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永昌縣幼兒園 莊愛軍
近年來,隨著國民教育意識的提升,學前教育事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各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被應用到教育活動中。其中,STEAM 教育理念受到了教師的一致好評,其以綜合性活動為主,通過跨領域的融合,讓幼兒在一項活動中實現思維能力、操作意識、審美素養、創造思維的同步發展。本文對幼兒園STEAM 主題活動的組織與指導展開探討,簡述該理念的概念及教育價值,從生活現象、幼兒興趣、實踐驗證、深度學習、環境營造等視角提出幾點可行之策,讓幼兒在動手動腦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
STEAM 教育理念具有跨學科、綜合性和操作性的教育特點,其將多個學科領域有效融合,打造綜合化的學習活動,讓幼兒同一時間內實現多項能力的提升,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全新的學習經驗。幼兒園主題活動是一種常見的教育模式,圍繞一個學習主題進行擴散,延伸到多個領域課程學習,實現幼兒多項能力的提升。幼兒園STEAM 主題活動使教育活動更具有指向性、針對性和綜合性,教師應利用好這一理念優勢,以探究活動為教育線索,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解決問題,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STEAM 教育理念近年來受到了高度重視,將其運用在幼兒課程活動中,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成效,受到了教師的青睞。該教育理念打破了傳統教學活動的學科性與死板性,以綜合性教學活動為主,為幼兒打造具有探究性和趣味性的學習活動,以問題為教育引導,讓幼兒在探索現象、分析材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全新的學習經驗,發展幼兒動手設計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總結與歸納中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提高課程活動的趣味性,實現教育培養目標。
STEAM 教育理念下的教學活動具有貫通性的學科特點,將多門學科有效整合,以問題作為教學引導,通過嚴謹的學習經驗及學習方式,讓幼兒在一項活動中達成多學科的教育目標,通過問題的解決與分析,加深幼兒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在不知不覺中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
STEAM 教育理念起源于建構主義理論,以綜合探究活動為主,圍繞問題或項目展開深度探究,因而跨學科融合是該理念的根本屬性。幼兒年齡小且思維發展不成熟,經驗習得大多源于實際操作與實踐學習。該理念下的教育活動突出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以綜合探究活動為主,給予幼兒豐富的實踐契機與操作選擇,滿足其經驗習得需求,讓其在動手與親身體驗中完成感興趣的項目及活動,在完成的過程中學習學科知識,促進思維創造力的發展。
“做中學、玩中學”教育原則突出了實踐學習的重要性,對幼兒園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將幼兒年齡特點與學習需求放在首位,在實踐與探究中掌握學習內容,滿足幼兒對學習活動的需求,重視實踐能力的養成。STEAM 主題活動的開展剛好滿足了幼兒的年齡需求及發展階段,以實踐活動為教育主線,讓幼兒在自由探索與感知中發現知識、了解知識,以興趣為教育載體,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歸納的過程中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
STEAM 主題活動的開展大多以項目活動為教育載體,通過團隊合作或集體性學習構建課程活動,給予幼兒團隊合作的機會,讓其在合作學習中完成學習任務。從幼兒視角出發,STEAM 主題活動具有靈活性,不僅能讓幼兒與本班同學合作探究,還能打造混齡大型集體性活動,將“跨年齡”與“跨學科”整合,讓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合作完成任務,在學習中促進幼兒人際關系和交往能力的提升,同時增強幼兒的協作意識,通過主題活動促進幼兒優良學習品質的形成,對其未來學習乃至工作都有著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
