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俊
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并且不斷完善自身專業素養。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德育,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德育的相關內涵
(一)德育的概念、性質及功能
德育是指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它主要包括道德、法律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內容。這不僅僅需要在課堂上體現,還應該從學校層面開始重視。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學生的德育是基礎內容,也是重要環節,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道德和心理上的熏陶,來培養他們高尚的品格,引導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同時通過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工作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另外,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其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從而達到培養其良好道德品質的目的。
(二)德育的過程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上所教學知識讓學生了解到一些基本的道德行為規范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內容。其次,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地給學生做榜樣示范,并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習慣等。最后,教師需要采取正確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完美、高效以及人性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情感和意志等方面對學習產生的積極影響,積極引導,通過德育帶動知識教學。比如,讓學生學會欣賞多樣化的音樂作品,幫助學生分析音樂作品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品質和情感態度等方面,進而使整體學習氛圍變得更濃厚。
二、高中音樂教學的德育功能
(一)高中音樂教學具有文化熏陶功能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學習中國傳統音樂、古典音樂等,了解到中國文化的精髓,樹立起文化自信心。同時,音樂教學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到中國文化的底蘊,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音樂作品的背景、演奏藝術家的介紹、音樂的演奏方式等,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情感表達,從而更好地激發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并體驗到藝術之美,使他們在欣賞時產生強烈共鳴,從而在思想上共振,達到熏陶作用。
(二)高中音樂教學具有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功能
在音樂教學中,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和鑒賞水平是重要的因素。在高中階段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適合課程教學的曲目。在學生聆聽作品時,教師也要注意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使他們能夠通過欣賞音樂作品來感受和領悟到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學生在聆聽作品的過程中,可感受到音樂作品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提升審美能力。教師要想培養出更高質量的音樂人才就要為其提供高質量、高水準的音樂學習素材。例如,可以讓學生聆聽一些著名作曲家所創作的樂曲片段,也可將這些經典作品與現代音樂創作相結合起來進行改編,來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和鑒賞水平,以提升德育效果。
(三)高中音樂教學具有激發學生道德情感的功能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音樂的內涵主要包括美學體驗、文化熏陶和道德熏陶等方面。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深入了解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思想,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心。教師還可以通過音樂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培養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念。學生通過學習音樂能夠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精神等,同時也可以感受到我國優秀的傳統美德與道德品質,提升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對之前不理解的內容產生想探究的欲望,從而引起共鳴并引發思考。因此,教師應該將培養學生良好品格作為課堂德育目標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以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
(四)高中音樂教學具有培養學生道德思維的功能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迅速發展的時期,他們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向學生傳授符合學情的音樂作品,可激發學生興趣,進而培養其道德思維。教師通過傳授音樂知識以及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等方式,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讓他們養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思維,能抵抗外界不良影響,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提高對事物的認知水平和判斷能力。
(五)高中音樂教學具有培養學生道德行為的功能
德育行為是學生道德情感和道德思維的外在體現。通過學生的道德行為,我們能夠判斷出其是否具備較高的道德思維和道德情感。高中音樂教材中有許多道德行為規范的內容,因此教師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借助音樂課程搭建學生個人行為與社會道德的紐帶。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教師應注意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和社會道德進行聯系,讓他們認識到自身行為對自己、他人以及社會帶來的影響。學生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念時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積極向上且健康文明的道德行為。
三、高中音樂教學中德育功能的發揮現狀
在高中階段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給學生講解知識點,而忽視了對學生道德方面的教育,無法將教學過程與德育相融合。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對學生缺乏情感上的關注,沒有意識到教學過程對學生道德培養方面產生的影響。這些問題也導致學校對音樂課堂教學內容與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使教師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點傳授和訓練。而且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新課標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同時也正因為這種情況,學校越來越重視教學中的德育工作,并在實際的音樂課堂中采取多種方法和手段開展相關德育的活動。
四、推動高中音樂教學中德育功能實現的現實路徑
(一)改變教學理念,完善相關制度
