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畫院李曉柱工作室高研班教學實錄
人類需要美,藝術離不開美,美絕不是我們感官所要的那個漂亮,不是人的分別心造就的與丑相對立的美,那是什么呢?是老子所說的天地大美。這種美是超越人性而直達人心的,是心照亮的無邊界、無屬性的那個孕育美的自然。是孕育萬物生長的那縷光明,那份溫暖和成就人心的莊嚴。
高維度創造高境界作品
畫畫要讓你的心無限地延伸,你的心有多大,畫面的境界就有多遠,與你看世界的眼光是一致的。你對宇宙的思考形成你的世界觀,你對天地的思考形成你的生命觀,你對社會的思考形成你的人生觀,總之,不要把自己糾纏在你所處的現實世界的紛爭之中,也就是提升自己的精神維度,才能創造出光明的世界,才能溫暖別人,要想救人,你自己先上岸,你也水深火熱只能一起赴死。只有在更高維度才會產生智慧,才能創造高境界的作品。
畫畫是需要有天分的,也就是說你天生是這塊料,你什么時候深深地體會到天分的重要,說明你已經發現你本自具足,在與天合作、與自性合作。否則你就是在與知識和經驗合作,你的靈性被平時所學的知識和經驗給占領了。有時我們越認真越畫不好,越刻苦越不見進步,那就是把畫畫當成了力氣活兒去干,缺少一種像兒童一樣的游戲心態,缺少一種無心的狀態。其實藝術是讓人產生快樂和充滿了自由的,讓人從現實世界的糾纏中逃離的。
當下瞬間具有最強創造力
傳統和當代都是一個一個的圈套,你要掌握繪畫語言,就得學習傳統,你要具有當代性就不自覺地進入當代藝術的模板。不要被這些圈套套牢,要達到進出自如,只有一次一次地解除所有障礙心性的圈套,當下的瞬間才具有最強的創造力,才能創造一個獨一無二的你。
傳統也是創造出來的,所有的傳統都是畫家所處的時代象征,都是我們的哲學思想與時代表征的對話,面對這個時代,中國從農業社會基本走進了工商業文明乃至信息文明,所以我們今天面臨更多的是人的心理問題,是人從自然中分離出來所產生的人與自然的失衡,是變革太快所帶來的人的心理緊張,由此產生了人與自然的分裂、靈魂與肉體的分裂、精神與物質的分裂,當我們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原有的傳統帶給我們的表現方法已經遠遠不夠了,這時候就需要相應創造性思維來實現表達,就會創造新的繪畫語言。新時期的繪畫產生出新的繪畫語言,這是不能回避的問題。現在年輕人畫畫,不考慮傳統,筆墨對他們沒有束縛,想怎么畫就怎么畫,這是好事兒。所以他們的方法很多,當然傳統好的、合適的東西還是要拿來用的。
把握繪畫的神性使然
造型是有個性偏好的,中國古代崇尚意象造型,意是心意,是依賴于內心的成像,新時期中國人物畫徐蔣體系側重結構的準確和形象的生動,也創造了很多的優秀作品。最忌諱的是把造型規律化,不是拉長就是縮短,不是那么簡單的事兒。好多人認為抽象是從具象來的,其實這個說法不準確,好多是從無意中來的,是無端得來的,是神性使然。中國的意象是比較高級的,它是心與物共同生發出來的,是心物一元的、是心與物互相照亮的。
大部分人畫畫時不是想的太少而是想得太多,想太多會進入意識狀態,進入理性思維,你的理性一直占據著心靈,你的靈性和神性就溜走了,畫畫變成了一個理性邏輯可以控制的工作,作品出來一定在你意料之中,長此以往,你會覺得畫畫是一件很無趣的勞動,會覺得累,覺得孤獨寂寞,而無絲毫喜悅感。畫畫進入忘我的狀態就像修行、像游戲,畫是我、我是畫,完全忘了是我在畫,我不在畫不在,就沒有我在畫畫這回事,這實際已經進入了禪修的境界,你看起來像在做游戲,毫無目的,結果完全在意料之外。
形式與裝飾有時僅一念之差,裝飾就是裝扮與修飾,是畫畫的大忌,而形式所指的是畫面的結構,具象有結構,意象有結構,抽象也有結構,抽象的結構更容易讓人感覺到形式的存在,是一個信息量大小問題。進入形式感信息量大,而裝飾性強則顯得淺薄、蒼白無深意。形式感表現出來的是意味深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關于未來的藝術家
傳統藝術具有經典性,當代藝術具有先鋒性,傳統是古人思想和經驗的聚合,當代則是對當下的反思和批判,傳統使人癡迷而失去了創造,當代過分的批判會給人造成無望。“少一些批判多一些反思,少一些破壞多一些建構”,人類在精神上更需要桃花源而非煉獄,更需要陽光和溫暖而非絕望與陰暗。西方藝術教育基本上不訓練你語言表達方法,而是訓練你的創造性思維,這種思維就是讓你創造一種你自己獨一無二的方式去表達。你需要什么語言,再去尋找什么語言。而我們習慣在傳統里頭去撿東西,可是這些東西已經被人撿過多次了,像好吃的東西被咀嚼過你又拿來咀嚼一遍。經典的作品引力太大、味道太足,被套牢就慢慢地沒有創造力了,所以才出現了看上去雷同的“公共山水”。我們要通過學習傳統建立起一個自己的語言系統,這個新的系統可能就會是今后的傳統,要做一個創造傳統的藝術家。
名師簡介
李曉柱,中國國家畫院人物畫所所長,專職畫家,研究員,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院研究員。中國畫作品11幅分別入選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美展,其中《歡樂的果園》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邊陲白楊》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銅獎。作品多次參加各類學術邀請展,并出版多部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