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璇
幾何直觀屬于數學領域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依托圖形進行數學思考和想象。想象力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核心技能,同數學抽象密不可分,也是學生由感性認知上升至理性認知的關鍵。初中數學教師需指導學生結合直觀圖形進行合理想象、邏輯思考和合情推理,培養他們的幾何直觀能力,助推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
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教師可以從現實生活視角切入數學課堂,將一些實物或模型帶到課堂上,引導學生建立實物和幾何圖形之間的聯系,給他們帶來更為直觀的視覺體驗,同時,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形象、立體的幾何圖形,初步訓練他們的幾何直觀能力,為后續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例如,在“角”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搜集一組生活中的角,如鐘表指針、小紅旗、扇子、五角星、三角板、船帆等,整理后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和分析,然后讓學生找出這些實物中的角,直觀感受生活中的角。接著,教師展示生活實例:足球場上運動員把球射向球門,射門的角度越大,進球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課件中標出三個射門位置和射門角度,讓學生先估測各個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測量比較,指出哪個位置射門得分的機會更大,同時,要求學生把圖中的角抽象出來,嘗試歸納角的定義。
將一些實物或者圖片帶到課堂上,既能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帶給學生更多的直觀體驗,提升他們的幾何直觀能力。
以往的初中數學,教材中的圖片以插圖和手繪圖為主,不僅數量少,還很抽象,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善用信息技術,及時轉變教學手段。這樣一方面可以擴充圖片素材,另一方面能夠以視頻或動畫形式來呈現,讓圖形動起來,以拓展學生的直觀思維空間。
例如,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長河落日圓”的視頻,引領學生體會這里所蘊含的數學意境,并截取三個代表性鏡頭。這三個鏡頭分別是落日在河面之上、落日剛剛接觸河面、落日沒入河面一部分,讓他們認真觀察并交流各自的發現。教師提示學生充分發揮直觀想象力,將落日抽象成圓,河面抽象成直線,分析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從而引出相離、相切和相交。教師再提問:直線與圓在這三種位置情況下,公共點分別有幾個呢?學生通過觀察知道,公共點分別是0 個、1 個和2 個,隨后指導他們畫出相應的幾何圖形,運用點到直線的距離d和半徑r之間的關系來確定三種位置關系。
教師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展示所授內容,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化,引領學生探索和掌握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使其產生感性認知,拓展他們的直觀思維空間。
數形結合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一個重要思想方法。通過構建直觀的幾何圖形來表示抽象的數學語言,將“數”與“形”有機結合起來,由此將復雜問題簡單化,不僅能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幾何直觀能力。

圖1
教師引領學生轉換思路,重新審題,通過構建“數”與“形”之間的關系,將問題直觀形象地呈現出來,不僅能達到化繁為簡的解題目的,還可以提升學生幾何直觀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幾何直觀能力需建立在圖形實踐體驗的基礎之上,通過實踐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讓他們在操作中不斷感知與體會,使其慢慢形成幾何直觀能力。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所授內容科學地設計一些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知識與經驗自己動手操作,讓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探究中,從而強化他們的幾何直觀能力。
例如,在“垂直”的教學中,問題導入:生活中的“直線”無處不在,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幾種?分別是什么?當學生知道是平行與相交后,繼續追問:其中相交直線中有一些直線之間還具有特殊的位置關系——垂直,那么怎么驗證它們相互垂直呢?課件中同步呈現一組生活中的垂直現象,如電線桿、桌子腿和椅子腿、墻角和窗戶角等,然后讓學生自選工具,任選一幅圖,用三角板或量角器測量,引導學生給垂直下定義。最后,教師再設置疑問: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形成的四個角有什么特征?如何證明每個角都是90°?學生繼續使用工具操作、驗證和說明。
教師合理設計一些實踐活動,引領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和歸納垂直的定義,探索垂直的特征,使其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提升他們的觀察水平和幾何直觀能力。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教材中的幾何知識進行幾何直觀能力的培養,通過借用生活實物、利用信息技術、運用數形結合、科學設計實踐活動等途徑,全力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提升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