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銳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保護中心 甘肅 天水 741020)
中華松針蚧屬于同翅目珠蚧科的昆蟲,在我國分布很廣,主要對松屬植物造成危害,如油松、馬尾松、黑松等。中華松針蚧繁殖速度快,很容易在短時間內引起流行蔓延,造成松樹針葉變黃、枯萎脫落,嚴重的會引起松林大面積死亡,對林場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中華松針蚧曾多次在小隴山林區爆發成災,不僅對森林資源造成嚴重的威脅,也破壞了生態環境,對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等都產生很大的影響。
中華松針蚧對松樹危害較大,中華松針蚧在若蟲階段主要以幼嫩的針葉和1 年生枝梢的汁液為食,造成受害針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初期出現黃斑,隨著蟲害的發展,黃斑逐漸連接成片,后針葉變為黃褐色并枯萎脫落,受害的成片松林如同被火燒過一樣,林分生長受阻。蟲害發生初期,中華松針蚧種群的生長繁殖主要集中在林木的中下部,隨著種群數量的增多,逐漸向上向外擴散蔓延。隨著中華松針蚧為害年度的延長,林木中下部枯萎脫落的針葉越來越多,新生的針葉和枝條也逐漸變短,林木的向高生長受阻,受害的部位也逐漸上移,當蚧蟲為害到樹頂,整株樹都變得枯黃,很容易引起其它病蟲害的入侵,如象鼻蟲、小蠹蟲等,加快松樹皮木的分離,致使整株樹枯死。
中華松針蚧在小隴山林區1 年發生1 代,若蟲或者雌成蟲寄生在針葉或枝條上越冬。翌年3 月下旬~4 月中旬,天氣變暖,越冬的若蟲開始發育進行雌雄分化,若蟲生長很快,生長期約為20 d,這階段對松樹的危害最大,若蟲吸食針葉和幼嫩枝條的汁液,造成松林成片死亡。到了4 月下旬~7 月上旬開始出現成蟲,成蟲出現的盛期為5 月初~6 月中旬。成蟲的繁殖力很強,產卵量為40 ~160 粒/只[1],初孵的1 齡若蟲爬行能力很強,尋找新生的針葉進行寄生,到10 月中旬,天氣變冷,2 齡若蟲結殼完成進入越冬期。
3.1 林分結構不科學。有的林場營林樹種比較單一,尤其是由油松、馬尾松、黑松等樹種營造的人工林面積大,這就為中華松針蚧的繁殖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當蟲害發生后,種群的數量會迅速增大,松林大面積受到侵害。因此,更新人工林純林,營造多樹種的混交林,不僅可以提高林分的抗病力,還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樣性,降低中華松針蚧的蟲口密度及發生率。
3.2 營林管理不到位。在營林生產中,對病蟲害的監測和預警不到位,不能及時做好預防措施,發生蟲害后也不能及時發現并采取科學的治理措施,沒有及時清理感染蟲害的林木、枯枝、落葉等,導致蟲災日益嚴重。此外,林場的領導對中華松針蚧蟲害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每年的發生面積逐漸增大。
3.3 沒有嚴把檢疫關。在對蟲害的治理過程中,沒有嚴把檢疫關,使得蟲害從發生區域向周圍的地區擴散,受蟲害林地面積擴大,增加了治理成本,提升了治理難度。另外,在蟲害的治理過程中,相關聯地區的林業系統各部門配合不力,沒有及時互通信息,沒有強化協同作業力度,導致蟲害交叉傳播,影響治理效果。還有的林場引進苗木的時候,沒有嚴把檢疫關,導致引進攜帶有中華松針蚧的苗木,從而引起中華松針蚧在當地發生蔓延。
3.4 根治措施不科學。中華松針蚧容易反復發生,要聯合采取多種方法才可以提升防治效果,達到根治的目的。如果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就會影響治蟲的效果,尤其對于林木高大、面積寬廣的林分,寄生于林木隱蔽部位的蚧蟲很難被殺死,導致根治不徹底,當環境適宜的時候,中華松針蚧蟲害又會暴發。
3.5 資金投入少。個別林場只追求經濟效益,對病蟲害的危害認識不夠,因此,對防治林木病蟲害投入的資金少,如病蟲害防治的基礎設施不完善,設備儀器不足,沒有過硬的森林防護隊伍等,當出現中華松針蚧災情后,主要依靠上級財政撥款進行治理,地方資金投入少。還有的領導缺乏長期治理的觀念,只看到短期的效果,后期治理跟不上,導致蟲害反復發生,災情加重,制約了林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4.1 化學藥物防治。根據中華松針蚧的生物學特性,可以在適宜的階段采用化學藥物防治,如初孵若蟲蟲體小,蚧殼正在形成階段,殼比較薄,對蟲體的保護力度差,此時噴灑藥劑滲透力強,可以有效殺死幼蟲。
