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版)》要求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應指向化學核心素養的要求,緊緊圍繞“教、學、評”一體化的理念,重新設計化學課堂教學方案,旨在提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本文以此作為研究切入點,以原電池這一單元教學為例,優化教學形式,開展素養本位的單元教學,幫助學生形成學科基本觀念.
關鍵詞:核心素養;“教、學、評”一體化;原電池教學;單元教學;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21-0101-03
收稿日期:2023-04-25
作者簡介:藍毅斌(1977.10-),男,福建省漳州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
受應試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制約,不僅導致課堂教學“低效化”,也嚴重阻礙了高中生的全面長遠發展,還阻礙了“化學學科素養”的落實.在這一背景下,緊緊圍繞“化學學科素養”的要求,依據新課程下的化學學業質量標準和“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理念,重塑課堂教學模式,優化教學設計,培養和落實化學學科素養的要求.
1 新課程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第一,對核心素養解讀不夠深刻,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作為實施課堂教學的主體,對化學核心素養、新課程的理解程度,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實施效果.在調查中發現,化學教師依然將自己定位于“知識型”教師中,以知識傳輸者的身份進行授課.在這種教學觀念的指導下,教師常常忽略學生的學習需求,致使設計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都背離了學生的認知發展區.
第二,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手段滯后.按照化學核心素養下的要求,教師應指向學生的學習需求,科學設計教學方案,靈活開展課堂教學.但調查發現,當前化學課堂教學依然呈現出極強的“功利性”,常常為了滿足高考的需求,采用“灌輸式”的模式進行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制約下,致使化學課堂中出現了“教師灌輸、學生被動記筆記”的現象,尤其是針對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常常會跟不上教師的節奏,致使其成績一落再落,甚至產生厭煩的情緒.
第三,教學評價片面,價值功能發揮不夠.就目前而言,化學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時,依然存在諸多弊端:對教學評價認知不夠,常常忽視教學評價的實施;教學評價比較片面,常常著眼于學生的學習結果,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致使現行的教學評價難以將學生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部分教師雖然進行了教學評價,但并未將評價結果反饋到教學中.
2 “教、學、評”一體化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
2.1 “教、學、評”一體化內涵
在最新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不僅明確了新課程下的化學課程教學目標,還倡導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積極落實“教、學、評”一體化的原則,樹立起指向學科素養的評價觀念,并緊緊圍繞這一點,對學生的學業質量標準進行評價,借助教學評價的價值,使其與課堂教學深度整合到一起,最終在相互促進的過程中,形成教育合力,真正提升化學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科素養的有效落實.
具體來說,“教、學、評”一體化屬于一項系統化工程,以實現學生的學科素養作為主要宗旨,基于具體的課程標準、教材、學情等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學習任務、評價任務.同時,“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中,還要求教師科學設計教學活動,通過創設情境等方式,為學生明確探究問題和目標,并指導學生以小組作為載體,通過思考、交流、探究等過程,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另外教師還應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整合課程資源,調整教學目標.如此,將“教、學、評”真正整合到一起,促使其在相互融通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良性的循環過程,有效提升了化學課堂教學效果[1].
2.2 “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
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理念,在設計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時,主要從以下幾個步驟開展:
第一,解讀教學內容.主要是依據課程標準的培養要求、學生的學業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解讀.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思維認知發展水平等.
第二,設計教學目標.這是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教師在備課之前,應結合課程標準中的學業質量要求,對教材進行深入地鉆研和分析,結合相應的課程標準,確定出與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相契合的教學目標.
第三,設計評價目標.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評價用來指導整個教學活動,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之前,必須要先設計評價目標,以便于教師在實施教學時,能夠借助評價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反饋,并基于反饋調整和優化教學方式,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在設計評價目標時,應關注課堂和課后兩個部分的作業情況,還應結合學生所有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情況,包括:課堂提問、課堂討論、實驗操作等,通過信息整合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地評價,并以此檢測教學目標是否順利達成.在設計評價目標時,應注意和教學目標保持一致,否則就會制約評價目標對教學目標的檢測[2].
第四,設計教學活動.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中,如果教學目標是目的,教學活動就是過程.高效達成教學目標、教學評價目標的主要途徑.在新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過程不再是“單灌輸”,而是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設計教學方案.同時,在具體的教學中,還堅持一邊教學一邊觀察學生在學習中反饋的情況,靈活調整課堂教學手段、教學方案.由此可見,在理念下,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應做好多種課堂預案,以便于在課堂上靈活開展教學[3].
