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剛進入火熱的6月,就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今年前4個月,歐洲30個國家電動汽車的銷量為55.97萬輛,同比增長37%;燃油車的銷量為55.04輛,同比下降0.5%。在現代交通工具汽車的發源地歐洲,電動車實現了對燃油車的歷史性超越。
我國包括電動車在內的新能源車銷售占比雖然還沒有趕上燃油車,但勢頭更猛。今年1-4月全球新能源車總體銷量為354萬輛。其中,我國市場就售出211萬輛,占全球總量的60%。
此消彼長,唇亡齒寒,燃油車的逐漸式微早就開始反應到成品油市場上。紅海廝殺,賣油越來越難,價格競爭越來越烈。本世紀初,加油站行業已經看到了這個趨勢,開始發展非油品業務。其中,兩大石油公司分別成立了易捷和昆侖好客兩個連鎖店品牌。發展到今天其門店數量已經占據我國連鎖便利店數量的第一和第三位,每年的營收額也大比例增長。
非油業務火爆的同時,我們必須看到,近年來加油站非油業務增長的速度已經開始放緩,進入“拉據戰”的態勢,而且利潤額并不高。非油業務發展如何定義未來?加油站如何依靠發展非油業務完善加油站服務功能,滿足客戶需求,提升服務水平?
開發自有品牌商品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開發自有品牌商品,兩大石油公司有先天優勢。長期以來,加油要到中石化、中石油的消費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許多消費者寧愿每升汽油多花幾毛錢也要去國有油站,愿意接受兩大石油公司因為品牌知名度、信譽和價值等優質屬性而導致的價格上漲。這就是品牌附加值。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多年來樹立起的良好形象和口碑站臺,其開發的自有商品天然就會贏得消費者對其品質的信賴,有助于提高競爭力和市場份額,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營銷成本。
開發自有品牌商品,能夠帶動非油銷售業績的提升。兩大石油公司都在積極投身自有商品的開發推廣,分別開發了近100個系列,打造了水、紙、酒、糧油等自有品牌“億元”級大單品,并在全國推行專區、專柜、專架銷售,平均毛利率高出其他同類商品10個百分點以上。同樣質量的商品,貼上不同的品牌標簽,價格就完全不同。創立被高度認可的自有品牌是最具含金量的。
如今,開發自有品牌商品成為油站非油產品差異化,提升消費者體驗的有力抓手,但是開發自有商品并不能盲目、無秩序地擴張。不管是中石油、中石化,還是中海油,必須考慮到母品牌本身具備的產品安全、背后承諾、需求滿足等特點,能否被開發的自有品牌商品所繼承。在賣油這個細分領域,油站是專業的。進入新的商品領域,消費者也會認為你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中間如果把關不嚴,導致消費者的期望與實際結果不相符合,自有商品不僅不會帶來效益的增長,反而會傷害母品牌的形象,災難就來臨了。
責任編輯:石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