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花,徐光立,劉春雷*
(1.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河南鄭州450000;2.鄭州大學)
輸尿管皮膚造口通過在皮膚表面造口后外接引流管進行尿流改道,該術式簡單、費用低、應激反應輕、術后恢復較快,適用于身體狀況較差、預期生存期較短、存在遠處轉移的惡性腫瘤患者[1]。但由于排尿方式改變,尿液經腹壁造口排出,可能會發生尿流方式不可控、造口周圍皮膚感染、漏尿、身體異味等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伴隨醫療水平不斷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輸尿管皮膚造口術后的康復及護理要求也同樣提高。相關調查顯示,行輸尿管皮膚造口術患者生理、心理、社會關系等受到沖擊,社交能力明顯降低,無法進行自我護理[3]。有研究顯示,膀胱癌輸尿管造口患者術后自我管理能力與康復和生活質量密切相關[4]。目前,臨床對輸尿管皮膚造口患者護理干預形式多以口頭健康教育為主,內容及形式較為單一,對患者如何進行科學的自我管理干預缺乏關注。輸尿管造口患者出院后由于醫療成本、時間花費、活動不便等多重因素影響會選擇在社區醫療機構護理或自行處理。但傷口造口護理專業性較強,社區機構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專科技術水平一般,尚無法滿足患者的高質量醫療護理需求?!盎ヂ摼W+”的三元聯動模式是依托于互聯網大數據信息化管理建立的智慧護理服務新模式,突破傳統護理模式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能便捷地監測出院后患者病情并給予及時的醫療處置建議,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力[5]。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基于“互聯網+”的三元聯動模式對輸尿管皮膚造口門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96例行輸尿管皮膚造口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聯合輸尿管皮膚造口術;年齡18~80歲;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曉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行回腸膀胱造口或其他尿流改道術式者;無法正常溝通交流,不能理解問卷配合調查內容者;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不能配合研究者;存在精神疾病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8例。對照組男40例、女8例,年齡(60.5±6.7)歲;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高中及以上32例;住院時間:<10 d 31例,≥10 d 17例;Ⅱa期27例,Ⅱb期21例。研究組男36例、女12例,年齡(59.9±7.3)歲;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及以上34例;住院時間:<10 d 30例,≥10 d 18例;Ⅱa期29例,Ⅱb期19例。兩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通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健康教育、飲食指導、術后康復訓練指導、心理護理,講解合理用藥及并發癥預防知識。
1.2.2 研究組 采用基于“互聯網+”的三元聯動模式。①組建智慧護理小組。由門診傷口造口護理中心的護士長擔任組長,創面修復科、社區醫療機構、心理醫生和護士為組員。造口護理中心主要負責接診輸尿管造口患者,并對患者病情給予評估,作出專業的處置及雙向轉診;心理咨詢師與患者進行溝通,傾聽患者的內心,調查患者抑郁、焦慮現狀,對患者的感受表示理解,對配合治療和護理的患者給予積極鼓勵,加強對患者的關心和照護,增強患者與親友之間的溝通交流,降低患者的焦慮水平;創面修復科主要負責患者傷口處理,并予以相關指導;社區醫療衛生機構負責協同我院造口護理中心開展社區造口門診及義診,并完成相關崗位人員的定期培訓和考核。②建立以組員和患者及家屬為成員的微信群,開發智能問診小程序,構建互聯網平臺。平臺主要分為專家簡介、護理百科和醫護在線3個模塊,專家簡介主要包括造口??漆t護人員的門診時間、臨床特長方向,引導患者及家屬加入微信群、熟悉互聯網平臺預約及線上診療功能的使用;護理百科定期在群聊中推送造口創面護理知識,形式主要有語音、圖片、小視頻、鏈接等。內容包括:a.功能鍛煉。將術后的功能鍛煉方法拍攝為分解動作講解視頻,指導患者術后康復鍛煉。b.飲食指導。指導患者行低糖、低鹽、低脂飲食,攝入富含蛋白的食物,兩餐補充適量水果。c.用藥指導。為患者介紹用藥方案,并指導其按時遵醫囑用藥,提高患者術后用藥的依從性。醫護在線模塊主要涉及線上診療、附近醫療點顯示,患者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互聯網問診醫生。③醫院-社區-家庭醫護協同工作群。選派臨床工作經驗5年以上的傷口造口??谱o士組成門診造口護理醫聯體隊伍,到相應社區成立社區造口護理門診,并針對社區造口護理的醫護人員進行造口專科護理、感染監測、患者社區化管理定期開展專業培訓,培養骨干人才,實現不同傷口造口分級診療模式,引進或租借新型換藥醫療設施、新型醫用抗菌敷料,以互聯網為平臺制訂電子宣傳教育手冊,完善社區診療及患者信息錄入、維護、檔案管理流程,實現醫護人員、醫療設備、信息管理流程同質化。④醫院-社區-家庭醫護協同工作群。社區醫療的醫護人員存在疑問可通過工作群在線咨詢智慧護理團隊中對應科室的醫護人員,對行動不便的患者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可通過互聯網平臺開展遠程診療,給予專業指導和建議。⑤居家護理服務。下沉到社區的醫護人員定期與社區家庭醫生到患者家庭隨訪,針對自理能力低下、行動不便、家庭情況特殊的患者,提供造口創面換藥、失禁、壓力性損傷等護理服務,為需要定期上門換藥的患者提供延續性護理簽訂居家護理服務包,同時提供診療、康復指導、造口創面護理、轉診等醫療服務。