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賈志強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環境污染問題愈加嚴重,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經濟社會穩定發展造成了重要影響,因此口罩需求量大幅上升。當前市場上兒童口罩存在包裝形式單一、結構性防護弱、同質化嚴重及使用缺少互動性與體驗感等問題。而兒童群體自身免疫力弱,口罩的使用頻率較高,多種因素作用容易導致兒童對口罩產生抗拒心理。文章基于兒童認知心理和情感需求的相關研究,對正面積極情緒進行圖像化設計,通過視覺、觸覺、嗅覺等互動體驗形式,紓解兒童的厭煩情緒,引導兒童正確佩戴口罩,做好自身防護。以契合理念為落腳點,研究契合理念在兒童口罩包裝設計中應用的可行性,在審美、傳播和體驗方面提升兒童口罩包裝的功能屬性。文章以“明朝那事”品牌為例進行設計實踐,以《明朝那些事兒》為范本,提取書中角色形象及相關元素,在兒童口罩包裝設計中融入明朝頭飾文化符號,以手繪扁平化人物的形式呈現,夸張放大人物特點,設定皇上、皇后、皇子、公主、軍師、將軍、侍女、綠馬一系列角色包裝,增強產品的可識別性。著重分析契合理念在兒童口罩包裝設計中的運用,基于兒童視角,突出產品互動性和體驗感這兩大特點,吸引兒童群體的注意,實現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契合,以期為兒童口罩包裝提供全新的設計思路。
關鍵詞:契合理念;包裝設計;兒童口罩
中圖分類號:TB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5-0-03
近年來,城市環境污染問題愈加嚴重,人們對呼吸健康的關注度持續上升,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口罩需求量不斷上升。兒童呼吸頻率高,肺功能和免疫系統處于發育階段,對空氣中的污染物相對敏感,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風險更高。
1 兒童口罩包裝現狀分析
受疫情及空氣污染的影響,兒童外出佩戴口罩已成常態。而兒童長期佩戴口罩會產生不適感,由此產生抵觸情緒,這也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從當前口罩包裝的形式、結構和色彩這三個方面提出改善策略。
1.1 包裝形式單一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兒童口罩大多是在成人口罩的基礎上將尺寸改小,沒有基于兒童的生理及心理需求進行針對性設計。市場在售的兒童口罩存在包裝品牌個性弱,色彩張力欠缺,互動性、體驗性不突出,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1]。兒童口罩包裝設計需要打破當前的藩籬,用設計為包裝賦予心理語言,刺激兒童的好奇心,滿足兒童的情感需求[2]。
1.2 結構性防護弱
目前市場上的兒童口罩包裝形式主要有紙盒和塑料袋。折疊紙盒內有薄塑料對口罩進行防護,開啟后口罩始終處于打開狀態。包裝中沒有相對封閉的空間,無法很好地保護口罩。另一種口罩包裝一般由聚乙烯材料制成,大多包裝未使用防塵拉鏈設計,啟封后口罩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易被污染。兒童群體直接使用此類口罩存在安全隱患。
1.3 不符合兒童色彩偏好
調研發現,在兒童群體中,男孩偏愛藍、白、黑色的口罩,女孩青睞藍、白、粉色的口罩,純色的印染方式受到家長和兒童的歡迎。圍繞兒童對個性藝術圖案及創意表達的追求,進行針對性設計,能夠解決兒童與口罩之間存在的矛盾關系。
2 契合理念與功能價值
現代包裝設計由商品的功能性、合理性向情感化、人性化發展,推動了包裝設計逐步實現從物到人的轉化。運用契合理念,可以解決傳統防護用品包裝形式單一、可識別性不強等問題,提高產品的辨識度和使用頻率。
2.1 契合包裝的理念
《辭海》中“契”有相合、投合之意,“合”有合攏、融洽之意。契合,即兩種或兩種以上事物巧妙有機地結合,并呈現出和諧統一的狀態。契合包裝的外形與圖案、圖案與色彩之間存在密切聯系,能夠在消費者與產品包裝之間建立互動關系,傳遞共鳴情感[3]。
