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有意味的造型:圖像時代造型藝術問題研究》
作者:尚輝
出版社:遼寧美術出版社
在圖像時代與媒體時代,一些歷久彌新的命題總是縈繞在美術界乃至整個文藝領域,諸如:媒介與圖像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聯?媒體時代的圖像究竟是視覺藝術創造的“救星”還是“敵人”?具體到造型藝術、繪畫雕塑領域,什么樣的造型才是“有意味的造型”?在圖像時代我們如何藝術地理解“圖像”?在科技高度發展的媒體時代傳統藝術何為?一系列難以解開的相關問題,如此現實而急迫地擺在藝術家和欣賞者面前。
正是帶著對于這些問題的求索與思考,一部書名為《有意味的造型:圖像時代造型藝術問題研究》(以下簡稱《有意味的造型》)的學術著述應時而生,帶著熱氣騰騰的時代溫度,和對于當代中國美術一系列問題的探研深度,承載著對于當代美術理論研究的學術使命與價值判斷,更呈現了一段進行時態的、自我省察式的學術冥思。在這一角度上,《有意味的造型》既有“在場”的觀察、觀展或評審期間的手記,親自策劃組織的“歷史書寫”,也有書齋案頭的反思,既是一本記錄作者近年學術成果的學術論文集,更是一部交織著強烈問題意識、顯現出思想深度的專題著作。
作為當代中國美術理論界最具代表性與影響力的理論家之一,尚輝先生以其對于中國美術生態精準而全面的宏觀體察,與深入美術本體層面的切實解讀和精到分析,著稱于美術學界。《有意味的造型》一書承載了作者一以貫之的嚴謹、敏銳與求真、務實,80余篇學術文章共同匯聚著對于中西美術對望的省察,和對于當代中國美術界創作生態的所見所思。從“造型的意味”到“史詩的重建”,從“現代性命題”到“在場與見證”,作者從照相圖像或機械圖像對于造型藝術創作造成的危機談起,展開對于“圖像”“圖像時代”的問題梳理,延展到歷史與現實主題的敘事性繪畫超越個體敘事的審美表達,繼而從百年藝術史視角開啟對于中國美術現代性問題的思考,最后落腳于造型藝術不同發展方位與學術目標的當下見證與未來判斷。這一過程完整展現了一位美術理論家、美術史學者眼中的當代美術格局與藝術思想圖景,這些感知、沉思與判斷來自作者對于中國當代美術發展的親歷、建構與一路同行的切身經驗,更源自作者在智識與感受層面多年積淀的深厚功力與勤奮撰述。在我看來,該書至少呈現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學術特色與理論貢獻:
其一,《有意味的造型》以“造型藝術”與“圖像”作為母題,貫穿銜接古典繪畫與現代藝術、中西美術史實與不同美術門類,其間展現了作者寬廣的文化視野、對于美術本體的理解深度,和源自心底的文化自信。作者求真務實、要言不煩的文風特點,也使這些觀點的表述更加鮮明和篤實。僅從文章標題來看,就顯現了作者的研究旨趣與價值訴求,既有清晰肯定的學術判斷,也有宏觀立論的問題建構,更有別具趣味的獨到觀察等。更為可貴的是,在作者游弋于古今中西的藝術體認的過程中,能夠自覺站在中國文化本位的視角,對于本土藝術與中國傳統美術進行反省與建構。如作者對于中國美術自主發展的預判,將重點和期冀放在中國畫的寫意性對于其他造型藝術的輻射作用之上:“不只油畫、版畫、水彩和雕塑等都在與當下中國社會現實的不斷觸碰中獲得了審美開墾的支點、思想表達的訴求與情感表現的欲望,它們使這些造型藝術得到一種前所未有、源源不斷的內生力,因現實與文化雙重作用使其持續變異而綿延不盡,中國文化審美的寫意性可能已從中國畫領域擴展到那些泛化的再現性藝術之中。”追尋“內生力”與“內驅力”,也成為作者關注、探研中國本土造型藝術的深層目標。
其二,作為一本評論文集,該書顯現了作者理性而審慎的批判意識,和對于美術領域本土現實問題客觀而富有建構價值的歷史視野。一方面,能夠撥開浮華迷霧,直指時弊,以鮮明的姿態發聲。對于“當代性”的反思也同樣具有辯證的深度:“如果我們把功能與審美對立起來,把造型藝術有關人對審美對象的藝術再造和單純的機械或電子圖像混為一談,那么由此而得出的藝術‘當代性也必然是片面的,一種遠離造型藝術的本源所探討的問題,只能越來越遠離這種藝術的‘當代性。”另一方面,作者將美術圖像的敘事性問題與近年來的主題性美術創作工程現象相結合,并將其升華到世界藝術史的格局加以認知和評價。
其三,從該書結構邏輯與方法論層面,以自選集的形式載錄文論,是一個對于自我研究進行梳理與重審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展現了作者可貴的自省意識和獨特的“主編思維”。該書分為四個篇章,也即四個展示單元或專題欄目,收錄文章穿點成線、連線成面,并在每一個篇章首頁撰述一段富有概括性與導言屬性的文字,其文風與內蘊,更讓我想到作者主編的每一期《美術》雜志的“卷首語”。而這一次不同的是,作者是在給自己、而非他人的文章集群寫下一段“主編的話”。無疑,這需要一種返身觀照的能力與自我省察的態度,更需要在梳理、編輯自己的文章時發現其間的相互關聯,認知與重審自身思考的波動與進程。某種角度上,《有意味的造型》不也正是作者的階段性、編年體的理論思想自傳嗎?
也正因如此,這本文集已然超越了一本編年體的著述自選集,而具有了當代美術研究的斷代史與思想史的意味,并具有了普適而閎闊的史冊價值。
(作者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科研處處長。本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