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琪
(武山縣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甘肅天水 741300)
食品安全問題直接關系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對于建設和諧穩定社會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義。近幾年,食用農產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不僅帶來一定的安全風險,而且極易影響人們的消費信心。因此,急需有效解決食用農產品的安全生產問題,充分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消費者食用農藥殘留濃度超標的農產品可能會發生急性中毒,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農產品,雖然短期內食用者可能不會發生中毒,但會形成慢性中毒,甚至會引發并發癥[1]。通過有關文獻報道來看,當前在消費市場上僅有5%的果蔬產品沒有在生產過程中施用化學農藥,而殘留于農產品中的農藥主要是氨基甲酸酯類與有機磷類農藥,會產生以下危害:①人們攝入含有農藥殘留的食用農產品后,主要依靠肝臟造酶吸收毒素,進行氧化分解,若長時間食用含有農藥殘留的食物,肝臟會不斷分解毒素,從而加重食用者的肝臟負擔,進而引發一系列損傷肝臟的疾病;②農藥殘留中的某些成分存在誘發癌癥的風險;③一些農藥殘留會通過血液循環滲入血腦屏障,繼而危害中樞神經系統及周圍的神經,導致人體相關器官的功能逐漸衰弱,引發并發癥。
如今,全球的農產品出口市場存在供過于求的情況,各國對食用農產品在質量與安全方面的標準明顯提高,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針對食品中農藥殘留的檢測標準及要求非常嚴格,出現了“綠色壁壘”的現象,而且這些國家會采用限制農產品進口的方式對本國農業形成有力保護。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由農藥殘留問題導致的食用農產品出口損失為出口總量的1/5。
酶抑制法在目前的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中已取得了較為成熟的發展,主要是根據氨基甲酸酯類和有機磷類農藥對某種酶產生的抑制作用,基于酶活性的變化檢測農藥殘留的含量,依據該原理開發的快速檢測儀器與檢測卡也取得了廣泛應用。酶抑制檢測法對相關檢測人員的專業能力要求不高,整體操作簡單,能在基層地區進行全面推廣與使用。但該項方法也存有一定的局限,如僅可以對檢測樣品中氨基甲酸酯類和有機磷類農藥的含量進行定性分析,而不能檢測出所含農藥的具體類型以及農藥的實際殘留量。此外,顯色劑、酶源、底物具有一定的特異性,在使用時應控制好其應用條件,但仍會因部分因素的干擾而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的現象。因此,該方法適用于農藥殘留普查工作中。
在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中,使用較多的方法有微生物傳感器法、免疫傳感器法、酶傳感器法。微生物傳感器法的成本較低,且有著較好的穩定性;免疫傳感器法與免疫分析法較為類似,屬于固相免疫分析方法,即將農藥抗體或半抗原固定于固相支持物的表面進行檢測,能夠滿足定量分析要求。酶傳感器法主要利用酶來檢測農藥濃度,分為酶抑制型與酶水解型。酶抑制型與酶抑制法相似,都是根據農藥對特定酶的活性的抑制情況對農藥殘留情況進行判斷;酶水解型是基于水解酶對農藥的水解作用對食用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濃度進行檢測[2]。
免疫分析法是基于蛋白抗原和抗體間、小分子半抗原和抗體間的特異反應對農藥殘留進行檢測的方法。該方法通常需借助標記物進行檢測,根據標記物的不同可分為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熒光免疫分析、酶聯免疫吸附分析等。其中,使用率較高的是酶聯免疫吸附法,其可分為直接法和間接法。以往應用的檢測方法需要進行多步反應,且現場操作難度大,因此目前檢測技術的發展方向為提高靈敏度、縮短處理時間。目前,免疫分析法在實際的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工作中取得了較為廣泛的運用,但仍存在較大的局限性。例如,制備農藥抗體時難度較高,需用到大量財力資源;僅適用于對單一種類的農藥殘留的檢測。
光譜分析法是根據農藥的光譜特性,結合化學計量學檢驗食用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含量。該方法無需處理復雜的檢驗樣本,同時也不需要檢測試劑。常用的光譜分析技術有激光誘導擊穿光譜、拉曼光譜、紅外光譜、可見/近紅外光譜等。可見/近紅外光譜技術屬于無損檢測技術,具有成本低、便捷高效、無污染的特點,在檢測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方面表現較為突出,能夠滿足定性和定量檢測的實際要求。
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具有操作復雜、專業要求高的特點,檢測結果極易受相關檢測人員技術水平的影響。如今,大部分農產品質檢機構的設立時間并不長,這些機構實際負責的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也不多,檢測實踐經驗少,在處理樣品、操作檢測設備環節的技術水平比較低,檢測技術還有待提升[3]。此外,檢測人員對于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等儀器設備不能做到熟練使用,無法充分落實好食用農產品定量檢測工作,同時加大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風險。
