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豫南 劉文軍
(1 石家莊市種子管理站 河北 石家莊 050051; 2 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61)
河北省是一個嚴重缺水的省份,冬小麥常年種植面積為 226.7 萬 ~233.3 萬 hm2,總產量 135 億 ~140 億kg,除滿足當地居民口糧需求外,年調出量在40 億kg 左右。然而,冬小麥生育期降水量常年平均在120 mm,而耗水量達400 ~450 mm,缺水高達280 ~330 mm。農業用水過度依賴地下水,小麥又是農業用水最多的作物,導致地下水嚴重超采。小麥節水是緩解河北地下水超采的有效途徑,而小麥節水的關鍵是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的推廣。石家莊市自2015年起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工作,堅持政策引導,農業部門和企業主體共同推動,充分發揮示范帶動和技術服務的保障作用,有力地推動了該項目的實施。至2020 年度,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項目累計實施34.45 萬hm2,小麥生育期內減少澆水1 ~2 次,平均節水50 m3/667 m2以上,實現地下水壓采25 834.075 萬m3以上。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談如何做好項目實施,實現地下水壓采目標任務。
1.1 強化組織領導,明確職責。明確縣級農業農村部門是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補貼項目實施的責任主體。其中,市農業農村局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主管副局長任副組長,相關處室和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農業節水工作領導小組,統一謀劃部署和推進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補貼項目工作。縣級農業部門也成立相應組織機構,明確責任,細化任務,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2015 ~2020 年石家莊市均制定并印發了年度石家莊市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補貼項目實施方案,并對縣級方案進行了審查、批復。同時制定嚴格細致的干部包縣、包鄉、包村工作責任,各級農業部門、鄉鎮政府安排責任心強、懂政策、懂技術、能辦成事的干部下沉一級,包鄉、包村指導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項目推進計劃,明確各級任務目標和責任,確保項目實施。
1.2 加強種子質量監督,保證項目種子質量。為確保項目實施效果,實現任務目標,一是市種子管理站組織本單位技術人員,對小麥繁種企業的小麥繁種田進行了監督抽檢,2017 年度對4 707 畝不合格種子建議報廢處理,2019 年度建議報廢面積2 500 畝。二是對各個年度供“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補貼項目”的小麥品種檢查要做到3 個100%,即檢查供種企業100%,補貼品種100%,企業加工地點100%,同時安排了田間小區種植鑒定。三是在供種開始后,縣級農業部門統一組織項目村對企業供種按規定進行留樣備檢,樣品統一送市種子檢驗站備檢。
2.1 完善示范區建設,推動項目實施。2019 年度各項目縣建立健全了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補貼項目示范區,集中連片推進,有條件的整鄉、整村推進。按照1 萬~5 萬畝建立1 個、5 萬畝以上建立2 ~3 個示范區的要求,10 個項目縣建立了22 個示范區,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明顯、人員活動密集等便于觀摩的地方,樹立了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補貼項目示范區標志牌。以項目為單位,重點明確項目實施背景、政策依據、實施條件、節水技術措施與路線、補助標準、節水目標、組織管理單位、技術指導專家、聯系電話等,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學,讓農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帶動項目區外的農戶共同節約農業用水,同步實現節本增效。2015 ~2020 年度,市種子管理站均組織召開石家莊市節水小麥新品種展示觀摩活動,組織全市各縣(市)區種子管理部門、小麥種子經銷商、種植大戶及供種企業代表參會,為該市節水小麥項目推廣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