維持隨訪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并發癥發生率:根據回訪情況和患者的自我監控日志,統計兩組患者隨訪期間尿路感染、漏尿、造口出血、造口皮炎、吻合口狹窄發生率。②自我護理能力:分別于干預前和干預3個月時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評估,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6]評價患者自我照護能力,該量表共43個條目,包含自我護理技能、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責任感、自我概念4個方面,各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總分49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自護能力越高。③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OL-30)[7]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括身體、心理、認知、社會4個維度,每個維度的評分均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佳。
2.1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干預前后ESCA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ESCA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QOL-30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QOL-30評分比較(分,
臨床研究顯示,輸尿管造口患者尿流改道后易并發周圍皮膚損傷等問題,加之造口患者較為特殊,多數患者因自身疾病及造口后形象變化,易產生病恥感、抑郁和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預后康復和身心健康[8-9]。近年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自我評價、自我概念等自我管理能力與預后恢復的關系越來越受臨床關注,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主觀能動性加強對疾病恢復有積極促進作用[10]。有研究報道指出,輸尿管皮膚造口患者造口后存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功能適應問題,患者自我認知評價低,主觀能動性差,無法積極配合治療,會對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1]。此外,目前我國醫療資源仍存在分布不均的現狀,基層社區醫院醫療服務體制仍不健全,造口患者離院后缺乏專科護理人才延續關注和護理。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互聯網+”的三元聯動模式的應用效果,以期改善輸尿管造口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兩組分別給予基于“互聯網+”的三元聯動模式干預和常規護理,研究組術后造口皮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而尿路感染、漏尿、造口出血、吻合口狹窄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自我護理技能、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責任感、自我概念維度評分較干預前均升高(P<0.05),且研究組均高于對照組(P<0.01)。提示基于“互聯網+”的三元聯動模式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造口后延續護理期間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自我照護能力?;凇盎ヂ摼W+”的三元聯動模式,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構建智慧云創新城市醫聯體,通過將專科人才下沉到社區醫療機構,構建信息化、網格化的延伸護理服務,不同性質造口急慢分治、上下分流,借助社區現有資源結合上級醫院的設備資源及信息化管理流程,通過微信群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線上健康教育,通過??凭€上診療、電話隨訪、微信視頻教學等多元化形式向患者接受造口專業護理技能。同時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依據患者的性格、家庭、受教育程度、經濟能力等個案情況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包,提供并發癥防治、合理用藥、飲食指導、心理指導、功能訓練等服務,打通老百姓看病就醫的“最后一公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此外還可以對社區醫院的專業人才進行帶教培養,提供專業的護理指導[11]。同時這種模式不僅關注患者個人,還注重患者家庭及社會對患者的影響,使患者與家庭、社會形成互動,不斷適應內部及外部環境的變化[12]?;颊叻e極主動配合參與治療、術后康復鍛煉,有利于減少發癥的發生。
而基于“互聯網+”的三元聯動模式的推廣實施,使患者及家屬就醫問診更加便捷,節省了往返奔波、掛號排隊的時間。同時社區醫療機構的花費較上級醫院明顯減少,降低了患者家庭的醫療費用負擔,患者接受程度提高。干預后,兩組身體、心理、認知、社會功能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P<0.05),且研究組均高于對照組(P<0.01)?;颊咦晕夜芾砟芰Φ奶嵘?有利于改善生活質量,加強患者治療信心。
綜上所述,對輸尿管皮膚造口患者實施基于“互聯網+”的三元聯動模式能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