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敏,劉真真,蘇冬梅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 國家惡性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天津市腫瘤防治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惡性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天津市300060)
結直腸癌是常見消化道腫瘤,多發于中老年人。目前,認為該病與飲食、遺傳、化學致癌物質、消化道疾病、生活方式、寄生蟲等多種因素有關,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F階段,對于結直腸癌的治療通常采用手術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長生存時間,且安全性和預后較理想。但患者手術完成后需要進行腸造口,導致患者失去正常排便途徑,且大部分患者自護能力差,對其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響,患者因使用造口袋而產生巨大心理壓力,不利于治療[1]。標準造口護理作為結直腸癌造口患者護理的關鍵部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促進康復。正念減壓訓練是基于禪修理念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提高患者控制情緒的能力,可以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有研究表明,將正念減壓訓練應用于結直腸癌造口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恢復其身心健康,樹立健康意識,改善生活質量等[2]。本研究探討標準造口護理聯合正念減壓訓練在結直腸癌造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90例結直腸癌造口患者患者。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17年版)》[3]診斷標準;全程于本院接受治療,基礎資料完整;患者年齡>18歲;能夠配合本研究。排除標準:在研究期間死亡;患者有創傷或感染;合并其他嚴重軀體性疾病;存在認知障礙、精神疾病,無法正常交流患者。將患者按治療方案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5例。實驗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27.69±6.27)歲;體質量指數(BMI)(21.86±1.73);受教育程度:小學及初中8例,高中及大專20例,大學及以上17例;家庭月收入情況:≥3000元/人19例,<3000元/人26例;居住地:城市24例,鄉鎮21例。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27.62±6.24)歲;BMI(21.82±1.65);受教育程度:小學及初中7例,高中及大專18例,大學及以上20例;家庭月收入情況:≥3000元/人22例,<3000元/人23例;居住地:城市18例,鄉鎮2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2013)》[4]相關倫理原則,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本科室制訂的標準造口護理。①評估及指導:護理人員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病情、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等,整理相關信息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使患者了解病情,更好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向患者講解造口原因、部位、護理內容、方法及流程等,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并給予自我護理指導,也可通過發放手冊、播放視頻等方式幫助患者加深記憶及認知。②心理干預:結直腸癌造口患者因為疾病、手術、腸造口等因素影響易出現緊張、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與患者加強溝通交流,了解出現不良情緒的根本原因,實施針對性干預指導;告知家屬與患者溝通,給予患者鼓勵,使其感受到家庭的關懷和支持。③飲食指導:患者禁食期間給予靜脈補充水電解質,腸造口開放完成后可以進流質飲食,逐漸過渡至半流質飲食。④造口觀察和監測:做好定期檢查工作,保證造口周圍清潔,預防皮炎、造口狹窄、潰爛等不良情況發生,指導患者及家屬進行造口護理。術后1~3 d,沒有開放造口前使用生理鹽水濕紗布覆蓋,如果外層敷料出現浸濕狀況要及時更換,有效預防感染發生,在腸功能恢復之后可以接造口袋。術后3~5 d,讓患者參與換袋部分操作,如清潔造口袋等,護理人員詳細講解換袋的物品準備情況及注意事項等。術后5~7 d,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造口換藥流程、造口水腫等情況,周圍皮膚可能發生的并發癥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術后7~9 d,護理人員講解造口產品的特點,造口產品詳細使用方法,鼓勵和支持患者述說對造口產品的要求,提供相應產品供患者選擇,評估患者自行換藥情況。
1.2.2 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正念減壓訓練。①組建護理小組:由1名護士長、1名主治醫師、6名經驗豐富的護士及1名心理治療師組成。護士長擔任組長,小組成員均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且成績突出,均為本科及以上學歷。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學習正念減壓訓練相關知識,提高護理人員職業素養及專業技能水平。②第1周學習正念減壓訓練: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解正念減壓訓練的理念、概念、流程、注意事項等,發放正念減壓訓練手冊和訓練視頻,讓患者充分掌握訓練方法和技巧。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正念呼吸練習,練習過程中保持室內安靜,患者通過修禪打坐的方式放松全身,閉合雙眼,緩慢深呼吸,集中注意力感受情緒變化以及內心想法,記錄心得體會。③第2周實施正念態度和正念呼吸:向患者講述正念的八種態度,包括赤子之心、不加評判、確證認同、不加努力、平靜祥和、順其自然、自我信任、自我關愛;正念呼吸時身體保持基礎姿勢,閉眼睛或望向前方2 m左右的位置,感受將意識導向身體的感覺,呼吸要深長且緩慢,注意呼吸節奏。④第3周實施正念冥想:患者想象自身處于舒適、安全的環境中,暢想向往的事情,同時感受情緒和身體變化,不對產生的感受進行分析判斷。⑤第4周實施全身掃描:為患者播放舒緩的音樂,使其放松后進行深呼吸練習。利用注意力掃描全身感覺,感受全身變化,不要進行評價。⑥第5周學會打破消極思維模式:護理人員引導患者反思自身的習慣性和消極思維,如是否為造口感到自卑,認為自身存在很大缺陷等,并對消極思維進行思考、確認,接受自己的不足,減輕自卑感。⑦第6周實施正念瑜伽訓練: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瑜伽練習,并感受身體和內心活動,瑜伽練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疼痛感覺,可以立刻停止,并給予安撫,避免患者出現抵觸、焦躁情緒,讓患者逐漸適應,接受不適感。⑧第7~8周融入生活:總結正念減壓訓練的技巧和經驗,鼓勵患者將正念減壓訓練融入生活,結合自己的習慣進行正念讀書、正念禪修等活動,最終對正念減壓訓練進行回顧、復習,向親人、家屬分享正念減壓訓練的效果。護理干預從患者術前開始,1次/d,每次30~45 min。干預時間8周。
