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茹
伴隨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與落實,課后延時服務環節的有效設計與推進越來越成為教師重點關注和努力的方面。在這一導向下,英語教師應及時解讀學生的真正發展需求,引進優質的方式,并更新自己的指導模式等,旨在不斷激發學生的課后學習興趣,為他們創造一個廣闊的空間,啟發學生置身其中,展開屬于學生自己的語言組織與表達、知識的鞏固歸納、改善與創造等,使其逐漸獲得在積極心理、學科素養、表達能力、思想意識、學習態度等維度的不斷提升。本文在此方面展開了一些思考與探索,并從以下維度做出論述。
一、設計課后角色交際活動:語言的綜合建構與運用
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是中學生學科素養成長中的一個關鍵部分。在新時代的教育教學歷程中,一線教師應全面關注課后角色交際活動的有效設計,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口語表達方面的核心素養,積極展開對所教授語篇或素材的運用與判斷,結合其性質推進情景式的活動設計,啟發學生真正置身其中,展開深層次的組合與運用,不斷完成對句子的有效構建與表達,從而保障課后延時服務的質量。
(一)設計課后角色交際活動的價值
1.啟發學生進行語言組織與表達
從英語學科的實用性和工具性特質來分析,其課程教學的推進主要是圍繞學生落實遷移運用來開展的,或者說培育學生能夠在更廣闊的空間內做出屬于自己的交際與表達,實現在語言方面的不斷升華與進階等。但由于初中的課程量較大,學習任務也比較緊張,加上受到應試心理的干擾與影響,絕大多數學生都將英語課程的學習目標單一地定為獲取一個好的分數或是完成升學任務,常常將自己的精力花在刻板的記憶與筆試環節中,忽視了在語言方面的建構與表達,這種觀念對學生的實質性成長尤為不利。而教師以課后延時服務為基礎推進的角色交際活動,則能夠充分改善學生的這一情況??梢哉f,這一服務環節最大化地為學生創造了廣闊的實踐機會,或者說制作了一個滲透式培養的條件,能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不斷練習的歷程。尤其是當學生真正接觸時,他們就可以結合教師給出的目標導向或主題元素,做出自己的判斷與思考,明確自己在語言方面的建構方向,結合學到的詞匯、句型或語法內容做出不斷的組合,自然而然地融入創造的歷程中,真正實現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將英語學科知識的價值充分地發揮出來,逐漸獲得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發展核心素養。
2.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互
不同角色的刻畫往往需要小組內成員的共同努力,在合作的基礎上,整個活動才能夠順利地進行。因此,課后角色交際活動能夠將學生置入一個有效的交互空間。在真正參與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各自的優勢發揮出來,達到一種互補的學習效果。學生在進行語言的建構與表達時,不僅可以將自己存在的一些積極方面或是正確的語言組織技巧展示出來,還能夠從他人的表述中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或獲取具有參考價值的表述方法等,最大化地提升自己表達的飽滿程度,改善從前缺乏語氣或神態表情的狀態,在互相引領下實現更有價值的延伸性成長。
(二)設計課后角色交際活動來發展學生語用能力的實踐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My names Gina”一單元模塊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運用課后角色交際活動的形式來啟發學生落實遷移,將所學的單詞“name,nice, meet,his, and,her, your ”等進行組合,啟發學生熟練運用以下句型打招呼和介紹自己、詢問他人姓名,如“Hi. My names ...Im ... Nice to meet you! -Whats your his/her name?-My/his/her name is...-Are you ...Yes,I am. / No,Im not.-Is he/she?Yes,he/she is. / No,he/she isnt”等,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鍛煉口語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互補、相互激發、敞開思路,在自由、愉快的氛圍中暢所欲言。通過與同伴練習對話的活動,學生從聽、模仿到獨立對話,再到自由運用各種問候語,擴大了詞匯量以及常用表達的儲備量。
由此可見,課后角色交際活動的有效推進,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凸顯了獨特的優勢。課后角色交際活動方式以具體的主題元素為導向,以學生自發的語言建構與表達為輔助,逐漸使他們進入一個交際和互動的課后空間。教師應善于采取課后模式來實現對學生的啟發,從而推動他們的有力成長。
二、構建課后學習單自主繪制活動:知識的梳理與整合
知識的整合與歸納能力,是學生獲得有效學習方法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新時代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應全面關注課后學習單繪制活動的有效推進,并發揮學生在知識結構方面表現出來的優勢,切實地運用課后環節來落實對學生的啟發與鼓勵,使他們以這一學習工具為基礎,不斷進行知識梳理與整合,明確其同一單元主題下涉及的各部分內容,進而建立更完整的知識體系。
(一)構建課后學習單繪制活動的必要性
1.啟發學生梳理知識
從初中英語學科知識特質來分析,其中的內容是相對復雜或細化的,因此學生掌握的認知也是不全面的。在很多情況下,學生都會出現遺漏知識或遺忘知識的情況,主要原因是他們并沒有建立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其本身的學習效果也得不到整體性的升華。而課后學習單自主繪制活動的有效推進,能夠有效地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梢哉f,課后學習單最突出的特質就是清晰直觀與層次分明,能夠輔助學生將同一模塊涉及與延伸的各部分知識內容進行有效的記錄或歸納處理,讓他們清晰地把握其中存在的各個核心要素或知識點等,通過此記錄方式不斷加深學生的印象,使他們在腦海中展開更有深度的建構與組合,從而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2.輔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復習方法
與此同時,筆者認為課后學習單自主繪制活動更有助于學生展開二次化的鞏固與復習。在真正參與的落實過程中,學生可以做出個性化的批注,尤其是對一些重難點句型或語法知識內容的有效解析與鞏固。比如,在長難句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劃分工具將長難句進行不斷的拆分,明確句子中存在的各個部分以及他們所處的位置,抑或是關聯詞匯之間存在的聯系等。學生會經歷一個自主梳理的過程,從而提煉出其中蘊含的語法知識。再者,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立足語法知識,通過一些例句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將語法知識涉及的語境依次呈現出來,并且用一些圖案進行重點標注,使學生找準自己的薄弱點,方便學生開展高效的復習。
(二)構建課后學習單繪制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梳理與整合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一單元模塊時,教師可以運用課后學習單繪制活動的形式來引導學生,讓學生依次羅列各大板塊的知識,如詞匯:do, have, tennis, ball, ping-pong, bat, soccerball, volleyball, basketball等;句型:Do you have a ...?/ Yes, I do. /No, I dont.I have a volleyball.重點突出語法內容:have引導的一般現在時的陳述句用法。尤其是當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時的變化,或是含有動詞have的否定形式,啟發學生做出例句的延伸:Does she have a ping-pong ball?/Yes,she does. / No,she doesnt,she has a baseball...
