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運


人物頭部形象勾勒
人物頭部形象勾勒首以形準為要。
人物頭部形體由多個生理器官組合而成,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弓以及面頰、下巴、額頭、腦骨、須發等等。這些器官有各自獨特的形狀,且相互之間又有機地組合成一個生動但復雜的頭部整體。理解這些器官的基本形狀和它們之間的組合關系,是提高人物頭部形體塑造能力所必須完成的課題。
建構“基本形”的概念意識非常重要。“基本形”即形體結構呈現出的基本外形。眼睛的基本外形是上下眼皮的弧度及其組合成的整體眼形(包括瞳孔),鼻子的基本外形是鼻梁、鼻翼如何楔合在一起,一直到各器官有機組合所構成的人物頭部結構整體基本外形,各部位之間的體積比例、榫楔角度等等。我們可以通過對一些優秀的人物頭像作品的臨摹反復揣摩,印證自己的認知,以提高人物頭部形象的塑造能力。
中國畫講求“以書入畫”,也就是說中國畫的線條講求書寫品質。在書法中,用筆的提按使轉筆法與文字結構相楔合,在人物繪畫中,用筆則需要和人物的形體結構相融合。每落一筆,既要準確地表現形體,又要顯示書寫品質。勾一只眼睛,勾一個鼻子,乃至勾整個頭部形體,筆形相隨、筆形相生、筆形相扣。
人物頭部形象勾勒須嚴謹,但不能刻板。抓骨骼肌肉的隆起轉折凸凹點很重要。有時一條輪廓邊框線包含了幾個形體的轉折榫接,比如從額頭到眉弓、顴骨、腮骨、下巴的邊框線,必須通過用筆過程中輕微的提按頓挫以及斷開復筆等筆法,才能把這種復雜的形體關系表現出來。水墨小品人物畫屬于意筆一類,用筆偏向行書筆法。面部皮膚細潤須以中鋒圓筆為主,毛發處則可側鋒闊筆。皮膚部分用筆宜實,毛發部分施鋒應虛。或許也可根據作畫時誘發的激情而隨機應變。在整個勾勒過程中,思維中始終把形體結構意識和書寫用筆意識糅合在一起,筆隨形運,形隨筆顯。
提高人物頭部形象勾勒能力的一個有效辦法是,以一些好的水墨小品人物頭像作品為范本,在理解人物頭部形體結構和書寫用筆的前提下,反復摹寫,直至熟記于心。
衣紋勾勒
水墨小品人物畫創作中,相對于頭部形象,身體部分占取更大的比例。因此身體動態及衣紋的勾寫實質上成為通幅畫面的重頭戲。
能畫一手漂亮的衣紋組合是不容易的。首先是認知。衣紋的變化是以人物形體動態為內因的,反過來說,衣紋描繪的首要目的是為了表現人物的動態。熟悉人體結構解剖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緊貼肉體部分的衣服,紋理緊隨內在人體而變,衣皺的起止穿插交接咬合無不透出內在人體結構的信息。另外,衣飾自身也是一種結構,在顯示人物動態結構的同時,也在展示著自己的個性結構。那些非緊貼肉體的部位,自然下垂或隨意散落,更容易出現種種優雅灑脫的長線性組合,也可以說,這些部分更適合我們肆意縱橫、縱情揮寫。從繪畫處理的角度看,緊貼肉體部分的衣紋為“緊”,非緊貼肉體部分的衣紋為“松”,這種人物動態衣紋結構中的松緊變化正是我們畫面處理中的節奏之一。
水墨小品人物畫創作中,衣紋結構最終落實為一種線條組合:線的長短曲折,線與線之間的穿插交合,線與線構成的各種角度、空白、間隔,線與線切割出的多種形狀的空間結構等等,在此基礎上再融入勾勒時上提下按、左回右轉、或頓或挫的書寫性用筆,以及水墨交融而幻化出的種種墨韻。
古代諸多經典的人物畫作品以及近現代諸多的人物畫作品,在人物服飾衣著的處理上,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反復摹臨,是提高我們衣紋勾勒能力的有效途徑。
配景畫法
水墨小品人物作品中,人物周圍大多數情況下要有配景。這些配景涵蓋很廣,山石、草木、房宇、案幾、榻椅、杯盤、屏風、字畫等等,皆可入畫。配景的畫法,可以通過對山水畫和花鳥畫的臨摹提升。一定要選擇那些公認為經典畫家的作品為范本,石的畫法、樹的畫法、山頭溪流的畫法、草木花卉的畫法,以及亭臺樓閣、杯盤案椅的畫法,等等,反復揣臨即可得法。或者通過自己的寫生,滲入自己平時所學的筆法墨法,也可建構一整套特具自我個性的配景筆墨語言系統。
(作者系中國美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