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楚涵
信用作為債券市場存在的前提條件,很大程度上影響債券的發行及定價,隨著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和信用評級行業的發展,信用評級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債券發行效率,降低了債券交易風險,同時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從微觀和宏觀角度分析了信用評級對我國債券市場的影響,研究發現信用評級無論是對于發行者還是投資者都存在著重大利好,但由于起步較晚,我國信用評級仍存在許多問題,因此對當前我國債券信用評級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意在推動我國信用評級的發展。
債券市場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評級體系的建設與完善不容小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債券市場存續債規模已逾144萬億元,且處于不斷穩步發展的階段,因此信用評級所擔任的“守門員”角色也越發關鍵。
一、中國信用評級發展狀況
(一)中國信用評級行業發展概述
信用評級是指中介機構以第三方身份對被評估對象的違約風險、風險承受能力等相關信息進行系統分析,同時為社會進行決策時提供信息的過程。中國的信用評級業誕生于1987年,起初信用評級的適用范圍較窄,但隨著經濟和評級能力的發展,中國信用評級行業也日益強大,逐漸被廣泛應用于金融及各類社會活動中。從綜合素質方面來看,在《2021年信用評級機構評價結果》中,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中證鵬元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得分最高,得分依次為79.16、77.76和76.70分,其中,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公司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46.06%。雖然我國信用評級行業已取得顯著成績,但是由于起步較晚加之發展較慢,我國信用評級仍存在相應的監管法規不完善、長期多頭監管、市場準入制度不夠嚴格、評級技術相對落后、有效市場需求不足等諸多問題。
(二)中國債券市場信用評級現狀
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發展迅猛,債券的品種數量與日俱增,2022年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61.9萬億元,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債券56.0萬億元,交易所市場發行5.8萬億元。此外,我國債券信用評級體系也在不斷完善,債券信用評級是指將經濟主體或企業發行的各類債券作為評估對象,根據按期還本付息能力與可靠度通過多種評級方法及手段對發行的債券進行綜合評價,評級結果具體分為ABCD四個等級,為投資者購買債券和證券市場債券的流通轉讓活動提供信息服務。三十多年來,為規范評級行業健康發展,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為評級行業轉型發展創造良好契機,我國債券評級無論在方法、技術還是人才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根據wind數據統計,2021年我國債券市場實質性違約債券數量為145只,雖較2019年略微下降,但是違約金額卻更加巨大,而在這些違約債券中卻包含很多“AA+”、“AAA”信用級別的債券,這使得人們對于債券信用評級的可信度提出了質疑,且隨著債券市場逐漸進入信用風險釋放的常態化階段,更加需要信用評級充分地發揮風險揭示和預警功能,也對評級行業轉型發展提出迫切要求。
二、信用評級對債券市場的影響
(一)微觀角度
1.信用評級影響債券發行成本。信用評級對債券發行成本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利率和流動性。首先,信用評級會影響債券的利率。因為投資者更愿意購買風險較低的債券,高信用評級的發行人往往能夠以較低的利率發行債券。相反,低信用評級的發行人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來吸引投資者購買其債券,這會增加其融資成本。其次,信用評級還會影響債券的流動性和市場接受度。高信用評級的債券通常會因為其價格相對穩定的優勢更容易被投資者接受和交易。相比之下,低信用評級的債券則可能面臨較高的買賣價差和流動性風險,這可能會導致其價格波動較大,從而增加了發行人的融資成本。此外,信用評級還會影響債券的期限和償付方式。高信用評級的發行人往往能夠以更長的期限和更靈活的償付方式發行債券,因為投資者更愿意購買風險較低、期限較長、償付方式較靈活的債券。相反,低信用評級的發行人可能需要采取較為保守的期限和償付方式來吸引投資者購買其債券,這也會增加融資成本。劉航和劉勝題對2014年至2018年的公司債券數據進行的回歸性分析也證實了:信用評級等級較高會降低債券的發行成本。
2.信用評級影響債券的收益率。投資者通過信用評級可以克服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缺失,可以快速獲得更多高價值的信息。根據有效市場理論,如果該債券市場是有效的,那么債券的價格能夠反映所有與信息風險有關的及時信息,投資者獲得的有效信息增多,容易引起債券價格的變動,從而引起債券收益率的變動。具體來說,高信用評級的債券通常被認為是低風險的,因此投資者更愿意購買它們,從而導致其價格上漲,這種價格差異會導致市場風險溢價的變化,即債券的實際收益率下降。
(二)宏觀角度
