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所 丘金珠
隨著水產養殖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水生動物疫病的頻繁發生已經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影響水生動物及其產品的質量安全。水產苗種是水產養殖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物質基礎,實施水產苗種產地檢疫,不僅可以從源頭把控水生動物疫病傳播與擴散,而且能防控水生動物疾病暴發,對于促進水產養殖產業健康生產、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期,為進一步規范動物檢疫工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規定,農業農村部公布了新修訂三個涉及到漁業的檢疫規程,分別是《魚類產地檢疫規程》《甲殼類產地檢疫規程》和《貝類產地檢疫規程》。同時明確指出了廢止《農業部關于印發〈魚類產地檢疫規程(試行)〉等3個規程的通知》(農漁發〔2011〕6號),此前關于動物檢疫的相關文件規定要求與新的檢疫規程不一致的,按照新的檢疫規程執行。作為一名基層的檢疫人員,筆者將介紹水產苗種新的產地檢疫工作流程和實施水產苗種產地檢疫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措施,以期進一步推廣與落實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
水產苗種產地檢疫是指根據貨主的檢疫申報,漁業官方獸醫依據農業農村部制定的水產苗種產地檢疫相關規程,對出售或者運輸的水生動物的親本、稚體、幼體、受精卵、發眼卵及其他遺傳育種材料等水產苗種實施檢疫,經檢疫合格并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后,方可離開產地的過程。
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檢疫申報、申報受理、查驗養殖場防疫狀況、臨床檢查、實驗室檢測、檢疫結果處理和檢疫記錄等七個步驟。
從事水生動物檢疫的縣級以上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及時向社會公布檢疫申報點、檢疫對象和檢疫范圍,貨主根據需求采取申報點填報或者通過傳真、電子數據交換等方式進行檢疫申報。申報檢疫時,貨主應提交檢疫申報單、《水域灘涂養殖證》或合法有效的相關合同協議、《水產養殖生產記錄》等資料。對于從事水產苗種生產的,還應提交《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有引種的,還應提交過去12個月內引種來源地的動物檢疫證明。對于需要實驗室檢測的,應提交申報前 7日內出具的規定疫病的實驗室疫病檢測報告,其中納入省級以上水生動物疫病監測計劃的,可提交近2年監測結果證明代替。
從事水生動物檢疫的縣級以上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在接到檢疫申報后,根據申報資料等,決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及時指派漁業官方獸醫實施檢疫,不予受理的,說明不受理的理由。
漁業官方獸醫到達檢疫現場后,查驗進出場、飼料、進排水、疾病防治、消毒用藥、養殖生產記錄和衛生管理等狀況,核實養殖場未發生相關水生動物疫情。
漁業官方獸醫到達現場進行臨床檢查,包括群體檢查和個體檢查,對群體檢查正常的,隨機抽樣進行個體檢查;對群體檢查異常的,優先選擇異常個體通過外觀檢查、解剖檢查或顯微鏡檢查等方法進行檢查。
漁業官方獸醫臨床檢查發現其他異常情況,判定為臨床檢查不合格的或是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運輸的水產苗種,按照《水生動物產地檢疫采樣技術規范》(SC/T7103)采樣送實驗室,并按相應疫病檢測技術規范進行檢測。實驗室檢測須由省級漁業主管部門指定的具有資質的水生動物疫病診斷實驗室承擔,并出具相應的檢測報告。
經檢疫符合下列標準:(1)該養殖場未發生相關水生動物疫情;(2)申報材料符合動物檢疫規程規定;(3)臨床檢查健康;(4)需要經實驗室檢測的,檢測結果合格;判定為檢疫合格的水產苗種,由漁業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經檢疫不合格的水產苗種,由漁業官方獸醫出具《檢疫處理通知單》,并按照有關規定處理,具體做法如下:發現不明原因死亡,或診斷為水產苗種產地檢疫規程規定檢疫的疫病,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和農業農村部相關規定處理;病死水生動物,貨主應按照《病死水生動物及病害水生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規范》(SC/T 7015)和農業農村部相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
檢疫過程中形成的檢疫記錄包括檢疫申報單、申報處理結果、檢疫申報受理單、檢疫合格證明、檢疫處理通知單、檢疫記錄等文書應保存24個月以上。電子記錄與紙質記錄具有同等效力。
當前,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開展的時間不長,水產苗種產地檢疫相關法律知識和苗種產地檢疫規程實施細則的宣傳推廣力度不夠,很多的苗種生產企業及養殖戶對該項工作的知曉度不高;相關監管體系和制度也不夠完善,許多苗種生產企業缺乏檢疫意識,不能充分認識到水產苗種產地檢疫能夠及時發現疫病并將疫情控制在源頭,加之貫徹法律的意識不到位,對苗種檢疫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自主申報意識不強,對水產養殖產業的安全發展留下隱患。
漁業官方獸醫是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的重要人員基礎。水產苗種檢疫工作起步晚,相關制度及技術落后,當前漁業官方獸醫隊伍力量薄弱,無論是人員數量還是人員專業知識技能及業務能力都與開展水產苗種的產地檢疫工作存在一定的差距,導致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滯后于生產實際需要,大大制約著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的開展。
一是通過手機微信、互聯網、上門送資料等多種方式,積極向苗種生產企業及一線水產養殖戶宣傳《動物防疫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及《水產苗種管理辦法》等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相關法律法規以及《魚類產地檢疫規程》《甲殼類產地檢疫規程》《貝類產地檢疫規程》及《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十問十答》等檢疫規程相關知識的宣傳。二是向苗種生產企業發放《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告知書》,將相關檢疫規定告知苗種生產企業;三是強化對基層從業人員的指導監管,積極組織苗種生產企業、水產養殖戶參加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和外出交流學習,切實提高基礎業務能力,深入了解產地檢疫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和自主申報意愿。
加強苗種生產企業的管理,對苗種生產企業實地巡查,加強企業苗種生產、購苗、發病處置、銷售和運輸等環節全程監管,形成日常監督管理檔案,督促各苗種生產企業辦理相關證件及做好日常生產管理記錄。引導養殖戶放養檢疫合格種苗,減少因種質差而造成生產損失,降低養殖過程中病害防治用藥和造成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水產苗種產地檢疫是一項具有較強系統性和專業性的工作,按照農業農村部全面推進實施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制度的相關要求,積極開展漁業官方獸醫資格確認,對取得漁業官方獸醫資格的人員進行水生動物疫病檢測技能培訓和加強水產苗種產地檢疫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此外還要提高從業者的職業道德修養及加強漁業官方獸醫隊伍監管,做到依法依規開展檢疫工作等等,切實做好漁業官方獸醫隊伍能力建設,全面提升漁業官方獸醫檢疫水平。
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涉及面廣,內容多,開展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且未來水產苗種產地檢疫的工作會越來越規范,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也要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提高產地檢疫的工作質量,以減少水產苗種帶來的不良影響。