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哲
(辛集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河北 辛集 052300)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職教學校教學中要精講理論,強化專業課程教學,突出專業課程的地位,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為了適應這一教學改革,在職教學校文化課教學中要求課時要少、內容要精、質量要高,以此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為學生更好的學習奠定基礎。由于地理課是文化課,這也導致一部分教師包括學生在內對地理課程不重視,不能與專業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放松了對地理課程的學習,因此,不僅影響了地理課程的教學,也使學生的地理素養得不到發展和提高。為此,在地理課程教學中要改變這一現狀,創新教學策略,將素質教育融合在地理教學中,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1.1 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地理學科不僅具有自然性,也具有人文性的特征,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在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有關的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也要蘊含豐富的課外知識和人文知識,以提升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通過對地理學科的學習,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人類和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也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1.2 能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一直伴隨著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地理教學中貫穿的思想道德素養教育比其他學科更系統、更全面。地理知識涵蓋我國的礦產資源、水利資源和土地資源等內容,通過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我國工農業發展概況,展現我國日新月異的建設成就,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融愛國主義教育于地理學科之中,有利地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1.3 能夠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對于現在學生來說,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父母們幾乎包攬了孩子們的一切事務,這也導致了這一代孩子們幾乎沒有勞動觀念,更不要說有良好的勞動習慣了,而在地理學科的學習中,學生們可以進行實驗操作,自己制作簡易的教具,在增強自己動手能力的同時也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利用程度。這種動手操作也是一種勞動鍛煉,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地理思維,也能鍛煉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斷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
2.1 轉變教育理念形成新型師生關系。在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師是教學的權威,有高高在上的態勢,這樣,師生之間的關系是不平等的,很多學生甚至有一些懼怕老師,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發展。而在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下,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占據主要位置,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師生在一種平等協商的氛圍中學習、討論、探索知識,課堂氣氛寬松、和諧,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發展,也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得到提升。
2.2 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地理課程教學條件。地理課程知識兼有文理學科的特點,對于職教學生來說在學習上有一定的困難,為此,教師要在思想上重視地理學科的學習,把它放在和專業課同等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直觀教學的方法,如可以利用地圖、教具等,以加強直觀教學的效果。同時,學校也要加大資金的投入,改善地理課程的教學條件。盡量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聲音、圖片、視頻、動畫等,以增強地理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3 創新教學模式豐富地理教學手段。職教學校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差,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雖然采用精講理論、強化技能的教學方法,但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教師要結合課程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例如,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制地圖,展現一個地域的風貌;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地理影片、實地參觀考查等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課程的興趣,提高地理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