當前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快速檢測中,專業對口的檢測技術人員較為匱乏。在一些農產品檢測機構中,很多檢測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農藥殘留檢測工作需求不符,技術團隊也缺乏穩定性,再加上一些檢測人員很少有參與學習與培訓的機會,導致無法完成工作量大、涉及范圍廣、對技術要求嚴格的農產品質檢工作。目前,我國很多地區仍以小農種植為主,個別地區未設立專業、獨立的檢測機構。此外,雖然一些地區設立了專屬檢測機構,但實際的檢測水平并不高,檢測設備、管理設施等也較為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檢測質量。這些地區缺乏實踐經驗豐富的高水平檢測人員,加之經常出現一人多崗或一人負責多臺檢測設備的情況,導致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很難順利、有序推進,不利于檢測技術水平的提升。
根據我國目前的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工作狀況來看,很多地區普遍存在實驗室建設不完善的問題,甚至在一些地區的實驗室中,水浴鍋、旋轉蒸發儀這類比較基礎的儀器都比較稀缺,而且對于試劑、標準樣品的擺放也不規范。受經費不足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大型設備儀器未及時進行維護、檢修、更換,也無法應用最新的檢測方法和標準,直接影響最終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立足于實際情況,發現在多數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機構中,相關檢測人員未全面了解與熟練掌握相關檢測標準、規定、指導內容。例如,在抽樣過程中未根據操作規范合理采樣,導致抽檢樣品不具有代表性,部分人員還經常忽略對抽樣單的填寫,嚴重影響了檢測結果的精準性、可靠性。
在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情況的檢測中,相關操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及水平尤為重要。在檢測環節,無論是配制標液、上機操作,還是對數據進行處理,均需要操作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這直接關系到檢測結果是否真實、準確[4]。因此,要積極、廣泛招攬化學、食品、農產品等相關專業的優秀人員。同時,對于檢測機構內部的工作人員,要不斷督促他們做到對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熟練掌握及運用,確保他們在檢測工作中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與水平。此外,對于新招入的工作人員,應在他們上崗之前組織系統、專業的技能培訓,在經過嚴格的考核之后才可持證上崗。而且也要注重對檢測人員的日常培訓,不斷督促其提升檢測技術水平,為取得準確、科學的檢測結果奠定堅實基礎。
相關人員需要根據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現狀,及時升級、優化、更新使用的檢測硬件設施,對于全自動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器,應積極做好推廣及應用,同時要保證其所有配件的全面性、完善性,避免快速檢測盲區的存在,還要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的實施過程中,不斷開發并研究新型的檢測技術及設備,重點配備分析儀器、檢測試紙、測試卡和試劑盒等基礎配件,保證相應檢測硬件設施的完善。
從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的定性定量分析來看,檢測樣品是對檢測結果產生直接影響的一項主要因素,樣品的實際檢測結果是否精準、可靠極易受到制樣、抽樣、樣品存儲等環節的影響。因此,在具體的抽樣環節,要嚴格、嚴謹地貫徹既定的操作標準,同時還要精準把控實施抽樣的時間、數量、方式,確保抽取樣品的代表性,避免抽樣過程中出現較大誤差[5]。此外,在進行制樣時,相關人員要嚴格依據相應的標準及流程規范合理地展開操作,防止因操作不規范或操作失誤而降低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在完成制樣工作后,還要特別注意對檢測樣品的儲存,應將其存儲合適的條件下,防止樣品變質。
綜上所述,本文以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方法為研究中心,主要從食用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的危害、食用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方法、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中存在的問題、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問題的解決對策4 個方面進行論述,為以后的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的高質、高效檢測提供一定參考,更好保障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農藥殘留快速檢測的技術方法會愈發成熟,在未來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