1.信用評級降低了債券市場信息不對稱。信息的來源渠道多種多樣,而投資者并不能獲取所有的信息渠道,片面掌握信息則會導致不同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最終造成不理智決策,然而信用評級的存在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債券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具體來說,信用評級機構通過對發行人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債務情況等方面進行評估,為投資者提供一份關于債券發行人信用狀況的報告,從而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債券的風險和收益。由于信用評級機構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得到了監管機構的嚴格監管,因此投資者可以相對信任信用評級報告中的信息,這有助于減少信息不對稱對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時的影響,從而提高市場的效率和穩定性。
2.信用評級提高了債券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對于發行者來說,信用評級機構的評估和分析可以幫助發行人了解自己的市場地位和投資者需求,進而更加準確地確定融資策略。通過發布信用評級報告,發行人可以向潛在投資者展示自己的信用狀況,吸引那些愿意承擔更高風險的投資者購買其債券。這樣一來,發行人就可以更加高效地進行資源配置,將資金投向最需要融資的領域和項目,從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對于投資者來說,在投資時需要對發行者和債券進行調查了解,最后做出是否投資的決策。無信用評級,投資者就需要通過自身能力和渠道去獲取相關信息,由于花費時間較長并且投資者自身技術能力較弱,對于整個債券市場來說便會延長債券市場交易時間,不利于債券市場的快速運行發展。而債券信用評級恰好彌補了這一問題,不僅節省了時間而且提高了信息分析的準確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債券市場的效率,加快債券市場的運行。
三、中國債券市場信用評級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行業發展外部因素
1.行業間競爭加大。債券信用評級行業近年來得到了更多的認可,因此也有更多的評級機構投身到債券信用評級中來。起初只有大公國際,中信城,聯合信用在市場中占有較大份額,隨著市場的繁榮和競爭的加劇,上海新世紀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此后,陸續有越來越多的信用評級機構加入到債券評級市場的競爭中來,不斷增加、擴大。根據央行的消息顯示,截至2021年,全國共有19個省(直轄市)的59家信用評級機構在人民銀行分支行完成備案。雖然我國債券市場發展也十分迅速,但債券的發行數量增速較信用評級行業需求來說相對緩慢,債券數量的增長率滿足不了債券信用評級行業的需求,這種供不應求的狀態導致債券評級行業的競爭越來越大,在此因素下,債券信用評級過度集中。
2.行業發展環境不完善。我國債券評級行業起步較晚,相較于發達國家處于滯后階段,雖從2006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等政策監管部門不斷發行各種制度,但仍存在多頭監管、準入退出制度不完善等情況,多頭監管表面上看可能限制了債券市場的亂入,但是實際上也限制了債券評級市場的發展。不當的監管有時會抬高債券市場的準入標準,在利益的驅使下,債券發行者傾向于獲得更高的債券信用評級,忽略自身技術能力的創新提升,更甚者可能違規違法。另外,多方監管雖然有利但也存在很大的弊端,監管部門之間的意見分散,難以形成統一的標準和體系,反倒南轅北轍不益監管。在評級機構市場競爭激烈和行業發展不完善的雙重背景下,我國債券信用評級出現評級過度集中,評級偏高等問題。
(二)信用評級自身問題
1.信用評級缺乏對市場以及投資者的高度責任感。債券信用評級的特點要求信用評級過程和結果必須客觀、權威、公正并且需要滿足不同投資者的信息需求,高質量也尤其重要。只有這樣債券信用評級機構才能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良好發展。評級機構的負責程度和職業操守決定信用評級質量,即負責程度越高,債券評級的可靠性可能越強。然而目前在利益的驅使下,很多評級機構傾向于速度而非質量,在激烈的競爭中為獲得債券評級需求,以各種理由“偷工減料”喪失職業素養,以至于有些債券信用評級結果并不公平公正合理。
2.信用評級缺乏統一標準。近年來我國債券信用評級等級偏高,其原因在于沒有統一且穩定的標準,各機構持其各自的標準進行信用評估,信用評級的高低影響著發行成本和收益率,無論是過高或過低都對債券市場造成不利的影響。評級結果偏高,則無法真實的向投資者提供可靠的信用風險分析,投資者在此條件下做出的投資決策可能會使其利益受損。如果評級結果偏低會導致投資者猶豫不決無法快速做出決策,最終錯過良機。
3.信用評級機構缺乏獨立性。由于債券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和一定的利益關系,若評級過程中受到交易中任何一方的影響和干預,評級結果都將缺乏一定的公正性和公信度,所以評級機構必須避免這種利益關系,樹立獨立性,完全獨立于交易之外不能受到交易中任何一方的影響或干預進行專業的評估。這也是信用評級機構在進行債券評級時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然而當前我國的評級機構獨立性與公信力尚有缺失,原因有兩點:一方面是評級人員的自身職業素養不強,缺乏專業培訓和責任感;另一方面則是機構內部對于獨立性的要求不強烈,內部機制不健全等,導致信息披露并不完全,難以確保評級過程不受到投資者或發行者任一方的影響。
四、完善債券市場信用評級的對策建議
(一)優化外部環境
1.加大監管力度。面對以上問題,評級機構在不斷探索改進的同時,監管機構也指出了清晰的發展方向。2021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行業健康發展的通知》,指出“信用評級機構應當長期構建以違約率為核心的評級質量驗證機制,制定實施方案,2022年底前建立并使用能夠實現合理區分度的評級方法體系,有效提升評級質量”。類似方案不僅能加大債券信用評級市場的監管力度,推進立法完善,還能提升債券信用評級行業市場環境。
