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 任鐘鳴



摘要:汽車與京劇,這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在歷史起承轉合中的節點卻十分相似。1769年汽車先驅出現,1780年京劇先驅出現。1844年“汽車之父”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誕生,1850年左右,“合五方之音為一致”的京劇誕生,其中三慶班主程長庚成就最高、影響最大,被后世尊為“京劇之父”。1913年,“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發明并應用了世界上第一條汽車生產線;20世紀20年代,京劇進入全盛時期,出現了“四大名旦”。京劇是中國傳統藝術,而近年來電動汽車的產生與發展對節能、環境保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21世紀承續傳統京劇文化,電動汽車是一個很好的載體。文章對傳統京劇美學在電動汽車造型設計中的應用進行研究。電動汽車造型設計承續傳統京劇文化的關鍵在于巧妙地融合京劇的元素,使車輛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并通過外觀、內飾、燈光和聲音等方面的設計,讓人們在使用電動汽車的過程中感受到京劇文化的獨特魅力。盡管京劇和汽車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但可以通過藝術表達、文化融合、情感傳遞和動感設計等方式加以聯系和啟發,從京劇的表情和線條到服飾和色彩,通過臉譜元素、曲線設計、傳統圖案和色彩搭配等方式,融入電動汽車的造型設計中,為電動汽車注入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同時展示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關鍵詞:京劇美學;電動汽車;造型設計
中圖分類號:U469.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5-0-03
1 京劇與汽車歷史發展
1.1 京劇歷史發展
作家菲茨杰拉德認為,20世紀20年代是“一個奇跡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青年文化與享樂主義大行其道,無論是在戰后恢復的西方還是在憂患重重的中國,跳舞、開車兜風、聽戲、看電影成了沒落貴族和新興土豪們最時髦的生活方式,而京劇則面臨現代化發展的問題。“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雖然國家極力恢復京劇藝術,但卻受到電視、電影、流行文化等不斷興起的大眾娛樂方式的連番沖擊,由此,錯過了最佳發展時期的京劇,逐漸淪落為“只活在博物館里”的老古董,無人問津。
1.2 汽車歷史發展
1913年,“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發明并應用了世界上第一條汽車生產線,組裝1輛汽車的時間由750分鐘縮短為93分鐘,單班生產能力提高至1212輛。可以說,亨利·福特將人類社會帶入了汽車時代。可惜的是,“汽車大王”提升了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水平,除了中國。1924年6月,孫中山致信亨利·福特,邀請他來華幫助中國建立汽車工業,但由于內戰不斷,“甫出娘胎,當即夭亡”。此后幾十年,張學良、閻錫山等也曾多次嘗試建立汽車工業,但都以失敗告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汽車工業才正式起步。
從1769年開始,京劇和汽車都在穩步發展。1953年后,京劇開始沒落;20世紀七八十年代爆發的石油危機使汽車(燃油車)開始沒落。20世紀末,純電動汽車市場開始發展。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的出臺,促使我國汽車(新能源)市場快速增長。從圖1可以看出,從18世紀誕生到20世紀末,京劇與汽車的發展趨勢相同,能否在21世紀通過新能源汽車挽救即將逝去的京劇文化是一個值得探討且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