2.2 契合包裝的功能價值
包裝作為保護商品的載體,具備實用性和功能性。融入契合理念對產品包裝進行再設計,能使產品成為傳播文化、展現品牌形象的特殊載體。
2.2.1 審美功能
審美功能促進商品美化,在設計中使用不同的材料、造型,呈現出節奏感或沖突感,能夠將商品的不同理念傳遞給消費者。近年來,口罩包裝設計愈加豐富多元,但同時局限于固化思維,缺少對特定用戶群體需求的考量。
2.2.2 傳播價值
包裝作為產品信息傳遞的載體,不僅具備傳播品牌理念、價值的作用,還應該具有傳播文化的作用。在對兒童口罩包裝進行再設計的過程中,應將文化元素融入包裝,賦予口罩文化屬性與價值。
2.2.3 體驗價值
通過互動體驗的創新,刺激消費者的情感,能激發特定群體的消費欲望。當前兒童口罩包裝多為平面圖案,缺乏互動性和體驗感,契合理念的引入,可在兒童和產品包裝之間架設互動的橋梁。要通過設計語言拉近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的距離,以獨特的巧思貼近消費者的審美,引起情感共鳴,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
2.3 兒童認知心理與《明朝那些事兒》的契合
2.3.1 兒童認知心理
認知過程作為最基本的心理過程,指接收外界信息,在人腦中加工處理,將其轉化為人的心理活動,從而支配人的行為。心理學家Jean Piaget提出的認知發展理論將兒童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及形式運算階段(11歲及以上)[4]。隨著年齡的增長,處于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思維水平有所提高,具備一定的邏輯能力,對事物的認知從具象向抽象轉變,能夠理解契合包裝理念所傳達的信息。
2.3.2 兒童認知心理與《明朝那些事兒》的關聯性
明太祖朱元璋廢棄元代服飾制度,采取“上承周漢,下取唐宋”的政策,恢復漢家服飾禮儀,并進行服飾改革。明代服飾作為儒家以禮治國的重要內容,是建立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工具,也是構建以皇權為中心的等級秩序的重要手段[5]。明代翼善冠作為帝王佩戴的首服,亦是皇權的象征符號之一[6]。
《明朝那些事兒》作為歷史類暢銷書之一,獲得市場認可,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兒童對文字的認知理解能力不足,但可以提取書中角色形象及相關元素,通過圖形和色彩跨越語言的障礙,達到信息傳遞的目的[7],將設計主題確定為“明朝那事”。
3 契合理念在“明朝那事”兒童口罩包裝中的設計實踐
契合理念能推動產品包裝功能性與實用性的提升,還能提供獨特的美學價值和情感屬性。本文基于對兒童群體的調研,以期使口罩發揮兒童啟蒙教育、行為指導、個性塑造及精神陪伴等重要作用。
3.1 設計理念
設計靈感源于歷史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筆者基于品牌“明朝那事”進行包裝設計,以“明朝那事”為主題,設定皇上、皇后、皇子、公主、軍師、將軍、侍女、綠馬一系列角色包裝,通過豐富的視覺元素、鮮明的色彩,結合明朝的歷史文化,運用人物扁平插畫與穩定的盒型結構進行設計。要滿足兒童對產品包裝圖形、色彩、文字等方面的視覺需求,在貼合兒童心理認知的前提下,將契合理念通過包裝的結構、視覺和體驗這三種方式傳達出來。
3.2 包裝盒設計中的契合表現
設計時要考慮到作為消費主體的兒童對產品的使用需求,圖1為筆者為“明朝那事”兒童口罩設計的包裝。包裝采用紙材,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運輸效率。盒內口罩采用獨立片裝的形式,能夠避免口罩盒開啟后其他口罩被污染。
3.2.1 結構與互動體驗的契合
兒童產品需要具備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使用頻率。包裝頂部設計易撕線方便開啟,半圓狀頭飾豎起與盒身正面成一體。盒內設有紙彈簧,推動表情口罩前進,與正面鏤空部分契合,以趣味性的方式傳遞情感。
