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廷
摘要:英語學科是高中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語言思維、表達能力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本文闡述主題意義、單元整體教學、主題意義下單元整體教學的概念,明確主題意義下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原則,從立足單元主題、設計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三方面探究主題意義背景下開展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主題意義;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
隨著新課標教育改革的實施和深入,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高中英語教學設計要立足核心素養、主題意義,突破傳統說教式、碎片化教學模式。基于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單元整體教學應用到課堂中,從整體上構建知識之間的聯系,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1 ? 概念概述
1.1主題意義的概念
主題意義就是蘊藏于語篇中各語句所表達的一個系列意義中的主要思想,它具有開放性、豐富性、多面性等特點,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和學習,對學生深入教學文本、發展學科思維等方面具有直接影響。所以,教師要立足于主題意義,深度探究主題背后蘊含的人文信息、學科知識、思維品質等方面內容,明確主題意義想要表達的內容和內涵、核心,設計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1.2單元整體教學
單元整體教學是指以單元為基本學習單位,立足于教學目標,整合、規劃單元教學內容,整體設計教學活動,重視知識間的聯系和學生發展,充分發揮單元學習的意義和作用,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現階段的英語教材圍繞某一人文主題和學科要素統籌、規劃單元內容,單元內容的設計與主題內涵及核心息息相關,具有較強的層次性。同時,一本教材內或一個學段內單元與單元之間、教材與教材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系,單元目標之間也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和發展性,各單元皆是完整學科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要以單元整體作為教學背景,從整體上設計單元教學,使單元整體教學與學科內容形成一個整體,從而構建高效、整體、聯系的學科教學。
1.3基于主題意義的單元整體教學
主題意義的學科教學是指圍繞一個主題設計教學內容、目標、方法等。主題意義的根本在于從整體上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在原有設計教學任務的基礎上,以學生為教學核心設計教學與學習融合的學科課堂,明確學科教學意義,從多角度、多方面培養學生能力。主題意義背景下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要立足于主題,將教學內容作為教學載體,將語境作為教學依托,將語用體驗作為教學途徑,從整體角度分析單元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教學內容、蘊含內涵、育人價值等方面內容的聯系,引導學生深度探究教學主題,明確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和遞進關系,以單元主題為核心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年齡特點的學科教學。同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設計具有探究性、層級性、聯系性的教學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等,促使學生形成學科核心素養。
2 ? 基于主題意義開展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原則
2.1整體性原則
教師在教學中要圍繞教學主題設計、整合、總結概括單元教學內容,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重組,使教學內容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支撐、互相融合,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宏觀上理解、分析教學內容,改變原有知識結構中碎片化的知識體系,促使學生能夠從宏觀角度建立英語知識結構,讓學生將英語教學內容深度加工、記憶、理解,并形成深度記憶,構建完善系統的英語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對教學主題和教學內容的深度學習。
2.2發展性原則
高中階段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英語基礎,但面對全新的教學內容,學生仍然容易出現手足無措、缺乏學習針對性的情況,這不利于學生深度探究、學習教學內容。所以,教師可以依據發展性原則,以循序漸進的教學問題作為學生學習導向,讓學生能夠以學習小組、獨立思考等方式探究和學習英語教學內容的內涵和情感,體會教學內容深層次蘊含的核心內容,促使學生形成高階思維。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單元整體教學結合具體單元主題,促使學生將基礎學科知識與英語相應能力有機結合,讓學生能夠在不同教學文本中建立能力與知識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的英語能力不斷提升和發展。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單元整體教學,需要教師依據發展性原則,循序漸進地深入教學內容,體現學習的梯度性,由淺入深地學習英語知識,從了解到理解、掌握、運用、創新,逐漸形成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2.3主題性原則
在高中階段開展主題意義下的單元整體教學,教師要關注教學主題解讀。主題解讀不僅指教學內容中表層的意義和內涵,而且有更深層次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念。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設計不同層級的任務和活動,使任務、活動與單元主題教學緊密相連,構建具有聯系性、發展性、主題性的學習任務體系,使學生能夠深層次分析和探究教學主題,明確教學主題和內容,從整體上分析和學習教學內容,真正落實單元整體教學,提高高中英語教學質量。
3 ? 基于主題意義開展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策略
