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平度市第九中學 張 杰
在當前教育體制不斷變化的形勢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在實際開展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包括教學方法較為單一、缺乏課堂有效互動等,導致實際的教學效果不容樂觀。因此,需要教師結合具體的數學教學情況,尋找多種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技巧,以保證學生在教師的高效引導下掌握更多數學知識,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同時,教師通過不斷探索,也會豐富自身的教育經驗,進而保證實際的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特別是高中階段的學生,他們在經歷過小學、初中的數學知識學習以后,學習能力會存在更大的差異,但是現階段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性,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完成同樣的學習任務,忽視了因材施教原則的應用。很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會結合中等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設計教學內容,導致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很難深層次學習,對其探究能力的提升產生不利影響,而學困生會認為教學學習的難度較大,進而失去學習興趣,嚴重影響了高中數學教學效果。不僅如此,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很多教師都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而是運用灌輸式的教學手段,導致學生很難自主思考,進而影響了實際教學效果。
現階段,很多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都會選擇結合教材照本宣科,沒有用自己的方式講解知識,導致實際的教學效果不容樂觀,很多已經提前預習過課程的學生,會存在教師講授與自己看書相差不大的心理,而沒有預習課程的學生則完全聽不懂。正是由于教師的實際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很難體現出課堂教學的價值,學生也會認為實際的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很難提高學習興趣。
當前,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關注課堂互動,僅僅讓學生被動地學習知識,沒有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也就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致。實際上,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數學學習基礎,在課堂互動中可以更靈活地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的學習質效。但是目前部分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都沒有加強課堂互動,或者有的教師雖然會加強課堂互動,但是學生不了解互動目標,導致教學效果降低。
目前,很多高中數學教師都沒有認識到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對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的作用。如果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選擇適合學生的手段開展教學,必然會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然而,現階段雖然很多教師都會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但是也存在應用不科學的問題,如在運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沒有關注課件的實際切換速度,導致速度較快,學生很難掌握相關知識。因此,教師需要探索更科學的信息化技術應用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想提高數學教學成效,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在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然而,現階段很多教師的教育理念都比較落后,依舊秉持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將自己作為課堂主體,直接向學生灌輸知識,沒有為學生留出充足的自主學習機會。同時,很多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基本學情展開教學,這就會導致實際的教學存在片面性,很難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遵循主體性原則,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更有興致參與數學知識學習,實現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師應強化對學生的課堂引導,發揮自身課堂組織者以及引導者的作用,使學生針對實際問題展開探究。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需要遵循趣味性原則。趣味性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保持愉悅的心情學習數學知識。目前的高中數學課堂缺乏趣味性,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創設情境、運用信息技術等形式,融入趣味性元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從而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在實際開展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創新性也是教師需要遵循的一個原則。創新性原則要求教師創新自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以更前沿的數學知識以及教育教學手段,實現創新性的教學。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創新教學的具體方法,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探索更適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樂于參與課堂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以及記憶。此外,教師還需要在教學中讓學生實現創新,引導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探尋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知識具有復雜性以及抽象性的特點,導致教師的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降低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注重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成效。
例如,在教學人教A 版選修一《雙曲線》一課時,要想科學引出雙曲線的概念,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設置問題情境:之前大家已經掌握了圓錐曲線的相關知識,那么請思考這樣的問題,若M(x,y)在運動中滿足,那么M 的軌跡是什么曲線?請寫出方程。通過設置這樣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進而引出雙曲線的概念。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濃厚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有利于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會存在個體差異,高中學生也不例外。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都會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教師以統一的標準進行教學,很難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在開展高中數學教學時,教師應依據班級學生的學情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獲得相應的提升,使教學更有針對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人教A 版必修一《指數函數及其性質》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實施層次化的教學,依據高中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等進行層次劃分。針對學習能力比較高的學生,將其劃分為發展層;針對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將其劃分為提升層;針對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將其劃分為基礎層。同時,教師需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如基礎層學生需要掌握指數函數的定義、函數的圖像以及基本特點,可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發展層以及提升層的學生需要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完成拓展性的練習。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啟示類型的習題,如引導學生探究指數函數圖像關系,也可以將每一個階段的教學內容錄制成教學視頻,方便學生自主學習,進而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對學生來說,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就是結合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可以彰顯學生的學習能力。而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最終也會實現對現實問題的解決。要想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中有必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在遇到生活問題時,從數學的角度進行分析以及解決,實現學以致用。這樣,學生就會更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認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A 版必修一《任意角和弧度制》一課時,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貼近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對生活問題進行思考以及探索,如讓學生求解公路彎道外弧的實際長度。對學生來說,公路屬于一種生活化的元素,將其與實際的數學教學進行整合,可以促使學生利用任意角以及弧度制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也會幫助學生靈活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解決這一生活化問題,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以及記憶,從而提升學習成效。
在實際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質疑比較關鍵,是學生發散思維的一種體現。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同時新課程的改革也要求教師注重引導學生自主預習,結合實際的教學要求,表達自己在預習中的困惑,切實發揮教師指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運用更科學、合理的方法解決自己的疑問。而在學生質疑之后,教師需要做的就是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對自己的疑問進行思索,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實現思維的碰撞。這樣,就會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探索處理問題的方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A 版必修一《集合》一課時,教師需要深度解讀教材,引導學生分享課前預習情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在預習中的疑問。如交集、并集與補集應該怎樣區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指導學生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直接解答學生的疑問,而是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讓學生自主探索。在本課教學中,由于學生不懂得如何區分交集、并集與補集,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找到更多學習資源,并將相關題目呈現出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進而解答問題。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在小組討論中全面掌握集合的相關知識。學生通過對相應的問題進行回答,就會懂得運用數軸解決自己的疑問。通過本課的學習,教師鼓勵學生質疑,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集合的相關知識,進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在當前教育體制不斷變革的形勢下,信息技術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會對高中數學教學提供一定的幫助。而且,在當前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互聯網中豐富的教學資源會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定的指導。因此,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保證學生可以直接看到形象的數學知識,進而形成空間概念,實現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人教A 版必修二《立體圖形的直觀圖》一課時,要想發揮信息技術的價值,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特點,為學生展示具體事物的投影,使學生切實理解空間幾何體的視圖。這樣,學生在觀察直觀圖形的過程中,將自身的想象化思維轉變為立體化思維,突破數學教學重難點。同時,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也會更快地解決相關問題。除此以外,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互聯網中的優秀教學視頻,使學生在完成對本課數學知識的學習后實現知識的拓展。在這樣的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準,運用學生更易于接受的知識傳授技巧,實現知識的拓展,開闊學生的視野,助力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更多數學知識,積累更多數學學習經驗,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思想都會對最終的教學效果產生影響。要想提高實際的教學成效,教師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不同教學方法的指引下,獲得不同能力的發展。而創設問題情境、開展層次化和生活化教學、鼓勵學生質疑、運用信息技術等手段都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探索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進而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