圖干涉幼兒的選擇,即使幼兒的選擇可能在營養搭配方面不太合理,教師也需尊重幼兒的想法,在不過多干涉的情況下給予一定幫助。當幼兒不喜歡某種食物,也不要強迫幼兒進食,進餐后需耐心講解食物營養搭配均衡的重要性。

為了進一步培養大班幼兒的自主進餐能力,教師要立足于幼兒的實際生活,讓幼兒了解自主進餐習慣以及營養搭配規律。引導幼兒自我評價,使其建立正確的飲食意識和自我管理意識是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我評價,建立正確的飲食意識和自我管理意識。
在具體的自我評價構建過程中,教師要與幼兒建立信任關系,促使幼兒積極對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作出反應。因此,保持良好的師幼關系是引導幼兒進行自我評價的基礎。教師和幼兒在討論飲食和自我管理問題時,需提供正確的信息和示范,如出現幼兒挑食導致食物浪費現象時,教師可以通過集體活動讓幼兒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創設餐后游戲,光盤幼兒收拾碗筷、漱口后可以將個人姓名牌夾在盤子上,激勵幼兒吃完自取食物,成為“光盤”小明星。
在組織幼兒進行自我評價時,教師應使用積極和肯定的語言鼓勵幼兒。如當幼兒選擇了營養均衡的健康食品時,對幼兒的選擇給以肯定和贊賞,同時鼓勵幼兒評估自身飲食和自我管理的表現。此外,教師還需根據幼兒的需要和能力制定計劃,以幫助幼兒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和自我管理意識。如對于能夠獨立進行自我管理的幼兒,教師可以幫助其制定午飯后活動計劃,以確保幼兒飯后散步消化和午睡休息質量,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本文分析了現階段大班幼兒自主進餐現狀,論證了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兒自主進餐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教師需激發幼兒的自尊、自信和自主性,讓幼兒的飲食行為變得更加健康和自律,使其在自我服務、語言表達、社會交往和衛生保健知識學習方面也受益匪淺。因此,推進幼兒自主進餐應該成為幼兒園飲食管理的一項基本原則。同時,教師也需根據幼兒年齡、發展階段、性別以及家庭、社會環境等因素,加強研究和實踐,進一步深化對幼兒自主進餐的認識,為其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