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輝明 陶志英 袁嘉欣 鄧勇輝 章海鑫 歐陽敏 謝世紅 賀剛 李艷芳 鄧宏奎 李小勇



摘要: 本文根據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裝槽循環水養殖系統特點,規定了開展魚種飼養所要開展的工作和掌握的關鍵技術,操作性強,有利于推動我省淡水池塘養殖技術創新升級,實現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裝槽;循環水;養殖技術;規范
中圖分類號: S969 ?文獻標識碼: A
池塘嵌入式集裝槽循環水養殖系統利用池塘1/4的水面建設養殖區,養殖區實行設施化(集裝槽),配有投飼、增氧和吸污裝置等,嵌入式地安裝在池塘中,另外3/4的水面建立養水區,負責對養殖區尾水處理,實現整個養殖系統循環利用和廢水“零排放”。魚種飼養所要開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1 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裝槽循環水系統開展飼養所要開展的工作和掌握的關鍵技術。
本文件適用于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裝槽循環水養殖系統的飼養。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標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未標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 11607漁業水質標準
SC/T 6056水產養殖設施名詞術語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SC/T 6056水產養殖設施名詞術語均適合于本文件。
3.1 集裝槽
由食品級PE材料建造的長方形槽體,外帶鋼架,鋼架外包PE,長6m,寬2m,高2m。底部集污端低于對應端10cm,集污端造有集污室,連接吸污管,吸污管外端造有柵欄,集污室上端面裝有過濾孔網板,孔徑可根據養殖魚苗的大小進行更換。也可用相關材料類型建造。
3.2 池塘嵌入式集裝槽循環水養殖系統
利用池塘1/4的水面建設養殖區,養殖區實行設施化(集裝槽),配有投飼、增氧和吸污裝置等,嵌入式地安裝在池塘中,集裝槽頂面與養水區水面高程落差在40-50cm左右;3/4的水面建設養水區,且實行多個不同功能模塊進行水生態化處理;處理合格后的水體通過水管自動注入槽內,注入量可控,槽內水體與廢棄物通過吸污泵、管道等連接抽到養水區的沉淀池,從而建立養殖槽與養水區之間的水循環;實現養殖槽內水體自動注入,排放水量自動可控,槽內水體自動交換,養水區廢水及時處理,通過調水滿足養殖要求,實現養水控病目標,達到整個養殖水體生態平衡的一個循環水養殖系統。
4 放苗前的準備
關鍵點是抓好消毒、培水、毛刷區培育技術工作。
4.1 消毒與培水
魚種放養前15d,養水區干法每667m 2用生石灰50kg化水全池潑灑進行消毒,3d后注入新水,并使養水區達到正常養殖水水位,然后潔水區閥門打開,放水到每個槽中,槽中最高水位設置為1.7m,最低水位設置為20cm,連續循環2d后,每槽保持20cm水位關掉進水閥。消毒后的第6d開始培水,投放發酵后生物復合全價肥,主投養水區的沉淀池、曝氣池,本試驗采用與協作單位南昌潤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產品-藻增寶Ⅰ型,用量按每立方米水體潑灑5kg。消毒后的第8d養殖區潑灑芽胞桿菌產品調水(本試驗使用協作單位南昌潤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產品-優優水,用量50g/m 3)。