受年齡、經驗、能力等多個因素的影響,幼兒生活經驗與社會經驗匱乏,對世間萬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常常會詢問“為什么、是什么”。基于幼兒這一年齡特點,在STEAM 主題活動的確定中,教師要關注幼兒的生活狀態,從生活視角出發,借助生活現象構建主題活動,讓活動風格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將好奇心作為教育驅動,讓幼兒對科學知識展開深入探究。
在主題的確定中,教師要注重對幼兒生活、游戲和學習活動的觀察,根據其提出的疑問設定STEAM 主題活動。如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在玩小汽車時提出問題:“斜坡越高汽車的滾動速度是不是越快?”基于幼兒的這一疑問,教師可以創設STEAM 主題活動“斜坡滾動的秘密”,選擇幼兒在生活中提出的問題構建主題活動。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借助季節的轉變為幼兒創設STEAM 主題活動,如在秋冬交替的季節,幼兒觀察戶外環境,提出問題:“植物和動物是怎樣冬眠的?什么時候蘇醒?”教師可以創設STEAM 主題活動“生物圈的冬眠”,結合實際生活讓幼兒搜集相關資料,在實踐活動中確定主題內容及教育方向,將生活元素融入課程活動,為后續活動做好鋪墊。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濃郁的探究興趣是課程活動的最佳保障。STEAM 主題活動的開展應立足幼兒活動興趣,將濃郁的探究興趣視為活動開展線索,隨著興趣的提升激活幼兒對知識內容的探究欲望,并逐漸將興趣內化為學習動力,促使幼兒以主動、積極的心態展開學習活動,學會運用知識經驗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更豐富的知識經驗。
以幼兒戶外活動為例,“光影知識”是科學教學的內容,在戶外游戲中,微風吹拂樹梢,陽光透過樹葉的空隙散落在墻面,斑駁的光斑也隨著樹葉的擺動而發生改變。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發現“光斑”這一元素,在操場上認真觀察并提出問題:“光斑是怎樣形成的?光斑有固定的形狀嗎?光斑會消失嗎?”隨著幼兒探究興趣的增強,教師可以立足幼兒的興趣創設STEAM主題活動“調皮的光斑”,引導幼兒探索科學知識,了解光斑的成因;結合工程學科,引導幼兒嘗試用道具“留下”光斑;結合數學學科,測量光斑的大小和形狀,從而意識到光斑沒有固定的形狀……總而言之,STEAM 理念提倡讓幼兒利用已學的知識,結合感興趣的元素,在問題的帶動下動手探索、深度挖掘,學習跨學科的相關知識經驗。教師在主題活動的創設中,要留心幼兒的探究興趣與思維想法,打造具有針對性的活動課程,進一步開發STEAM 教育互動的優勢。
幼兒經驗的習得來源于實踐活動,通過親身經歷與實踐感知加深對學習內容的影響。STEAM 主題活動的開展具有實踐性的特點,需要幼兒圍繞某一問題或某一現象展開趣味學習,結合已有經驗及觀察到的現象,驗證自身對活動的猜想和理解,在探索中了解知識,加強幼兒的學習體驗,從而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
以STEAM 主題活動“竹筏水中游”為例,本次活動以“竹筏”為線索,要求幼兒自主設計并制作一艘道具竹筏,將“竹筏制作”作為互動項目,通過實踐活動讓幼兒了解竹筏的構造特點,在實踐活動中習得全新的學習經驗。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可以圍繞STEAM理念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根據目標引導幼兒創設實踐活動。在科學學習中,要求幼兒了解竹筏的基本特點,通過模擬、比較、驗證的方法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在實踐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成品道具,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講一講增強幼兒的探究意識;在技術學習中,以實踐活動為主,讓幼兒在探索制作竹筏的過程中找到存在的問題,運用合適的材料制作竹筏,完成活動要求;在工程學習中,以師幼探討為主,師幼共同商議竹筏的制作方案;在藝術學習中,仍以實踐為主,讓幼兒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獨立設計竹筏;在數學學習中,讓幼兒掌握基本的測量與比較方法。總而言之,STEAM 主題活動應圍繞實踐展開,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使幼兒在實踐中獲得全新的學習經驗。
