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瑋



【編者按】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副所長洪厚甜提出了重視并加強網絡游戲美育功能的提案,引起了人們對游戲美術的關注。據統計,2022年中國網絡游戲用戶達到6.64億,游戲美術對國民審美產生了不可小覷的影響。本報特聚焦游戲美術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轉化,探討游戲美術的藝術價值與美育功能。
游戲美術深刻影響著大眾審美
近年來,我國數字文化產業迅猛發展,游戲行業呈現出了頗為繁榮的消費景觀和產業勢能。中國游戲產業年會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658.84億元,游戲用戶規模達6.64億。游戲及其相關IP的衍生品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作為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影響著大眾的審美,更是青少年審美觀建構的重要陣地。青少年尚處在心智發育期,游戲美術更在一定層面上起到幫助其構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作用。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副所長洪厚甜提出了重視并加強網絡游戲美育功能的提案。他指出,游戲美術作為新興的美術形式,呈現出一種野蠻且蓬勃的生長趨勢,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了遍布社會各個角落的視覺元素,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有巨大的影響力。如何在沉浸式的游戲場景中,將中國審美和中華文化理念引入其中,進而形成潛移默化式的審美趣味培養,引導游戲美術走向良性健康的發展方向,是全社會應當關注的重要問題。如其所言,作為游戲產業的核心環節,游戲美術的文化藝術價值和社會美育功能日漸凸顯。
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院長薛峰長期從事跨媒介數字藝術教育工作,在他看來,數字化的游戲美術可能是針對游戲而產生的,但它的價值和能量范圍其實是巨大的。雖然游戲美術觸及的核心圈層是游戲人群,但是它影響的絕對不只是游戲的人群,其能量可以擴展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甚至規訓和影響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領域人群的審美乃至價值觀。
傳統文化浸潤下的“國風游戲”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和文化自信的提高,“國潮”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本土游戲美術創作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雙向奔赴也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傳統文化藝術資源在游戲美術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GGAC全球游戲美術概念大賽創辦人林永民明顯感受到了這種趨勢,他談道:“國人文化自信的提升在這幾年有明顯的體現,大家開始有了以‘中國風為榮的意識。這一點在游戲美術中呈現得尤為直觀。首先,游戲美術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經典題材的運用是比較廣泛的,例如‘西游‘三國‘封神‘聊齋等,其中不乏優秀的案例。很多年輕人是看著海外的動漫,玩著海外游戲長大的,而國產游戲的崛起帶動了許多年輕人重新拾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游戲美術中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吸收也越來越多,比如國畫、敦煌壁畫等。水墨游戲已經成為了一種新興的游戲類型,受到了大眾的喜愛;而以敦煌為代表的宗教美術在游戲中也大放異彩,大部分游戲中都能看到這些元素的身影,這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縱觀當前的游戲市場,可以看到各大游戲廠商都在努力探索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融入游戲美術設計,豐富游戲美術的文化內涵、提高游戲美術的藝術價值。人們熟悉的游戲《王者榮耀》就是持續從傳統文化中尋求靈感,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與美學韻味的典型案例。《王者榮耀》分別與敦煌研究院、白鶴梁水下博物館、中國藝術研究院等主體展開合作,在游戲的數字創意場景、限定英雄皮膚中融入更多文化元素,營造審美化的視聽效果,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了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王者榮耀》合作較為深入的文博機構當屬敦煌研究院。從2018年的“楊玉環·遇見飛天”,到2020年的“瑤·遇見神鹿”,再到2021年的“貂蟬·遇見胡旋”,《王者榮耀》通過一系列敦煌主題皮膚向玩家展示了古老敦煌的魅力。2021年7月,《王者榮耀》上線的“大喬·白鶴梁神女”使更多玩家認識了有著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美稱的“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同年10月,《王者榮耀》與中國藝術研究院合作推出六周年限定文創皮膚“莊周·高山流水”,以數字化的形式構建了一個唯美的水墨世界,傳遞著“天人合一”的中國文化精神。此外,《王者榮耀》還與越劇、蘇繡、醒獅等諸多地方非遺文化機構有過合作。
類似的案例也非常豐富。2020年,波克城市相繼與敦煌研究院、北京故宮宮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推出《爆炒江湖》手游的敦煌、故宮特別版本;騰訊游戲和故宮合作打造《故宮:口袋宮匠》,將與古建筑相關的知識元素融入游戲設計;網易游戲研發的《第九所》通過趣味性的方式使玩家重溫中國科學發展的歷史故事;經營類游戲《江南百景圖》大量參考了仇英的《清明上河圖》和明代建筑圖譜,融入了水墨、剪紙等中國元素;國風游戲《天涯明月刀》將華服作為重點打造的文化標簽,多年來聯合敦煌研究院、故宮博物院、上海京劇院等10家文博機構和云錦、花絲鑲嵌、蘇繡、粵繡等非遺技藝傳承人,從傳統服飾文化中汲取靈感,推出了10套文化合作款華服,受到玩家的廣泛認可……近期官宣將在2024年上線的單機游戲《黑神話:悟空》也融入了敦煌壁畫、重慶大足石刻、山西晉城玉皇廟雕塑、晉城佛光寺經幢等傳統宗教藝術元素,從其發布的先導視頻來看,美術效果堪稱驚艷。
