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寶 吳如廠
【摘 要】針對當前大單元教學中存在的語文實踐活動缺乏邏輯關系的現實,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第一層級連鎖問題,串聯大單元教學的語文實踐活動;運用第二層級連鎖問題,促進每一項語文實踐活動充分展開。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多層級連鎖問題;語文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24-0043-04
【作者簡介】1.王春寶,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東橋中學(江蘇蘇州,215152)教師,高級教師;2.吳如廠,江蘇省蘇州相城區漕湖學校(江蘇蘇州,215143)教師,高級教師,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
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頒布以來,“大單元教學”受到一線教師的關注。從一些大單元教學的課例來看,教學過程通常由多個語文實踐活動構成,可是各個語文實踐活動之間往往缺乏邏輯聯系,整個教學過程顯得松散,導致學生的知識學習、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比較隨意,不利于知識的結構化。因此,筆者認為,大單元教學需要運用多層級連鎖問題把各個語文實踐活動串聯成一個有機整體。
多層級連鎖問題是指在上一層級連鎖問題鏈上的問題節點處,根據教學需要再設置下一層級的連鎖問題,這樣既保證了語文實踐活動依次有序推進,又可以促進每一項語文實踐活動充分展開,課堂上就形成了多層級連鎖問題。下面以統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科技作品教學為例,談談筆者的探索、實踐和思考。
一、整合教材形成大單元
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有《大自然的語言》 《恐龍無處不有》《被壓扁的沙子》《大雁歸來》和《時間的腳印》五篇文章。這五篇文章都是闡釋事理的說明文,屬于“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筆者根據新課標理念,把本單元的五篇文章和寫作、綜合性學習整合成一個大單元進行教學。在運用多層級連鎖問題串聯語文實踐活動之前,先要確定大單元的教學目標、設計學習情境、確定大任務。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本單元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筆者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理清各篇文章的說明順序,篩選主要信息,讀懂文章闡述的事理;學習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意識,激發科學探究的興趣;運用從本單元學習到的寫作方法,寫一篇闡釋科學事理的短文,做到表達清楚、準確、得體,滿足學生生活的需要。學習情境設計為:
社區舉辦“環境保護宣傳周”活動,你作為社區居民,請你參加“環境保護宣傳周”活動,完成相關任務。
大任務確定為:
請你寫一篇科技短文,向社區居民介紹“低碳生活”,幫助居民了解低碳生活,號召居民自覺地按照低碳生活的要求去生活和工作。接下來就是設計一系列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獲取完成大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思維方法,并在這個過程中達成單元學習目標。
二、運用多層級連鎖問題串聯大單元教學活動
1. 運用第一層級連鎖問題,串聯大單元教學的語文實踐活動
連鎖問題的優勢就是各個問題互相關聯,前一個問題是解決后一個問題的基礎,后一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發展和提升,各個問題按照達成學習目標的內在邏輯構成一個問題鏈,共同推進學習活動按照學習思維規律有序進行,保證學習任務的圓滿完成。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大任務,需要學習多篇課文,開展多項語文實踐活動,才能夠形成完成大任務的思維技能。這些語文實踐活動必須用連鎖問題串聯起來依次開展,才能避免教學過程的松散和學習內容的隨意性,保證大任務順利完成。
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大單元教學,驅動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大任務是寫一篇向社區居民介紹“低碳生活”的科技短文,這項任務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的確有點“大”,現實與大任務之間有著巨大的“差距”。“低碳生活”是什么?文章怎樣謀篇布局?怎么寫才能讓社區居民看得明白?運用什么樣的語言居民才感興趣、愿意看?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單元課文,根據學生思維規律,把這些問題轉化成語文實踐活動,并用連鎖問題把這些活動按照一定邏輯關系串聯起來,這是第一層級的連鎖問題。(見下頁表1)
2. 運用第二層級連鎖問題,促進每一項語文實踐活動充分展開
大單元教學問題鏈上的每一項語文實踐活動,都承擔著一定的教學任務,必須充分展開,才能讓學生受到充分的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這就需要運用連鎖問題促進每一項語文實踐活動充分展開,這就是第二層級連鎖問題。第二層級連鎖問題聚焦具體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習知識與技能,訓練語言和思維。(見下頁表1)
三、運用多層級連鎖問題串聯大單元教學活動的原則
1.第一層級連鎖問題鏈上的問題必須指向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實踐活動是大單元教學的基本組成單位,每一項語文實踐活動都有一定的語文學習任務,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地位。串聯大單元教學活動的第一層級連鎖問題鏈上的每一個問題,除了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建構語言、理解文章、發展思維和審美能力以外,還必須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活動,逐步縮小現實與大任務之間的“差距”。
例如,本教學設計安排的第二項語文實踐活動是:“請你探究本單元五篇文章的說明思路,思考向社區居民介紹‘低碳生活如何安排說明思路。”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這項活動,問題二設計為“向社區居民介紹‘低碳生活,你打算用什么說明思路?”這個問題的關鍵詞是說明思路,指向第二項語文實踐活動,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本單元五篇文章說明思路的活動。
2.第一層級連鎖問題鏈的構成必須符合完成任務的內在邏輯
大單元教學第一層級連鎖問題鏈應該怎樣構成?筆者認為,第一層級連鎖問題鏈的構成應該以完成任務的內在邏輯為依據。完成一項任務,一般先要弄清楚這項任務是什么,最終完成的任務作品有什么具體要求;再去研究現狀與任務之間的差距;然后按照完成任務的要求,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一步步縮小差距,最終完成任務。這就是完成一項任務的內在邏輯。
本教學設計第一層級連鎖問題鏈上安排的問題一“什么是‘低碳生活?”主要是解決“是什么”的問題,這是任務的起點;問題二“向社區居民介紹‘低碳生活,你打算用什么說明思路?”是從整體上構思文章怎么寫;問題三“向社區居民介紹‘低碳生活,你打算用什么樣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是對具體寫作細節的考慮,這樣安排符合從整體到局部的思維規律;問題四“向社區居民介紹‘低碳生活,適用哪種語言風格?”是讓學生考慮文章的性質和閱讀對象,從讀者的角度思考文章的語言風格;問題五“寫一篇向社區居民介紹‘低碳生活的文章,你還有什么困難?”是從學生角度出發,幫助學生解決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這樣的安排符合完成任務的內在邏輯規律。
3.第二層級連鎖問題要能夠促進語文實踐活動充分展開
大單元教學因為任務大,涉及的課文多,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也多,所以常常不能夠充分展開,學生的探究學習也浮于表面。精心設計第二層級的連鎖問題,可以促使學生深入參與語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充分閱讀、思考、討論、體驗,獲得完成大任務所需要的知識和經驗。
例如,本教學設計安排的活動四是:“請你分析本單元五篇文章的語言風格,思考向社區居民介紹‘低碳生活適用的語言風格。”在這個活動下面安排了第二層級連鎖問題:首先,分析本單元五篇文章的語言風格分別是怎樣的?這是直接分析作為“例子”的課文的語言風格;其次,思考各篇文章的作者是根據什么選擇語言風格的?這是思考影響文章語言風格的因素;最后,思考向社區居民介紹“低碳生活”適用什么樣的語言風格?這是學以致用。這樣的連鎖問題推動了語文實踐活動的充分展開,學生的閱讀、理解是充分的,思考、討論是深入的,分析、體驗是鮮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