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孫青 講述/陸萍 上海中醫藥針推基礎教研室主任
心臟病是慢性疾病,并非一種方法、一次手術就能治愈的,通過各種康復手段,讓身體內環境得到改善,調理出更適合心臟康復的內動力才是關鍵。對于心臟搭橋后的患者來說,為了避免 “二進宮”,術后的康復就更加重要了。
中醫強調“既病防變,勞逸適度”。通俗來說就是凡事講究一個度,過度的運動會造成機體損傷,但一味的靜養則會使機體衰老、退化。要做到動靜結合、內外兼修,中醫功法最合適不過了。
用功法來助力心臟康復,在中醫史料中早有記載。東晉許遜撰《靈劍子》,書中以四季配五臟,設計五臟導引法,其中就包括心臟導引法,這是目前能找到的將運動療法應用于心臟病治療的最早文獻。我們所熟悉的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五禽戲等都屬于中醫運動功法。
中醫運動功法可增加血流量,增強肺功能;改善心臟功能,防止心臟病發生;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質疏松癥;減少體內脂肪,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同時,對改善心理狀態、增強免疫功能等都有好處。
中醫康復的特色療法還包含針灸、推拿、敷貼、熱熨、耳針等,心血管疾病屬中醫學中胸痹、心悸、水腫等范疇,治療以扶陽為本。推拿可以調節心的功能,具有疏通經脈、溫經散寒、強心通脈等作用;治療上,以頸項、背腧穴為主。針刺療法常在推拿的基礎上進行針刺治療,以“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的理論為基礎,應用于心臟康復,可達到從陰引陽、補氣生血的功效;臨床常用的重點穴位有內關、心腧、膻中,也可隨不同癥狀和體質選取相應配穴。
根據食物的不同性味或與中草藥的不同組合,作用于不同臟腑起到調理和治療作用,是中醫獨特療法。由于食物療法取材簡單、味道可口,比起藥物療法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
丹參麥冬茶:丹參10克、麥冬10克,用開水沖泡后,代茶飲用。養心補肺、活血滋陰。適用于冠心病所引起的心悸氣短、胸悶口渴等。
人參粥:人參末3克、冰糖少量、粳米100克同入砂鍋熬粥。大補元氣,扶正固本。適用于冠心病、肺源性心臟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