2.2 落實配套技術,發揮技術保障作用。為確保項目實施效果,實現任務目標,市農業農村局成立了以主管副局長為組長,種植業處、農林科學院、農技中心、種子管理站等為成員的專家指導組,2016 年度市種子管理站編印了《冬小麥節水穩產配套技術指導手冊》5 000 本發放到項目縣,2020 年春發布了《石家莊市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項目區春季管理技術建議》;2019 年度組織專家深入項目區舉辦節水技術專題培訓班35 場次,發放技術明白紙8 000 余份,參訓種植戶達3 000 余人次,通過“新農村大喇叭”向全市近4 000 個村滾動播放“冬小麥節水穩產配套技術”;組織各項目縣及供種企業深入田間地頭、生產一線,廣泛宣傳培訓冬小麥節水穩產配套技術項目政策及節水技術,據不完全統計,現場培訓指導共計520 余次,發放政策及技術明白紙40 000 余份。各項目縣積極落實配套技術,加大宣傳力度,其中無極縣對項目實施單位開展技術培訓,印發《冬小麥節水穩產配套技術操作規程》和宣傳掛歷20 000 多份,由村委會分發到農民手中,同時派出60 名農技人員,分包全縣各鄉鎮,在項目村篩選1 個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5 個農戶,全面推廣了小麥精細整地、精量播種、播后鎮壓、適度推遲春一水等節水配套技術;藁城區通過發放技術明白紙、現場培訓及應用多媒體等多種途徑傳播國家政策和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做到項目村一戶一個技術明白人,落實八項配套技術。針對2020 年4 月下旬低溫凍害天氣,組織技術人員調查小麥凍害情況,及時發布小麥低溫凍害管理技術建議,爭取最大限度降低小麥凍害損失。
3.1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督導檢查。在實施方案下發后,及時召開調度會議,要求各項目承擔單位抓緊組織供種,并實施供種進度日報制度。在調查苗情、資金撥付、縣級自驗等各個環節也多次組織調度,派工作組到項目縣進行實地督導,確保了項目順利實施。項目實施過程中落實了責任制、公示、專家論證節水小麥品種和播量、供種合同簽訂、種子抽樣備檢、節水技術指導服務等程序。
3.2 嚴格項目驗收,保證實現節水目標。在縣級完成項目自驗基礎上,我們組織相關專家,嚴格依據《石家莊市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補貼項目驗收辦法》,對各項目縣的組織領導、實施方案、供種合同、供種面積、任務落實、資金撥付、公示情況、縣級自驗結果、播種質量、田間長勢、預期畝產、春管節水目標等進行了逐一核實。驗收組采取驗收會議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審查資料、抽查項目村、質詢,最后形成了一致驗收意見,均順利通過。
3.3 強化績效評估,確保節水目標圓滿落實。按照省農業農村廳關于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農業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逐級分解任務、規范建設管理、嚴格評估獎懲。在縣級自驗、市級驗收的基礎上,市縣兩級分別聘請有資質、有能力的第三方中介機構或本部門組成專家團隊開展項目績效評估工作,評估工作結束后,由評估機構出具項目績效評估報告,以確保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補貼項目節水目標圓滿完成,2015 ~2020 年度績效評估均達到項目方案的預期節水目標。
4.1 小麥節水品種大面積推廣,項目成效顯著。“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小麥節水品種推廣面積227.33 萬hm2,全省冬小麥節水種植基本實現全覆蓋,麥田澆水次數由3 ~4 水,減少到現在的2 ~3 水,畝均減少1~2 次澆水量,實現了農業面積減、水量減而單產增、總產增的節水效果。2019 年河北省農業灌溉用水量102.9 億 m3,較 2015 年減少 21.3 億 m3。農業用水占社會總用水量由治理前的72.2%下降到了2019 年的62.7%,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4.2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廣泛宣傳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重要意義,統一了廣大干部、農民群眾的思想認識,提高了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的節水意識、生態保護意識,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自覺投入到農業節水有關工作中,努力把減少農業用水變成自覺行動;同時,加強對縣、鄉、村典型經驗、工作成效、項目進展、節水效果等總結宣傳報道,大力營造群策群治的良好氛圍。其中2019 年度市級節水小麥品種觀摩、疫情期間春季管理等被河北日報(農村版)、河北科技報、石家莊日報等新聞媒體跟蹤報道5 次。通過宣傳發動,調動了農戶參與的積極性,項目得到圓滿落實。其中無極縣對推廣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補貼項目全程管理,加強宣傳,利用新農村“大喇叭”輻射面廣、傳播速度快的優勢,在小麥播種、春管、一噴綜防等各個關鍵管理環節分早中晚3 個時段進行廣泛宣傳,還在小麥集中供種的28 個村在顯要位置懸掛宣傳標語56 條,宣傳小麥節水的重大意義,提高農民的節水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