2 研究方法
2.1 形態分析法
首先,確定研究的關鍵元素和特征。在京劇文化方面,可以考慮傳統戲曲元素、京劇服飾、戲曲角色等。在電動汽車造型設計方面,可以考慮車身線條、燈光設計、車輛比例等因素。在矩陣中,列出各個關鍵元素的可能取值或特征變量,然后進行組合,獲得多種不同的形態設計概念[1]。接下來,通過評估和分析確定每個形態設計概念在融合京劇文化方面的優劣和可行性。最后,根據評估結果選擇最佳的形態設計概念,或對不同概念進行進一步的優化[2]。
2.2 層次分析法
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研究的層次結構,即京劇文化、電動汽車造型設計的要素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在京劇文化層次中,可以考慮傳統戲曲形式、藝術表演、服飾與妝容等元素。在電動汽車造型設計層次中,可以考慮外觀、線條、比例、顏色等因素。
然后,制定一個判斷矩陣,用于比較每個層次中的因素對其他層次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讓參與者對京劇文化和電動汽車造型設計的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兩兩比較,并根據其相對重要性排列。
2.3 語義差分法
在研究中,選擇一組描述性詞語或形容詞,用于評估京劇文化和電動汽車造型設計在不同維度上的語義差異。可以選擇如傳統、華麗、莊重、動感、現代等形容詞,進一步考察用戶對市場現有汽車造型的感覺意向,分析目標用戶最為關注的情感意向需求,使電動汽車造型設計方案更具針對性。具體過程如圖2所示。
3 承續與創新
3.1 電動汽車對京劇文化的承續
電動汽車是當今人類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是汽車文化在能源變革時代的創新升級。而京劇是中國國粹,急需在大眾娛樂市場上探索新的發展路徑。站在歷史選擇的關口,基于共同的經歷與使命,必須繼承傳統文化,推陳出新,重振京劇藝術,傳播國家形象。
3.2 電動汽車對京劇文化的創新應用
電動汽車對京劇文化的創新應用,可以將京劇元素融入汽車造型、功能和娛樂系統中,為乘客提供全新的文化體驗,同時促進京劇文化的推廣。例如廣汽豐田致炫,汽車前臉造型呈現出京劇臉譜,如圖3所示,也是一種創新[3]。
3.2.1 傳統元素
在電動汽車造型設計中,可以考慮將一些傳統元素融入車身設計,例如使用象征性圖案或傳統文化裝飾,以展現豐富的文化內涵[4]。要深入研究京劇的傳統元素,如臉譜、服裝、頭飾等,以及京劇中角色的特征和表演姿態。通過理解這些元素,將其應用到電動汽車的造型設計中,創造出具有獨特京劇風格的車輛外觀。例如,將京劇戲服的色彩和紋飾元素融入汽車的車身造型中,還可以將京劇臉譜轉化為汽車前臉,使其具有戲劇性和神秘感。
3.2.2 線條和比例
汽車外觀不僅是藝術美學的展現,更是加工技術、材料、空氣動力學等前沿技術與理論的整合應用。汽車外觀設計從草圖方案著手,并根據應用需要在之后的多個環節中不斷完善,實現美學與工程學的有機結合,得出最優秀的外觀造型設計[5]。
京劇中的角色造型常常強調幾何形狀和線條。角色的服裝和臉譜設計經常運用直線、弧線和對稱形狀等幾何元素,突出角色的特征和形象。通過夸大角色造型某些部分的比例,突出角色的特征。例如,有時候頭部和眼睛可能被夸大以表達角色的威嚴或神秘感。角色動作通常充滿力量感和動感,追求流暢的曲線和節奏感,以凸顯舞臺上的戲劇沖突和情感表達。這些線條和比例關系在京劇中起到突出角色特征、凸顯舞臺氛圍和表達情感的作用。
在電動汽車的造型設計中,可以借鑒這些特點,通過流暢的線條、幾何形狀和比例協調來設計出具有京劇美學的獨特車身造型,流線型和平衡感,追求整體外觀的和諧一致性,呈現運動與優雅并存的美感,以展現出藝術性和表現力。
3.2.3 色彩
京劇以其豐富的色彩而聞名,將傳統京劇色彩應用到電動汽車的涂裝和細節裝飾中,可以創造出獨特且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外觀效果。汽車內飾設計可以借鑒京劇舞臺的元素。例如,使用傳統的京劇顏色,如紅色、金色和黑色,來點綴內飾,營造出濃厚的京劇氛圍。此外,內飾的細節設計可以運用京劇服飾的花紋和圖案,如云紋、麒麟紋等,增添獨特的藝術氣息。