在STEAM 主題活動構建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以問題激活幼兒的學習興趣,為其創設豐富的實踐契機,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形成深度學習意識,促進其認知水平的提升。在STEAM 主題活動的構建與實施中,教師可以從教學計劃與材料收集兩個階段入手,充分尊重幼兒在學習互動中的主體地位,立足其認知發展水平及理解能力,提高教育活動質量,為后續教育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以STEAM 主題活動“風箏”為例,在本次主題活動中,讓幼兒找到正確的制作風箏的方法,在問題的帶動下讓幼兒展開實踐活動,在學習中不斷感知不同材料的正確使用方法,學會運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風箏表面,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而推進STEAM主題活動的順利開展。在本次活動初期,教師可以以“技術”學科為導入,向幼兒提出問題:“制作風箏需要用到哪些材料?”讓幼兒收集相關材料,點燃幼兒對知識內容的探索欲望。在前期準備工作結束后,教師便可以以“工程”為主題,讓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風箏。如幼兒選擇了竹簽、鋼絲、吸管、一次性筷子等多種材料,在幼兒嘗試實驗時,教師提出問題:“不同材料制作出來的效果是什么樣的?有沒有達到理想的目標?”以活動結果為依據,讓幼兒說說自己的實驗效果,通過經驗的總結調整風箏骨架。
隨著骨架制作完成,教師可以將“藝術”與“科學”作為主題,提出全新的問題,進一步加大STEAM 主題活動的深度。在幼兒制作風箏表面時,教師提出問題:“雙面膠、透明膠、膠水有哪些不同?哪種膠的質量更好一些?”讓幼兒在自主探究中思索,在操作中總結學習經驗。風箏表面制作完成后,便可以融入“藝術”學科,讓幼兒為風箏表面繪制圖案,并讓其講講圖案的作用及內涵,在實踐與操作中提高幼兒能力。
隨著STEAM主題活動進入尾聲,教師可以以“數學”為主題,延伸拓展教學活動,立足幼兒原有經驗構建深度學習活動,如風箏的飛行原理是什么?是怎樣飛到天空中的?需要哪些必備條件?隨著問題的提出,拓寬STEAM 主題活動的教育寬度,加大幼兒探究學習深度,讓幼兒在自由探索與學習中提升學習能力,在綜合性學習中提高認知水平,利用真實的學習情境加深幼兒對知識的印象,達成課程活動教育目標。
教學環境是展開教學活動的必要條件,充滿探究性的學習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著隱性的教育功能。在STEAM 主題活動的構建中,教師應從幼兒的學習環境入手,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將科學、數學、藝術、工程、技術等學科融入幼兒的實際生活,通過學習環境的打造為幼兒營造一個濃郁的探究學習空間,突出STEAM 主題活動的教育價值,讓幼兒與自然、學科、生活建立起有意義的交流,從而達到全方位的教育發展。
在環境的構建中,教師可以從“工程學”與“技術學”兩個視角出發,打造具有生活化氣息的區域活動,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構建學習活動。例如,在室內打造“木工房”,為幼兒投放兒童木工道具,促使其在木工學習中了解道具與材料的加工方式,通過豐富的學習環境點燃幼兒的學習興趣。以生活問題“松動的書柜”為例,幼兒發現教室內的書柜松動了,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輕輕碰一碰就搖搖晃晃。在環境的引導下,幼兒主動走進木工房,分析書柜問題的成因,并找到恰當的工具維修書柜,在自主探究中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凸顯“工程”學科的教育特性,豐富了幼兒的探究空間。
在運用“技術學”打造學習環境時,教師可以以文本資料為主要載體,在幼兒學習空間中投放相關知識內容,以科普講解為主,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展開學習探索活動。如在圖書區,教師可以結合自然環境為幼兒投放豐富的科普類圖書,豐富幼兒的學習內容,引導幼兒觀察自然環境,在自主探究中了解科學知識。以“雨后彩虹”現象為例,教師可以在益智區為幼兒準備活動材料“三棱鏡”,讓幼兒通過實驗了解彩虹產生的原因,并借助科普類圖書讓幼兒了解簡單的基礎知識,通過STEAM 環境的打造,讓幼兒感受探索學習的喜悅。
綜上所述,本文基于STEAM 教育理念,對幼兒園主題活動的組織與指導展開探討,簡述該理念教育特點及其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的價值,以跨領域和跨學科的優勢,立足幼兒興趣與經驗創設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并提出幾點可行之策,以問題解決為教育出發點,讓幼兒在動手操作與動腦思考中實現能力的提升。STEAM 教育理念蘊含著極高的教育價值,在我國學前教育工作中仍處于摸索階段,教師要深度研究STEAM 教育理念的優勢,立足幼兒學習實際創設高質量的課程活動,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助力幼兒終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