3.1立足單元主題,整合教學內容
英語學科具有較強的人文性、語言性、綜合性和實用性,英語教學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英語相關知識,而英語學習對學生生活和終身發展又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從新課標教育改革對英語教學的要求來看,在主題意義背景下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教師需要明確單元教學主題并深入探究單元主題的意義和內涵,明確單元主題蘊含的人文精神和英語技能,整合課內外教學資源,為后續教學提供教學設計指導。單元主題是教師開展教學設計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教師明確單元教學主題的深層次含義,才能設計精準、符合教學核心的教學方案,使教學設計更加貼合教學內容和教學主題,讓學生的學習更具針對性。
3.2設計主題情境,促進深度學習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在實際活動中幫助學生增加自身知識儲備和提升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從而使其形成辯證性、批判性思維。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立足于單元主題,引導學生梳理、整合教學內容,更深層次地探究英語知識。在英語學習期間,需要結合原有知識結構學習新的英語知識,經過深度學習、加工、融合,最終形成完善的英語知識結構,便于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知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創設與教學主題相符合的主題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能夠全面、綜合、整體地理解和掌握英語教學內容,實現深度學習。
3.3設計英語問題,培養高階思維
在進行主題意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避免直接告知學生主題意義的內涵和核心情感,可以創設與主題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通過教學問題增加師生互動頻率,使學生在師生問答過程中,圍繞主題內涵展開討論、探究和學習,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的基礎上提升其理解和認知能力,促使學生深度學習英語教學內容。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首先要注意問題的難度,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情況設計發展性、探究性教學問題,使教學問題具有一定挑戰性卻不太難,如果問題過難,學生難以回答,會導致英語教學難以推進,打擊學生信心,而問題過于簡單,學生感到缺乏挑戰,會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其次,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要立足于單元教學主題和內容,圍繞單元教學主題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問題,避免出現教學問題偏離教學內容的現象。最后,教學問題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興趣和年齡特征,利用學生對教學問題的興趣,使其快速全身心地投入英語學習中。
例如,牛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 4 Scientists who changed the world”一課中,圍繞科學家相關信息進行介紹,以搜索某個著名科學家信息為教學重難點。這部分內容對學生提取信息能力要求較高,同時,對學生提取信息能力的培養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雖然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但在遇到繁雜的新內容時也難以完全自主探究和學習,需要教師的引導。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以教學問題為導向,讓學生在教學中通過教學問題的引導深入探究教學內容。教師在主題意義單元整體教學中設計教學問題時,要根據教學課時以及教學內容設計不同深度的相關教學問題,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探究教學內容,實現知識遷移的學習。教師在教授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將教學分為7至8個課時,通過逐漸深入的教學問題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探究教學內容和教學主題,拓展學生學習深度。同時,教師在設計課時教學問題時,可以設計分層教學問題。高中階段的學生經歷小學階段、初中階段的學習已經形成一定的英語基礎,但受教育環境、理解深度、掌握程度等方面的影響,高中階段的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具有一定差異性。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分層教學問題,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和適應性,以拓展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的深度和廣度。
綜上所述,主題意義背景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將教學主題與教學內容、實踐、活動等有機結合,突破傳統碎片化、表層化、形式化英語教學模式,實現英語教學的整體性、關聯性,凸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可切實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劉伶.聚焦“人與自我”主題語境下的高中英語拓展閱讀初探[J].基礎外語教育,2022,24(6):42-48,110-111.
[2]徐赟齊.高考改革背景下支架式教學在高中英語閱讀中的應用[J].知識窗(教師版),2022(12):42-44.
[3]薛鵬.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對策[J].知識窗(教師版),2022(12):126-128.
[4]周大慧.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6):56-58.
[5]陳勇,符悠悠,楊茜.基于新課程標準的高中英語教材中華文化呈現研究[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2,37(6):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