4.2 毛刷區培育
池塘消毒后7d,在毛刷區潑灑紅糖水(50kg化水)1次,3d后再潑灑1次,將毛刷區的菌膠團等微生物培育起來,利于水體部分有機物的分解。關鍵點是毛刷區水體不能太清瘦,否則不易培育起來,反而會被青苔占領,必須避免。
4.3 進水口處理
為引水和補充水建立進水口,一般以管道的形式直接引水進入養水區的沉淀池。引養殖區水管的末端套上集污袋(袋前端紗絹用40目,末端用60~80目,視固體物量,決定換袋時間)。
上述工作完成,培水一周后,開啟養殖系統的循環水,調試正常后,集裝槽中準備放養魚種。
4.4 放苗時間
最適放魚種時間為4月底,選擇大規格魚種,既縮短飼養周期,又規避江西霉雨季節,減少損失,提高成活率。魚種放養前按常規方法浸泡消毒后,輕放入槽。
5 飼養管理技術
5.1 養水
隨著養殖魚類攝食的開始,水體中糞便、殘餌、尿、粘液等廢棄物帶入養水區,會造成水體的生態環境發生變化,首先,沉淀區入水口水色變濃,但大顆粒廢棄物由于自身的重量會慢慢下沉水底,再經過濾壩中過濾物(陶粒、藤棉等)吸附等作用,上層水變清爽進入到曝氣池,先通過毛刷區的菌膠團、浮游動物團等微生物的作用,溶于水體中細小有機物、尿素得到分解,再經過增氧曝氣,多數進一步分解成無機物,再經過濾壩中過濾物(陶粒、藤棉等)吸附等作用,進入到潔水池,潔水池中的水葫蘆或水浮蓮吸收無機物,將使水體中有機物含量大大下降,尤其氨氮、亞硝酸鹽下降,達到養殖水體要求。
以潔水池水質為監測對象,下列表1為監測調水標準,飼養周期內開展養水區水質動態調控措施。
(1)是當條件參數正常時,先檢測有毒物參數,若值處正常范圍內,再檢測葉綠素 a 的含量,值低于范圍最低限時,說明水體藻類營養素的量不足,可向水體中投放藻類營養素產品(各種肥水產品等),但需再檢測COD ?Mn 和堿度的值,來決定投放營養素的類別,如堿度偏低投放含C肥較高的營養素產品,如COD ?Mn 偏低投放含N肥較高的營養素產品;若葉綠素 a 的含量值高于閾值時,說明水體營養物過多,需投抑制藻類生長的物質產品,降低水體中的藻類量,使之達到適宜范圍,防止倒藻現象;若葉綠素 a 的含量值在限定范圍內,可不調水。
(2)當條件參數正常時,檢測有毒參數超出閾值時,檢查毛刷區,加大毛刷區的培養,用干凈的藤棉交換部分過濾藤棉,對換出的藤棉進行清洗,并添加擴大潔水池水生植物的量。
(3)當條件參數溶氧、pH波動大時,往往說明水中藻類生長變動大,尤其當水溫高時,波動更大,要明白水體的溶氧、pH是一個動態參數,不能機械地認知。
日常按標準定期檢測,及時調水,維持飼養周期內水體的生態平衡,防止藍藻暴發現象發生,達到養好水,控住病,促生長的目的。
5.2飼料投喂
5.2.1 飼料的篩選
選擇蛋白含量、粒徑與所養殖的品種相適應的膨化全價料,以雙方預測的飼料系數選擇飼料品牌。
5.2.2 飼料投喂
通過觀察魚苗的習性、攝食情況,決定投飼量與投飼時間、餐數,并隨著生長期的推進不斷調整投飼量和餐數。通過觀察魚的活動情況,及時發現缺氧浮頭、是否有發病癥狀等異常現象。同時,及時發現和撈出死亡魚。做好記錄,記錄死亡數量、水溫、每天投飼量等。
6 應急防備
6.1 電源的應急
有條件的配備1臺30KW柴油發電機組作為備用電源。供電線路接通到整個系統的配電箱中。
6.2 充氧泵及納米管的應急
配備系統同功率的1臺充氧泵,納米管一卷,增氧劑一箱,以防止突然停電或機械突然損壞。
6.3 吸污泵及泵寶的應急
配備系統同功率的1臺吸污泵和泵寶,以防機械突然損壞,能及時換上,確保養殖魚的安全。
6.4 常見藥物的應急
主要配備增氧劑等速效增氧物,以防突然停電等情況發生。
7 調水應配備的設備與產品
配備多參數快速檢測儀器一套,可檢測調水標準中各參數,葉綠素測定儀一臺;調水產品分四類,即藻類改良劑,如藻類營養素、藻種等;微生態制劑,如芽孢桿菌、光合細菌、乳酸菌、EM菌等;底質改良劑,如過硫酸氫鉀等;水質改良劑,如明礬、沸石粉、活性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