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厚甜
日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較2021年12月增長3549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5.6%。另據相關數據,2022年,我國19歲以下網民規模達1.86億人,占我國網民總數的17.6%,其中9歲及以上未成年人手機持有率達到了97.6%。隨著互聯網覆蓋范圍和在人們生活中所占比重的飛速增長,它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塑造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甚至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尤其對于90后、00后及更年輕的群體來說,他們信息和知識的獲取方式、娛樂方式、社交方式等主要來自互聯網。
據相關數據,我國現有網絡游戲用戶超過6億。游戲美術作為新興的美術形式,呈現出一種野蠻且蓬勃的生長趨勢,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了遍布社會各個角落的視覺元素,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有巨大的影響力。在缺乏引導和未樹立自身完善世界觀與價值觀的狀況下,如何使未成年人的網絡娛樂更具有引導和美育意義,至關重要。
鑒于未成年人將網絡游戲作為娛樂休閑方式的情況十分普遍,“防沉迷系統”只能作為必要的措施,還需要積極建構主動的網絡游戲美育引導措施。因此,如何在沉浸式的游戲場景中,將中國審美和中華文化理念引入其中,進而形成潛移默化式的審美趣味培養,引導游戲美術走向良性健康的發展方向,是全社會應當關注的重要問題。
為此,我建議要重視并加強網絡游戲的美育功能,具體如下:
1.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借鑒國外成熟的游戲美術教育模式與院校實際情況相結合,形成一套適用且能適應時代的游戲美術教育體系。結合教育學、心理學,在院校游戲專業的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設置中,應增加強化美育功能實施的相關內容。
2.加強與文藝創研單位的合作,鼓勵產學研合力參與網絡游戲產品開發,在繪本、內容文案、腳本、設計等環節提升文化、歷史、美術、美學等方面的含金量。
3.鼓勵在游戲美術中融入中國傳統美學、中國傳統書畫、民間美術、當代藝術等元素,將中華文化理念融入到游戲的美術設計中,讓古今文化在游戲中碰撞,并通過游戲滲透和影響廣大用戶,尤其是廣大青少年。
4.通過項目扶持、獎勵、創意比賽評選等方式,充分調動全社會創造活力。
5.在對游戲產品的監管中,除了內容元素,應將游戲美術設計元素納入監管范圍。
總之,就是要調動古今中外的美術資源,主動發揮游戲美術美育影響潤物細無聲的特殊優勢,真正寓教于樂,培養游戲用戶健康的審美情趣,提升用戶的審美素養與品位。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