3.2.2 圖形與視覺識別的契合
圖形是幫助消費者識別包裝的重要視覺元素。包裝分為內外兩層,外層以人物臉部為主,展示明朝各職位的頭飾。扁平化的人物面部以手繪的方式呈現,夸張放大人物嘴巴的形態,增強產品的可識別性。
3.2.3 色彩與兒童心理的契合
兒童喜愛高明度和高純度的色彩[8]。結合古代皇家常用色,“明朝那事”兒童口罩包裝以明黃色為主色調,符合兒童對色彩的生理認知。同時以紅色品牌標志和白色塊面為輔,提升包裝整體的色彩豐富度。
3.2.4 文字與視覺呈現的契合
筆者將文字信息集中呈現以鋪滿版面,增強了節奏感和韻律感。運用兒童手寫文字,如包裝盒正面的“皇后”及內層的文字,提升畫面的協調性和互動性。以兒童手寫文字為連接兒童與包裝之間的橋梁,能引起兒童與產品的情感共鳴,將契合理念貫穿其中。
3.3 兒童口罩包裝契合理念應用特性
3.3.1 互動性
產品與用戶的互動是包裝設計的重要因素,在兒童口罩包裝設計中應重點考慮使用體驗感。兒童開啟包裝,將開口處半圓狀豎起時,能產生幫助人物戴頭冠的體驗感。包裝內層設有互動性文字,以詼諧語言提醒兒童戴好口罩,物件作為敘述的主體,也是文化傳遞的載體,增強了系列包裝的整體性、獨特性和互動性。
如圖2,正面人物嘴部鏤空設計,每次拿取最前端的口罩時,后排口罩就會被紙彈簧向前推進,視覺上人物隨著口罩的拿取而切換表情,具有互動性和趣味性。兒童佩戴口罩會感到呼吸不暢,因此對口罩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包裝設計上的喜悅表情,有助于緩解兒童的厭煩情緒。兒童佩戴口罩外出時,又能因口罩上的表情加強與同齡人之間的互動。從人與物之間的互動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有利于喜悅情緒的傳遞。
3.3.2 趣味性
趣味性在兒童產品包裝設計中十分重要,是契合理念的具象表現之一。兒童早期的游戲行為具有依戀性,基于在不同類型的游戲中所詮釋的不同角色形象,從而完成對自身的定義。包裝盒側面印有“皇宮口罩佩戴規定”,以圖文增強兒童情感上的沉浸感。小皇子的形象能使兒童產生代入感,結合兒童善于模仿的天性,有效引導兒童正確佩戴口罩。
基于產品安全性,選擇僅將手繪表情印在口罩的外層,避免染料對兒童產生影響。口罩經過生產線之后會殘留一定難聞的氣味,可以依據不同人物形象,使用不同氣味的健康安全的芳香劑,從生理層面增強兒童的角色沉浸感,讓兒童代入包裝角色形象,給予兒童多維度的感官體驗。
4 結語
設計以解決問題為中心,是服務于人的社會活動。多數產品的目標群體是全年齡段人群,此時設計更應該關注某些弱勢群體,兒童作為一個特殊且易被忽視的群體,設計師更應在設計中體現人文關懷。對契合理念和兒童口罩進行研究不難發現,契合不僅僅是物的契合,更要實現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契合,設計出真正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的產品。
參考文獻:
[1] 張政,張思文,呂屏.后疫情時代兒童口罩包裝敘事構建與視覺表現策略研究[J].綠色包裝,2023(1):97-101.
[2] 鄧彥敏,張云.淺析不同年齡產品的人性化設計[J].藝術科技,2016,29(7):284.
[3] 趙全宜,闕青鳳.契合理念在酸奶包裝上的運用:以娃哈哈兒童酸奶為例[J].大眾文藝,2018(21):97.
[4]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97.
[5] 陳立娟,韓敏.近十年明代服飾研究綜述[J].服飾導刊,2019,8(5):42-50.
[6] 雷文廣.明代翼善冠形制特征、演變及其傳播[J].絲綢,2022,59(5):145-152.
[7] 劉春雷,馮園園.淺析消費心理特征表現下的兒童食品包裝圖形設計[J].設計,2013(11):105-106.
[8] 羅碧娟.探析兒童產品的色彩設計[J].包裝工程,2008(1):177-178,186.
作者簡介:王敏(1986—),女,湖北恩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賈志強(1999—),男,江西南昌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