網易游戲藝術總監郭偉認為,近幾年國潮設計備受玩家青睞,是從業者的專業度不斷提高,能更聚焦本土化內容的建設,同時也是國人對文化更加自信的體現。郭偉介紹道:“2023年春節期間,網易出品的游戲《第五人格》也嘗試了傳統文化在游戲美術設計中的轉化與創新。其中‘小丑-變臉王皮膚就參考了川劇《白蛇傳》里紫金鐃缽的形象,并且加入了兔年元素。為了更好地配合時裝融入中國傳統元素,在展示界面的特效表現上,我們探索了富有東方特質的表現方法和傳統東方圖案的重新組合,使其相互呼應交織。在角色身后披風上的‘三兔共耳設計基礎上,特效從原畫中提煉出三兔紋樣,通過UV流動及溶解達到若隱若現的效果。這一設計將川劇表演里非常重要的變臉深度融入游戲,不僅包含時裝中的展示環節,游戲內戰斗環節的變臉,還在互動中融入臉譜繪制和分享環節,以此傳播傳統文化。我們希望能夠以這個作品為引,和大家一同繼續深入了解川劇變臉這項悠久的傳統技藝。其實不只這款皮膚,在其他角色的設計以及活動中,我們也經常在適當的節點上創作能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希望通過各種形式與媒介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輸出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同時,《第五人格》在海外的熱度也較高,希望能有更多的外國玩家通過這款游戲了解中國、愛上中國文化。”談及作品的藝術性,郭偉表示,“在工作中,我們期望能更原汁原味地把藝術水準呈現出來,因為當下玩家的視野與藝術感知力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大眾對藝術的追求度甚至高于我們游戲從業者,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不斷創新和提高設計要求,來滿足市場的需求。我們也相信玩家對不同藝術風格的包容性,只要我們足夠認真,就一定會得到玩家的認可。”
多元多樣的游戲美術審美
長期以來,游戲美術的審美取向都為歐美和日韓風格所引領。雖然近幾年“國風”盛行,但整體來看,本土游戲美術依然難以擺脫歐美與日韓審美范式的影響。中國元素的堆疊能否表達中式審美的深層文化內涵,本土性與國際化在中國游戲美術的發展中有著怎樣密切的聯系,都是游戲美術從業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作為全球性的賽事,近兩屆GGAC全球游戲美術概念大賽的主題都和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比如2021年的“山海有靈”以及今年正在舉行的“東方文明幻想志”。林永民認為,好的游戲美術作品應該在符合大眾審美的基礎上,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同時,創作者應通過游戲這個載體去傳達一些或溫暖人心、或激人奮發的正能量,達到一種寓教于樂的效果。此外,好的游戲美術作品還需具備文化內涵。尤其是國內從業者在面對中華文明這樣一個巨大的藝術寶庫時,應該從中挖掘出能代表中華文化的“中國元素”。
在資深游戲插畫師烏鴉看來,中國風格在游戲中的體現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深層一點的是對東方哲學的表現,如儒家的尊節尚禮、道家的天人合一等,在游戲主題的選取上可以通過世界觀架構、玩法等方面體現中國式思維。其次可以從審美情趣中去表現,比如中式審美中常見的留白、寫意、水墨、不對稱性、一步一景等講究韻味的、含蓄的設計。再淺一些的就是視覺層面的符號化內容,比如云紋、玉器、絲綢等來源于傳統或者承載了文化記憶的符號。至于如何運用這些元素,就要看從業者自身的文化修養了。
談到國際風格對中國游戲美術的影響,薛峰表示:“游戲從進入中國到今天的全面發展,已經培養了成熟的游戲消費圈層。伴隨這個階段的成功,游戲本身的審美范式已經形成了。對于游戲的審美,用戶和市場其實有著某種潛在的模式和走向。傳統的美術造型手段加上全數字化生產的技術助推,最后指向游戲既定的一種審美語言,就形成了當今游戲美術的總體樣態。”薛峰認為,我們必須承認游戲是舶來品的事實,它自進入中國的第一刻就具他國文化的樣式,從美術風格到生產流程,早已形成了一種階段性審美樣式,并取得了廣泛的市場認同。其次,所謂“中國審美”是包含著時代性的。改革開放40余年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化的一部分,是世界文化的重要舞臺,要有足夠的容量來容納全球文化的多樣性,這也是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就具有的廣闊胸襟。在保證文化安全的前提下,我們要通過觀察和判斷,對外來文化進行吸收、轉化和創新。同時,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的審美必然是多樣化的,很多藝術家的敘事方法雖然很國際化,但這些都是具有時代印跡的中國審美。
針對游戲美術行業發展現狀,林永民認為,中國游戲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尤其在手游領域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處于世界前列,但是在端游方面還稍顯不足。游戲美術作為游戲生產的核心內容,有著同樣的問題,就是在規模體量較大的游戲上,整體行業還不夠成熟。所以,未來中國游戲美術想要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一方面還需學習國外前沿且成熟的體系;另一方面更需要走出中國自己的特色。
數字化時代,游戲作為一種社交方式,成為連接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游戲引擎技術、AI/AR/VR/MR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內容科技的發展,以及文藝創研單位和高校的廣泛參與,游戲美術也將為人們帶來更加豐富的審美體驗,并在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活化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李正喬參與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