京劇中的色彩搭配和表達有其獨特的意義。在京劇中,不同顏色的服飾和臉譜代表著不同的角色特征和情感狀態。紅色通常代表忠誠和正義,黑色象征威嚴和力量,藍色代表堅毅和勇敢,白色則象征純潔和高貴。將傳統京劇色彩應用到電動汽車的涂裝和細節裝飾中,具體可以借鑒京劇的色彩意義和表達方式,以達到相應的效果。選擇紅色作為主要的涂裝顏色,能夠突出汽車的動感和正能量;而使用黑色和金色則可以展現豪華和高貴的形象。
此外,可以通過細節裝飾來體現京劇的色彩元素。如在車身呈現傳統京劇臉譜圖案,以營造獨特的藝術氛圍。同時,利用色彩搭配和細節裝飾來展示京劇的文化內涵,在車內設計中融入傳統京劇元素,如京劇角色的雕刻或繪畫等。
3.2.4 舞臺表演元素
京劇演員在舞臺上展現出精彩的表演和姿態,可以將這些元素應用到電動汽車的造型設計中,如車頭造型、燈光設計等,以表達出動感和力量感。如圖4所示,汽車的前臉設計可以參考京劇演員的面部表情,由此能展現汽車的獨特性。
(1)彩色燈光效果:京劇舞臺表演常常運用豐富多彩的燈光效果來烘托氛圍和營造戲劇效果。在電動汽車的燈光設計中,可以采用多色彩燈光組合,以呈現出獨特的視覺效果。例如,使用紅色、金色和藍色等傳統京劇色彩,或根據特定場景和駕駛模式,調整燈光顏色和亮度,打造不同的駕駛體驗。
(2)舞臺燈光的動態效果:京劇舞臺表演的燈光具有豐富的動態效果,如漸變、閃爍和移動。在電動汽車的燈光設計中,可以運用類似的動態效果,通過燈光的變化和移動,表達汽車的動力和能量。例如,在車輛啟動時,設計燈光漸亮的效果,以展現出動力的釋放;在制動或轉彎時,設計閃爍或滑動的燈光效果,集中駕駛者和行人的注意力。
(3)京劇臉譜圖案:臉譜是京劇藝術的重要象征之一,具有獨特的形象和圖案。可以把京劇臉譜的圖案元素融入電動汽車的前大燈和尾燈設計中,并通過燈光的投射和圖案的呈現,營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增強汽車的個性和藝術感。
(4)京劇舞臺表演的燈光布景:京劇舞臺表演的燈光布景具有獨特的氛圍和視覺效果。在電動汽車的燈光設計中,可以借鑒京劇舞臺表演的燈光布景手法,營造出車輛燈光的獨特氛圍。通過設計特殊的燈光投射和反射裝置,營造出具有戲劇性和藝術感的燈光效果,使車輛造型在夜間或特定場景下更具吸引力。
(5)文化創新與融合:電動汽車的發展涉及許多新技術和創新,可將京劇文化與這些創新相融合,形成新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方式。
4 結語
京劇是中國傳統藝術形式,電動汽車是現代科技與環保意識的結合。本文通過深度挖掘京劇發展脈絡與藝術表現形式,嘗試將傳統京劇元素與現代科技相融合,包括注重線條的優雅、色彩(下轉第頁)(上接第頁)的鮮明、圖案和裝飾的象征性以及表現力的強烈。如此可以設計出獨特而具有文化特色的汽車造型。通過對傳統京劇美學的深入研究,設計出獨特且富有文化內涵的汽車外觀,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展現出藝術與科技的融合。
參考文獻:
[1] 王開廳.基于形象語意的京劇臉譜文創設計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學院,2019.
[2] 田蜜.以京劇為例研究傳統文化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創新應用[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20.
[3] 孫慧,遲瑞豐.淺談中國傳統符號元素在汽車造型中的體現[J].機電工程技術,2017(9):24-26.
[4] 張志遠,劉顏楷.電動汽車外飾設計新趨勢研究[J].設計,2021(16):90-92.
[5] 葉琳.京劇“四大名旦”唱腔的信息可視化設計研究[D].北京:中國戲曲學院,2022.
作者簡介:張衡(1998—),男,江蘇宿遷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工業設計。
任鐘鳴(1985—),男,山東聊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