在高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陳舊的教育理念,運用全新、積極向上和科學合理的教學理念。教師可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能力培養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提高學生對學校文化氛圍的認可。學校要制訂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加強管理制度完善工作,為在音樂教學中發揮德育功能奠定良好的基礎,進而使其能夠在實際操作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二)創新教學方法,改善學習狀態
高中音樂教學的德育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形成正確的認識,從而產生良好行為習慣。因此,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所講授內容的方法,針對不同類型班級采用不同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如小組合作法、集體探究法等。教師在德育過程中要注重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與發展,要讓其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通過音樂實踐活動來提高自身修養及素質水平。
(三)營造德育氛圍,激發德育活力
學校的德育工作對學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使自己和學生之間建立和諧平等、互助合作的關系,讓學生之間團結協作、互相幫助,這樣才能使整個班級形成合力。其次,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去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可以先簡單介紹當時所學內容,再慢慢地引導學生去欣賞音樂作品中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來引導他們在學習與生活中形成積極的態度,能夠正確對待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要采取正確方式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認識到自己和他人以及社會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豐富教學內容,實施德育
音樂不僅需要鑒賞,還能陶冶情操,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德育和情感體驗。例如,在教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相關課程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使其內容豐富化、形式多樣化。教師也可將教材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以引起學生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之更容易接受,提升學習效果。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體驗的培養,使其能從內心深處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帶來的影響,從而產生強烈的認同感。
(五)增加實踐機會,提升德育水平
學校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如組織一些音樂講座或者讓學生在課后進行社會實踐等。這些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對德育理念和方法、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理解。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幫助其改正行為習慣上存在的問題,能及時解決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議,使其能夠更好地提升綜合素質。學校也可以定期開展一些相關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后通過參加此類活動,不斷提升他們的道德品質。
(六)密切聯系生活
學校的音樂教學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進行德育時需要將學生融入社會,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以及自然的美好事物。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起向未來》宣傳曲,讓學生欣賞和學唱,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樣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從而激發和調動起他們對音樂藝術的美好向往。教育應以生活為基礎,教師的教學內容應與學生實際需要相結合。例如,音樂課上教師可以安排學習學生喜歡的歌曲,也可以讓學生去欣賞不同風格、不同題材和不同民族特色的樂曲來拓寬眼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七)完善音樂教學德育體系
學校需要建立起完善的音樂教學德育體系,讓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其中,在課堂上進行有效互動。學校還要加強對音樂教師的培訓工作。首先,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其次,教師要從理論知識中得到啟發,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最后,教師要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還要積極主動參加各種相關活動,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德育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學校還可以建立相應的音樂教師培訓機制,加強對音樂教師進行系統化和理論化的相關培訓。
(八)結合音樂背景實施德育
由于音樂是情感的載體,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體會到情感,從而對其產生興趣,引起共鳴。教師對音樂背景進行介紹,能夠使學生了解到音樂背后所蘊含的深意,通過對音樂作品中歌詞、節奏等方面進行分析與理解之后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富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對這些作品進行講解、分析之后將其演繹出來。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到更多優秀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和正確的“三觀”,而且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其音樂素養。
五、結語
學校作為社會中一個重要的部分,肩負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樹立正確價值觀等方面的責任。學校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德育功能,努力實現課堂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學會學習并愛上課堂,進而培養其良好道德品質及行為習慣。高中音樂教學的德育是學校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的引導,來培養其高尚品格,提升其綜合素質,從而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在新時期,我國應注重素質化教學,加強師生互動交流,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充分發揮音樂教學的德育功能。同時要堅持德育改革,通過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滲透、培養其良好品格和審美情趣,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從而達到德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凈雨.音樂教學融入人文德育資源的策略[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3(2):80-81.
[2]孫文文.以樂育人:小學音樂教學滲透德育的路徑[J].吉林教育,2023(1):54-56.
[3]羅娜.以樂育人,以美育德:淺談大學音樂教育中的德育滲透[J].陜西教育(高教),2022(12):91-93.
[4]陳菁.基于新課標下的小學音樂與德育有機融合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2(48):163-166.
(作者單位:銀川市景博中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