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林,陸寶春,范歡迎,倪文彬,陳祥云
(1.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江蘇 泰州2253002.南京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4;3.江蘇美豐泵業有限公司,江蘇 泰州 225300)
中共黨的二十大報告專門提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和“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高質量發展,產教融合協同培養高水平應用型本科人才,指明了重要的發力方向。教育部發布2022 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高達1076 萬人。受新冠疫情持續影響和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形勢空前嚴峻。與此同時,我國正處于由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關鍵時期,裝備制造業對各層次高水平人才需求旺盛。“互聯網+”和產教融合協同培養機電類應用型本科雙創人才課題的研究,有助于推動學科專業的轉型發展、培養國家急須的雙創人才及推動地方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應用價值。
學者們針對“互聯網+”技術背景下產教融合協同培養雙創人才,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獻[1-2]探討了校企深度合作為地方企業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文獻[3-5]以“互聯網+”為技術手段,構建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軟硬件平臺;文獻[6-7]基于“互聯網+”賽事,探討了優質項目培育、特色團隊建設和創業項目孵化;文獻[8]基于大創訓練計劃,提出了“四位一體”項目來源機制,確保了項目的多樣性和前瞻性。
針對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應用型本科生的知識、能力和專長,圍繞國家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對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大量需求,以雙基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觀測點和培養重心,設置四層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規格,建立機電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采用“政、校、行、企”四方聯動,構建“一個目標兩個平臺、三個維度四個層次”的機電類應用型本科雙創人才“魚骨式”培養模型,探索多層次、多維度和個性化培養機電類應用型本科雙創人才。
以核心能力培養為抓手,依托“政、校、行、企”教科研軟硬件平臺,科學建立機電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確定雙基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等核心能力培養為重心,結合應用型本科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制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規格(表1);即以雙基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等四個觀測評價指標,分為合格應用型人才、優秀應用型人才,合格應用型雙創人才和優秀應用型雙創人才等四個層次。針對每一層次應用型本科人才自身知識、能力和專長,如3D 建模、PLC 控制、單片機控制、機器人控制、測控技術和電路板設計等技術專長,進行多維度、個性化培養。

表1 機電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規格
應用型本科人才核心能力培養體系,主要以雙基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為三大支柱,如圖1 所示。雙基能力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根本,其由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實踐教學等支撐。實踐教學包括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踐和畢業設計等。創新能力是應用型本科雙創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其可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多樣化學科競賽和校內專家科研平臺在研和預研項目,進行針對性培養;創業能力是應用型本科雙創人才培養的目標所在,其可以依托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市級大學生產業園、校外產業教授平臺和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等資源,進行培育孵化培養。

圖1 應用型本科人才核心能力培養體系
新冠疫情常態化管理下,利用“互聯網+”積極因素,發揮“政、校、行、企”四方聯動作用,產教融合協同培養,構建“一個目標兩個平臺、三個維度四個層次”機電類應用型本科雙創人才“魚骨式”培養模型,如圖2 所示。“互聯網+”技術,有效解決新冠疫情管控下教、學、研交流溝通問題,并為應用型雙創人才培養提供豐富的電子資源。一個目標兩個平臺:一個目標即“互聯網+”和產教融合兩者有效結合,協同培養機電類應用型本科雙創人才;兩個平臺即充分利用學校自有實踐平臺和產學研合作企業平臺,協同培養機電類應用型本科創新創業人才。三個維度四個層次:三個維度即專業維度(各實驗和綜合實踐項目)、校級維度(省級、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學校各平臺培植的創新創業項目)、行業產業維度(產學研合作企業平臺培植的創新創業項目);四個層次即合格應用型人才、優秀應用型人才,合格應用型雙創人才和優秀應用型雙創人才。

圖2 機電類應用型本科雙創人才“魚骨式”培養模型
學校自有實踐平臺主要服務于合格和優秀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并為合格和優秀應用型本科雙創人才培養打下堅實基礎;產學研合作企業平臺,主要服務于合格和優秀應用型雙創本科人才的培養。依托“政、校、行、企”四方的有效資源,以及機電類學生、師資以及產業教授的現有條件,優選“政、校、行、企”四方比較關切的技術點,如機電一體化產品設計和技術服務、機電液系統智能監測、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和智慧農機設計與制造等,打造良好產學研融合的技術生態,培植孵化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以雙基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觀測點和培養重心,多層次、多維度、個性化培養高質量應用型本科雙創人才,探索機電類應用型本科雙創人才“魚骨式”型培養模式的制度化、梯度化和規范化。
依托“政、校、行、企”四方合力,致力“兩個平臺”建設,以學校自有實踐平臺建設為基礎、產學研合作企業平臺建設為突破口,為機電類雙創人才培養提供有效的載體和硬件保障。各類學科競賽平臺、教師科研平臺和產業教授平臺,在學校專項資金和利好政策支持下,合理布局,有序發展。對接行業、服務產業,與3D 動力、北京谷雨和泰州盛谷等公司共建3D 技術創新中心;依托政府,立足學校,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智能制造技術中心經過多年建設,獲批市級裝備智能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江蘇省產業人才培訓示范基地;還與市人社局共建的大學生創業園,獲批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基地。
整合校內教師、外聘教師和產業教授資源,打造雙創人才培養師資團隊,以生為本,高質量培養機電類雙創人才。聘請南京理工大學、江蘇科技大學、林海集團和春蘭集團等知名企業院校專家教授為機電類學生開展學術報告、專業導論教育和科研指導等;各班級配備班級助理、年級主任、成長導師和產業教授,指導和幫助學生制定和優化職業生涯規劃。各學科競賽晉級由校級、市級、省級到國家級,大創項目由校級申報省級進行資助,并發揮學長指導學弟的傳幫帶傳統,確保賽事不斷線、年年得大獎;各課題組為每一位新生配備科研導師,從工匠精神教育、第一個零件安裝、第一個電路檢測到第一個項目的獨立開展,進行全過程指導。通過指導大一新生由逐一參觀、雙向了解,到深度融入各類學科競賽平臺、教師科研平臺和產業教授平臺,達到了多層次、多維度和個性化培養機電類雙創人才。
近幾年來,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開展了機電類應用型本科雙創人才“魚骨式”型培養模式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機電類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就業質量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機電類學生積極參加學科競賽項目,覆蓋了約70%國內機電類主流大學生學科賽事,榮獲省部級、國家級獎勵數達百余項;每年在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中國工程機器人大賽、江蘇省機器人大賽、中國高校智能機器人創意大賽、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等賽事上,都會見到學院機電類學子脫穎而出、奮力拼搏的身影。機電類學生主持的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數,穩定在每年5 項,位居學院各專業首位。在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學院機電類學子也屢獲佳績,先后獲得泰州市優秀創業項目、江蘇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江蘇省教育廳“金種子”稱號和江蘇省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等榮譽和稱號!經過多年卓有成效的建設,學院機械工程專業入選江蘇省高校一流本科建設專業,機械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兩個專業被確定為江蘇省獨立學院星級專業。
基于以應用型本科學生為本的理念,進行了基于“魚骨式”模型的機電類應用型本科雙創人才培養的研究,經過多年實踐和持續改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是以雙基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觀測點和培養重心,探索四層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規格,依托“政、校、行、企”教科研軟硬件平臺,科學建立機電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
二是利用“互聯網+”積極因素,發揮“政、校、行、企”四方聯動作用,產教融合協同培養,構建了“一個目標兩個平臺、三個維度四個層次”機電類應用型本科雙創人才“魚骨式”培養模型,探索多層次、多維度、個性化培養機電類應用型本科雙創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