1.3 評價標準 指標收據收集時間為患者干預前(入院當日)、干預后(干預8周后)。干預時間根據喬·卡巴金教授的正念訓練標準實施,為期8周?;颊叱鲈汉笸ㄟ^電話、微信溝通督促患者進行訓練,并填寫正念練習日志,將每天的鍛煉情況進行記錄,護理人員每隔1周進行隨訪,做好收集和記錄工作。①比較兩組干預前后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SSES)評分。采用SSES對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效能感進行評估,本量表涉及社交自我效能、造口照護自我效能2個維度,由28個條目組成,同時涉及保持活力效能、從事重體力活動效能、自我照護效能、飲食選擇效能6個單獨條目,量表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5分)評估調查對象對相應條目的信心程度,分值28~140分,<65分為低水平自我效能、66~102分為中等水平自我效能、≥103分為高水平自我效能。Cronbach′s α分別為0.97、0.97、0.89。②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社會影響量表(SIS)評分。采用SIS對患者干預前后的病恥感水平進行評估,SIS包括4個維度,分別為社會排斥、社會隔離、經濟歧視、內在恥感,共24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總分24~96分,分值與患者病恥感呈正相關。Cronbach′s α為0.85~0.90,各維度的相關系數為0.28~0.66。③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癌癥患者生存質量評價量表(EORTC-QLQ-C30)評分。采用EORTC-QLQ-C30對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量表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5個功能領域,疲勞、疼痛、惡心嘔吐3個癥狀領域,1個總體健康狀況。量表評分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好;癥狀或治療副作用維度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質量越低。Cronbach′s α為0.8138。

2.1 兩組干預前后SSES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SES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SIS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I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EORTC-QLQ-C30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EORTC-QLQ-C30評分 比較(分,
結直腸癌作為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其癥狀主要表現為腹瀉、便血、便秘等,目前對結直腸癌患者主要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通過造口改變患者的排便方式,雖然治療效果顯著,但會給患者造成嚴重心理負擔。惡性腫瘤患者會因為經濟壓力、情感體驗、社會關系改變等多種因素影響產生病恥感。標準造口護理從多個方面對患者實施干預,首先了解、評估患者的基本情況,依據實際情況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讓患者對疾病治療和護理有一定了解,促使其更好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致力于盡快改善患者排便功能,預防和治療造口并發癥。正念減壓訓練在多種疾病患者中得到應用,具有簡便、實用性強的特點,取得顯著成效。正念減壓訓練對身體及感覺變化進行捕捉,對于負性情緒主張不分析、不判斷,慢慢接受身體不適,讓患者能夠正視疾病,從而減輕心理壓力[5]。
由于腸造口代替肛門進行排便,會對患者的外在形象產生影響,患者因排便方式改變導致嚴重不良情緒及自卑心理,對患者的生理與心理造成不利影響。另外由于結直腸癌術后永久造口患者需要終身攜帶造口袋,且患者易出現被歧視、貶低、標簽化等不良情況,極易引發患者的恥辱感[6]。標準造口護理聯合正念減壓訓練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因為標準造口護理聯合正念減壓訓練更注重感知患者的疾病狀況和負性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干預后SI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標準造口護理聯合正念減壓訓練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病恥感,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分析原因:護理后患者對疾病有了正確認知,改變錯誤認知,增強治療信心;通過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和護理指導,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同時增強患者的自我責任感;通過正念減壓訓練促使患者集中精力,使其心無雜念,減少瑣碎事件的思考時間和負性情緒的干擾;正念減壓訓練不會對身體疾病以及不適等進行批判,而是允許不良情況(如被孤立、不被理解等)的發生,能夠讓患者從本質上改變看法,調整心態,從一定程度上減輕心理壓力,緩解病恥感;在治療期間,病友與家屬起到很大作用,病友間可以實現共情,家屬可以給予鼓勵支持,讓患者體會到被尊重感,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自我效能是指人對現實某個行為目標能力的信心,能夠反映個體在特定情境下對自身能否成功完成某種行為的主觀判斷,會對患者的思維模式以及術后康復等問題產生直接影響[7]。結直腸癌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水平與癥狀改善、癥狀干擾的減少呈正相關,加強患者自我效能管理有助于改善預后[8]。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干預后SSE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1),表明對結直腸癌患者應用標準造口護理聯合正念減壓訓練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兩種護理模式的結合使得護理內容更加全面,更注重患者自身情況,護理人員在做好護理工作的同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指導干預,使其熟悉并掌握自護技巧,也調動了患者的積極性,能夠主動學習,增強信心,更好地控制和管理疾病,提高自我效能感。當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到改善,自護能力得到提高,病恥感減輕后,患者會更積極向上,情緒更穩定,生活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干預后EORTC-QLQ-C30評分優于對照組(P<0.01),表明標準造口護理聯合正念減壓訓練相比于單一的護理模式,其護理優勢明顯,護理內容更加全面、規范,從健康教育、心理干預、飲食指導、造口護理管理、正念訓練等多個方面實施干預,患者能夠體會到優質護理服務,學習疾病相關知識和護理技能,促進患者康復的同時提高生活質量。同時說明標準造口護理聯合正念減壓訓練在結直腸癌造口患者的應用效果明顯,可以為臨床護理干預提供有效參考。
綜上所述,標準造口護理聯合正念減壓訓練能夠有效降低直腸癌患者的病恥感,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自我管理效能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