2.完善準入與退出制度。根據本國條件并借鑒其他國家監管條件加強本國監管,提高準入條件,提高債券評級機構人員職業素養,定期培訓進行職業規范。有效做到事前檢查,評級監督,結果審核,事后反饋。加強管理有效約束,推動體系建設,包括推進建立懲罰機制,風險機制,統一標準機制等,優化信用制度環境。
3.控制行業間競爭。對行業間競爭產生的違規行為進行合規合法宣傳,嚴格監管,加強對信用評級機構非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包括對行業間的惡性競爭、不正當收益、預評級、干擾評級結果等嚴重違反法律法規的信用評級機構及相關工作人員,根據輕重緩急依法予以處罰。對情況嚴重的進行強制性約束,合理控制債券與信用評級機構的供求情況,優化債券信用評級市場的競爭環境,防止惡性競爭。
(二)完善內部管理
1.規范評級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評級機構要以公平公正,為投資者提供更可靠的信息資源,可靠的分析建議為出發點,秉持職業操守,遵守行業規范,規范人員行為,提高人員素質水平,提升人員責任感,為投資者和發行者提供健康的幫助和良好的優質服務;在行業發展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各評級機構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自信,樹立特有的健康的企業文化,共同維護債券評級市場的良序發展。定期舉辦各類相關知識講座或者活動,調動市場積極性,有效引導機構從業者更好發揮應有價值,創造良好的信用文化環境。
2. 增強獨立性與公信度。獨立性與公信度是評級機構做出合理評級結果的重要基礎,必須確保評級機構的獨立性才能提升大眾的信任度,促進市場的發展。一方面是避開利害關系,避免與債券相關的任何一方的干預和影響,完全獨立于交易之外進行客觀合理的分析,例如,評級人員不得參與債券交易的相關業務,不能進行咨詢服務等任何涉及到利益的行為。另一方面是要完善內部的管理制度,監督評級人員做到徹底避免利益沖突。制定更加明確的規章制度以及獎懲機制,建立“防火墻”制度,獨立于評級人員之外的監管部門;對社會公開披露完整流程等提高評級過程的透明度;從根源上截斷可能影響評級結果的因素,得出更為公正的結果。
3. 提高評級機構的技術水平。信用評級需要高技術水平,目前我國技術水平還需提高,如對債券信用評級的合規檢測技術,違約率統計,評級后回測,利差檢驗等方面。積極結合自身狀況學習國內外優秀技術經驗,加強自身技術創新,引進和培養各方面技術人才,提升我國債券評級結果的準確性,提高評級機構水平和能力,逐步用我國技術積累和創新探索出更加完備的債券評級體系,促進債券信用評級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關亭,朱松.評級行業競爭與信用評級水平——基于中國信用債市場的證據[J].金融學季刊,2021,15(04):1-25.
[2]劉曉劍. 中國信用評級行業監管研究[D].湖南大學,2012.
[3]郭衛東.我國信用評級行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26(06):7-9.
[4]李興申,高莉莎,茍琴.信用評級對企業債券違約預警的有效性研究[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23,34(03):40-52.
[5]徐文鳴,杜宇軒,王磊.全面注冊制時代信用評級監管的改革經驗[J].金融市場研究,2022(10):15-23.
[6]楊慧輝,顧敏琦,沈紅波.信用評級風險與債券違約——以華晨汽車集團為例[J].財會月刊,2022(20):116-123.DOI:10.19641/j.cnki.42-1290/f.2022.20.015.
[7]張康樂.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的私人規制及其權能分析[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1(04):167-176.DOI:10.15983/j.cnki.sxss.2022.0714.
[8]何平,金夢.信用評級在中國債券市場的影響力[J].金融研究,2010(04):15-28.
[9]高恒飛. 多重信用評級對債券融資成本的影響[D].西南財經大學,2022.DOI:10.27412/d.cnki.gxncu.2022.002964.
[10]劉镕旗,夏雨勤,段軼晨.基于債券評級在中國債券市場上的實證研究[J].中國商論,2020(22):46-47.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20.22.046.
[11]周楊. 中國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業的監管主體架構及協調機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9.DOI:10.27412/d.cnki.gxncu.2019.002125.
[12]張英杰,羅蔚.中國債券市場發展對信用評級行業的影響[J].債券,2012(04):26-30.
[13]李亞平. 中國債券市場信用利差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
[14]林晚發. 債券市場政府監管與社會監督效率比較研究[D].中央財經大學,2015.
[15]陳浩. 中國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質量研究[D].蘭州大學,2018.
[16]王鵬.盈余管理對信用評級水平的影響研究——來自中國債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債券,2013(11):27-32.
[17]秦龍. 中國債券市場微觀結構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8.
作者單位:東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