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鐘云
(廉江市石城畜牧獸醫站 廣東 廉江 524400)
附紅細胞體屬于立克次體目,沒有細胞壁,也沒有明顯的細胞核、細胞器,是典型的原核生物,形狀呈現多樣性,有點狀、球狀、桿狀、星狀等各種形狀。附紅細胞體在動物體內依附于紅細胞表面,也可以游離到血漿中,能夠自由活動,可以爬行、搖擺、翻滾、扭轉等。多個附紅細胞體可以附著在同一紅細胞上,呈現星芒狀、齒輪狀或其他不規則的形狀。豬附紅細胞體多為圓形或者橢圓形,呈鏈狀或者環狀依附在紅細胞表面。附紅細胞體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較弱,不耐干燥,在自然條件下干燥2 min,復溶后全部不能進行活動,對化學消毒藥物也非常敏感,一般經過幾分鐘就可以將其全部殺死,如用3%~5%甲酚皂溶液消毒,5 min 就可以將其殺死,在3%~5%石碳酸溶液中經過4 ~6 h 殺死。附紅細胞體不耐高溫,對低溫抵抗力強,在0 ℃~4 ℃環境下,經過60 d 仍然具有感染力,90 d 后還有30%仍然具有活性。
2.1 根據臨床癥狀診斷。豬附紅細胞體病典型的癥狀為增重緩慢、出現急性黃疸性貧血和繁殖障礙,尤其仔豬和母豬癥狀明顯。仔豬主要為急性發病,尤其是閹割后幾周的仔豬最易感,病豬體溫升高,甚至有的高達42 ℃,沒有食欲,采食量減少,呼吸困難,耳廓邊緣、四肢末端等部位發紫,耳尖甚至出現壞死,一般發病1 d 至數天出現死亡,也有個別仔豬會自然康復,發展成為僵豬;母豬表現為急性和慢性2 種癥狀,急性病例一般發生在圍產期,母豬持續高熱,沒有食欲,有的乳房和陰唇部位出現水腫,母性差,一般在產后3 d 能夠自愈,哺乳母豬感染該病后可以傳染給新生仔豬,導致其發病。慢性病例多表現為消瘦、黏膜黃染,有的病例會出現皮膚變態反應,病豬發情周期不規律,或不發情,屢配不孕,妊娠母豬出現流產、產死胎或弱胎等。
2.2 根據剖檢癥狀診斷。對病死豬剖檢可以發現皮膚、黏膜蒼白或者黃染,血液稀薄而且凝固遲緩,肝臟腫大而且顏色為土黃色,肺臟也表現為水腫、出血,膀胱黏膜黃染并且有出血點,脾腎質地脆弱、腫脹出血,胃腸黏膜有出血點,存在大小不等的潰瘍。
2.3 實驗室診斷
2.3.1 顯微鏡鏡檢法。顯微鏡鏡檢是目前診斷附紅細胞體病的最普遍的方法,常用的有鮮血懸滴鏡檢、血液涂片染色鏡檢等。鮮血懸滴鏡檢是比較簡單的診斷方法,取患病豬靜脈血滴在載玻片上,用等量的生理鹽水對血液進行稀釋,然后放置在400 倍或1 000 倍油鏡下找到紅細胞,血液停止流動后,就可以觀察到紅細胞邊緣不規則,形狀多樣,有的為星狀,有的為齒輪狀等,血漿中也可以觀察到自由游動的附紅細胞體。依據觀察到的情況就可以確診。血涂片染色鏡檢是將制作的血涂片干燥、固定后,用姬姆薩染色液、瑞士染色液、吖啶橙染色液等進行染色,然后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姬姆薩染色液染色效果好,可以觀察到每個紅細胞上有多個呈圓形、逗號等形狀的紫紅色顆粒;瑞士染色的血涂片和姬姆薩染色的血涂片很相似,只是著色有區別,顏色為淡紫色;吖啶橙染色后,放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可以觀察到呈淡綠色的紅細胞,以及發出熒光的綠色小體(為附紅細胞體)。
2.3.2 血清學方法。血清學方法不僅可以用于確診病例,還能用于流行病學調查,主要包括補體結合試驗、間接血凝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熒光抗體技術等。補體結合試驗可以用于診斷急性病例,病豬出現癥狀后的7 d 內呈現陽性反應,后會逐漸轉為陰性,慢性病例也為陰性反應,因此只能用于急性病例的檢查;間接血凝試驗的靈敏度較高,對于耐過豬也能檢測出來;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是一種快速、特異性、敏感性強的檢測方法,此方法的敏感度比間接血凝試驗高8 倍,已經廣泛應用于豬附紅體病的檢測,同時也提高了潛在附紅體病的檢出率。
目前常用的治療藥物有鹽酸咪唑苯脲、強力霉素、血蟲凈、黃連素等,如在感染率較高的豬群,可以用鹽酸咪唑苯脲治療,可以在短時間內發揮藥效,使豬群病情穩定,逐漸恢復健康,藥效要比強力霉素和血蟲凈迅速,治療劑量一般為1 ~2 mg/kg·bw。強力霉素是四環素類的廣譜抗生素,又稱作脫氧土霉素,該藥物藥效比較穩定,而且安全、副作用小,對治療附紅細胞體病有顯著的作用,可以按照每天15 mg/kg·bw,分2 次注射完成,可以連續使用,也可以用強力霉素進行預防,每噸飼料中均勻混合600 g,連用5 d,對預防附紅體病有一定的效果。除了用化學藥物治療豬附紅體病外,還可以應用中藥治療。劉有斌[1]研究中表明,常山、狼毒、駱駝蓬子的提取物對防控豬附紅細胞體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藥物效果和藥物的濃度呈正比,在這3 種中藥提取物中,以常山的效果最好。陳貝妮等[2]試驗中利用茵陳蒿合黃連解毒湯加味(主要成分有青蒿、茵陳、石膏、連翹、梔子、金銀花、黃芩、生地、水牛角、柴胡、黃連、黃芪、當歸、大黃等)治療羊附紅體病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根據對當地的養豬場調查發現,大部分的豬場中豬體內都含有不同數量的附紅細胞體,在正常的情況下,附紅細胞體和機體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只有當受到外界應激,機體免疫力下降的時候,平衡被破壞,附紅細胞體大量繁殖,引起豬群發病。對于豬附紅體病還沒有專用的疫苗,而且治療后常常會出現預后不良,影響豬的生產性能,因此做好該病的預防非常重要。平時要加強飼養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嚴禁在養豬場飼養其它種類的家畜。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給豬群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注意通風保溫,減少不利因素的影響,以免給豬群造成應激。還要做好滅蚊蠅工作,降低血吸蟲傳播機會。要做好防疫措施,規范防疫操作技術,對于針頭、針管、手術刀、耳號鉗等器械在使用前后要進行嚴格的滅菌消毒,被血液污染的器械要及時進行更換,以免引起該病的傳播。對豬群進行斷尾、剪耳或者閹割的時候,每窩豬都要更換器械,不要連續使用同一器械進行全場豬群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