由此可見,課后服務中學習單模式的有效運用,在輔助學生鞏固、整合知識方面表現出了獨特的優勢。課后學習單以更加直觀、清晰的性質為基礎,以學生對知識的不斷回顧與歸納處理為輔助,逐漸將學生置于查漏補缺的空間中,形成了更加完整的知識導圖。相關教師應善于采用這種模式來推進課后服務,從而滿足學生的真正發展需求。
三、趣味性搶答游戲活動的延伸:知識的鞏固與記憶
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是課后服務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切實地關注趣味性游戲活動的有效構建,并鞏固學生認知方面表現出來的積極意義,積極展開對初中生興趣愛好的有效觀察,明確他們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大量引入課后服務環節,并做出一定程度的創編等,從更貼合于他們心理狀態的維度來推進活動。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會不斷激起自己的競爭意識與參與興趣,并及時做出思考與回答,從而更好地進入練習的狀態。
從作者積累的教育觀察來分析,絕大部分初中生在參與課后延時服務的過程中都會表現出主動性差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而這種情況的產生往往源自學生消極的學習心理。學生主觀地認為課后延時環節是極其枯燥乏味的,導致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不強,并處于被動接受教師引導的狀態,更容易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干擾,造成在思維方面的斷層,使得整體的課后學習效果顯現不出來。而趣味性游戲活動的有效開展,則能夠充分地改善學生的這一狀態??梢哉f,教師所精選的游戲形式是極其貼合學生興趣發展需要的。學生在真正參與的過程中會被這些形式所吸引,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參與活動的獨特體驗。在不斷的熏陶與感染下,學生會逐漸改變所具有的意識,進入更富有專注和主動性的狀態中,并參與到知識的回顧中。與此同時,作者認為這種模式能夠營造更加寬泛和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優化學生的整體感知,緩解他們的學習壓力和緊張感,使學生在更加健康的心理狀態下展開一系列的思考與探索,配合教師開展知識的鞏固與延伸等,從而生成高效的課后服務,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英語學習興趣。
四、針對性指導評價的落實: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求
因材施教對教育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在新時代的初中課后服務活動中,教師應全面關注針對性指導評價的有效運用,切實展開對學生的觀察與記錄,明確他們存在的薄弱點,以此為基礎做出及時性的指導與評價,啟發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再次做出思考與判斷,抑或是不斷改進等,推動學生的進一步提升。
每個學生接收知識的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他們在同一堂課或同一階段的學習往往會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具有的各種優勢或者不足也是不同的。所以,課后服務的有效推進,不僅需要教師整體性的規劃與統籌,更需要制訂個性化的方案,才能夠貫徹落實對學生的有效培育。在具體推進中,教師需要明確兩個維度來落實評價與指導:首先是指導性的課后評價。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需要解答他們存在的困惑,也需要指正他們出現的錯誤,啟發學生獲得更加正確的導向與發展目標,進而投入不斷創造的過程中。其次,教師需要落實激勵性的評價指導。尤其表現在對后進生的指導中,要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的肯定,從而建立更強大的自信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具備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運用積極帶動消極的模式推動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從而使他們進入更加理想和積極的狀態。
綜上所述,在新的校園環境與教育背景下,課后延時服務的優化越來越成為重要的趨勢。初中英語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較多的實踐機會,啟發學生明確自己在語言方面的建構方向,自然而然地融入創造的過程;教師也需要落實對于學生的評價啟發,將他們置于查漏補缺的空間中,使學生明確同一單元主題下涉及的各部分內容,進而建立更為完整的知識導圖,推動學生的實質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尹月瓊.初中英語課前預習現狀和改進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2(42):53-54.
[2]何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英語課內外互動中的實踐探究:以初中英語仁愛版教材為例[J].亞太教育,2022(21):7-10.
[3]楊永濤.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探究:以初中英語課為實踐場域[J].智力,2022(18):1-4.
[4]邵波.初中英語課內外閱讀的互動互補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15):59-60.
(作者單位:甘肅省嘉峪關市第四中學)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