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海洋與漁業》綜合
落 實糧食安全戰略、踐行大食物觀,更大潛力在海洋。2023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牧場和深遠海養殖”,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是推進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有力抓手。
4月7日,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和全面建設海洋強省的工作部署,加快推動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發布了《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加強海洋資源要素保障促進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通知》),從加強海洋空間規劃支撐、加大用海政策創新和優化用海審批服務三個方面提出了海洋資源要素保障的九條措施。
《通知》提出,按照近退遠拓、疏近用遠、生態發展的要求,統籌優化省管海域內海洋牧場空間布局,有序騰退10米等深線以淺的“近海”養殖空間,科學規劃10米等深線以深至領海線的“中海”養殖空間,逐步推動現代化海洋牧場向“深遠海”發展;各地編制市、縣級國土空間海洋專項規劃時要統籌海洋牧場布局和未來發展需要,并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管理。
為保障海洋牧場發展空間需求,加快推進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支持漁業用海功能區內適度兼容旅游娛樂、休閑觀光、漁光互補等新型海洋牧場項目,支持游憩用海、工礦通信用海功能區內合理兼容漁業用海,規劃擬建的港口、航道、錨地等公共基礎設施實施前,其海域空間可安排用于重力式深水網箱、桁架式大型養殖平臺和大型養殖工船等裝備型海洋牧場用海活動。
在沿海各地10米以深、資源環境承載力強、漁業養殖適宜性高的海域內,選址建設一批海洋產業園(海洋牧場類),重點發展裝備型海洋牧場項目。同時創新海洋產業園開發模式,強化政府對海域一級市場的管控,完善海域使用權出租、轉讓和抵押二級市場,探索實施“標準海”供應,統一開展區域整體海域使用論證等用海前期工作,實現單個項目“拎包入駐”“拿海即開工”。探索實施低效用海退出機制,對閑置浪費、粗放利用的低效用海依法采取部分退讓、有償收回、強制收回等方式實施退出;在海洋產業園內預留一定海域空間,專項用于安置因生態保護等需要騰退的近海養殖項目,推動以規模化養殖取代近海小散養殖。
合理界定用海方式。根據海洋牧場的用海特點,依法依規、科學合理確定投礁型、裝備型和休閑觀光型等類型海洋牧場的用海方式,為海洋牧場項目申請用海明晰要求。同時海洋牧場配套設施建設與日常維護中涉及產業用地及無居民海島,要加強相關保障,優先支持海洋牧場陸域配套設施及產業項目在歷史圍填海區域落地建設。
為優化用海審批流程,沿海市、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與農業農村部門建立海洋牧場項目用海審批聯動機制,推動海域使用權證與水域灘涂養殖證同步核發,促進用海審批質量效率“雙提升”。明確及時為符合條件的海洋牧場項目辦理海域使用權不動產權證書,提高養殖用海確權發證率。
《通知》提出要落實海域使用金優惠政策,位于20米以深省管海域的海洋牧場項目,開放式養殖用海部分的海域使用金按淺海征收標準的50%計征。投礁型海洋牧場項目,人工魚礁部分的海域使用金按同等級海域透水構筑物用海征收標準的80%計征。
同時,非經營性的養護型海洋牧場,經批準后可免繳海域使用金,后續需轉為經營性的,由原海域使用權人按項目經營性質繳納剩余年限的海域使用金,并按規定辦理海域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符合海域使用金減免條件的海洋牧場項目用海,海域使用金減免申請與用海申請可同步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