4.1.1 林下噴灑殺蟲劑。中華松針蚧發生初期,蟲卵以及若蟲主要集中在林冠的中、下部,而且不同的蟲期在主、側枝分布也有區別,因此在蟲災發生初期,初孵若蟲階段可以選擇適合的藥劑集中消滅林冠中、下部的蟲卵,控制種群向上擴散,以免林木頂梢遭到侵害。經常噴灑的藥物有辛硫磷、喹硫磷乳劑、氧化樂果、西維因可濕性粉劑等。對于孤樹、林木密度較小的小面積林區,可以在樹根周圍地面用50%辛硫磷1 500 倍液噴灑,也可用50%氧化樂果乳油稀釋后澆在樹根下,殺蟲率高達95%,藥效可持續6 個月;也可以在感染蚧蟲的林木基部打2 ~5 個孔,然后注入稀釋后的氧化樂果,連續注射3 次,也對防治蚧蟲也有明顯的效果,而且這種方法不受陽光照射、雨淋的影響,可以提高藥效,非常適合小面積林分的防治[2]。
4.1.2 利用煙劑防治。在郁閉度大、林木高大的高山林區,可以利用林丹煙劑、敵馬煙劑等防治孵化期的害蟲,一般在5 月下旬~6 月中旬進行,利用這種方法操作方便,省時省力,而且防治速度快,效果好。利用煙劑煙熏要選擇無風的早上或者傍晚進行,這個時間氣壓低,煙霧濃度大,上升速度慢,持續時間長,殺蟲效果好。利用煙熏防治害蟲還要注意藥點的設置,藥點一般呈環形、馬蹄形或者方格形,藥點之間的距離要綜合考慮地形、地勢、風向、蟲情等,一般蟲情嚴重、地形復雜、山溝陡坡較多的地方,要適當增加藥點。煙熏治蟲要統一作業、統一管理,點火從溝坡下部開始,點火時間要一致,行動要迅速。煙熏治蟲要特別注意防火,嚴防引起火災。
4.1.3 利用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利用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適宜在地勢平坦、水源充足的中幼林,常用的農藥有辛硫磷、氧化樂果、苦參堿等。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可以提高效率,提升治蟲效果。
4.2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可為其它防治方法起到輔助作用。在間伐修剪林木時,要將病木蟲枝剪除,然后收集到一起進行處理,使蟲源減少,降低蟲災傳播速度。在松針蚧結繭期間,煙熏、噴灑農藥都沒有效果,這個階段可以發動群眾進行人力摘除。幼蟲休眠期正好是農閑季節,也可以發動群眾進行滅蟲。人力除蟲適合零星的樹木以及面積不大的中幼林,可以彌補化學防治的不足。
4.3 生物防治。利用松針蚧的天敵進行防治,能夠降低治蟲成本,保護森林生態環境。牯嶺草蛉、紅點唇瓢蟲、異色瓢蟲、松蚧癭蚊、紅緣瓢蟲等都可以抑制松針蚧的種群數量,如松蚧癭蚊以松針蚧的卵、雌蟲為食,每天可以吃掉9 ~20 粒蟲卵;牯嶺草蛉的幼蟲每天可以吃掉20 ~30 粒的蟲卵[3]。在松針蚧活動的林區,可以引進天敵,降低害蟲的蟲口密度。同時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對害蟲生物防治措施研究,促進森林資源健康發展。
5.1 更新純林,營建混交林。以油松、馬尾松等松樹營建的人工林,樹種單一,對蟲害的抵抗力弱,一旦感染蟲害,很容易暴發成災,導致林木大面積死亡;而多種樹種合理搭配組成的混交林,生態環境復雜,生物種類多,有寄生性昆蟲、菌類、益鳥等多種病蟲害的天敵,害蟲的種群數量增殖慢,造成的危害小。而且混交林能夠充分利用空間,改善立地條件,提高抵御災害的能力,有利于提升林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因此,要對純林、疏林等進行補植更新,用闊葉樹種、灌木對松林進行改善,提高松林抵御松針蚧的能力。同時要對林下植被進行保護,尤其要保護為天敵生存提供食物的蜜源植物。
5.2 加強宣傳力度,開展聯防聯控。中華松針蚧的治理難度非常大,對于中華松針蚧的治理是長期的系統性工作,要將其納入社會性的系統工程中。各級政府領導要做好社會各部門的協調工作,落實目標責任制,制定害蟲的治理目標并簽訂目標責任書。要利用各種媒體手段大力宣傳中華松針蚧對生態環境、社會環境帶來的危害,增強廣大群眾防蟲治蟲的責任感和危機感,營造良好的有害生物治理的社會環境。要加強各個區域之間的聯防聯控,降低相鄰地區之間的交互傳染。成立蟲害治理工作組,并對各地的蟲害治理工作進行監督,對各部門進行協調,及時解決疑難問題。同時要定期召開治理中華松針蚧的經驗交流會,相互學習,確保治理工作順利進行。
5.3 加強檢疫力度,防止疫情蔓延。要嚴格貫徹《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根據林木的歸屬權和經營權,落實“誰經營、誰防治”的原則,開展病蟲害的治理。要強化檢疫力度,對于引進或者輸出的苗木要嚴格進行檢疫,嚴禁攜帶有病蟲害的林木以及林產品進入市場流通。
5.4 增加投入,加大科研研發力度。防治中華松針蚧是科學性、系統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要加大對防蟲治蟲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積極研發新技術,提高治理后的蟲口減退率。要堅持防治和科研相結合,利用科學的手段促進防治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