3 “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原電池單元教學設計研究
3.1 解讀教學內容
解讀本單元教學內容作為“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的第一個環節.因此,在設計“原電池”這一單元教學中,就按照《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對“原電池”內容進行了解讀:一方面,從其內容上來說,本單元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點,其一,圍繞“化學能與電能相互轉化”的實際情況、意義、應用進行理解;其二,對“原電池以及常見化學電源的工作原理”進行理解.另一方面,從學業內容上來說,也包括兩個部分,即:對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進行分析、解釋,并能夠通過學習,自行設計簡單的原電池;能夠對生活中常見的化學電源進行列舉,并利用相關的信息,對化學電源的工作原理進行分析.
同時,對現行蘇教版高中化學教材進行分析,這一章節內容屬于選擇性必修一專題1第二單元《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因此,結合當前教材的安排,學生在學習這一部分知識之前,已經通過以前的學習,掌握了基本內容,如原電池的基本構成、認識幾種比較簡單的原電池,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守恒觀念,最后,還應對學生的認知思維發展情況展開分析.針對現階段的高中生來說,其認知思維能力也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無論是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還是問題解決能力的高階思維等,都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
3.2 重構教學目標和評價目標,預設教學評價方案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方向,明確了當前課堂教學將要達到的方向.在打造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時,應重塑課堂教學目標.針對“原電池”這一單元教學內容來說,基于化學核心素養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人類認知發展規律,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進行了劃分,使其成為“聯系與遷移、批判與創造”.從聯系與遷移的層面上來說,在本節課學習中應達到:①拆析原電池,對原電池的形成條件進行理解,并在學習中能夠對電池的正負極進行判斷,使其在學習的過程,逐漸形成一定的模型認知能力;②對原電池相關原理進行分析,并運用其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其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科學探究、創新精神.從“批判與創造”的層面上來說,教學目標也可劃分為兩個方面:①認識原電池的一般模型,運用所學的知識自行設計原電池,使其在學習中進一步強化自身的模型認知、科學創新等素養;②對生活生產中的原電池進行認知,并在學習中發揮自身的社會責任素養.
另一方面,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還應指向教學目標,科學設計評價目標,預設出具體的教學評價方案.鑒于學科素養下“原電池”的教學目標,將評價目標確定為:①圍繞拆析原電池進行交流和點評,對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進行診斷;②通過不同的化學實驗現象分析、實驗原因推理,對學生的證據推理、模型認知素養進行診斷;圍繞學生自行組裝原電池、解釋生活生產中問題展開討論與點評,對學生關于這一部分的理解程度進行診斷.另外,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不僅僅重設了教學評價目標,還對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進行了優化和完善,在傳統作業評價的基礎上,將學生在這一部分知識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都納入到具體的評價中,并在傳統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探究學習結果進行相互評價,使其在評價參與的過程中,高效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4].
3.3 科學設計并組織課堂教學方案
在“教、學、評”一體化的理念中,教師在優化教學設計時,又結合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需求等,對教學過程進行了優化設計:首先,充分借助信息技術這一教學手段,以PPT演示的方式,為學生展示了“有關金屬腐蝕和國民經濟損失”的視頻,并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金屬會發生腐蝕的現象?借助這一問題情境,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探究學習中;其次,教師圍繞“金屬腐蝕的原因”,帶領學生對普通干電池的結構進行剖析;隨即,又對原電池的構成進行了分析,引導學生以小組實驗的方式,對Zn和Cu與稀硫酸反應的現象進行觀察、對比,并分析產生原因.在此基礎上,結合小組討論,對原電池的原理和條件進行探究學習;最后,給學生提供材料,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的知識,自行組裝原電池,并圍繞原電池的原理,對生活中常見的金屬腐蝕現象進行解釋和分析.
在“教、學、評”一體化的理念下,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時候,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其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對上述教學方案進行調整,不斷促進課堂教學優化,使其高效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吳馮.“教、學、評一致性”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2(28):99-101.
[2] 譚德山,吳軍飛.高中化學教學“三步走”程序系統探究法:以原電池教學為例[J].教學考試,2022(41):30-34.
[3] 崔玥.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設計[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22.
[4] 王云生.大單元教學的設計、規劃和組織:以高中化學課程教學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22(20):4-12.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